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诞生已一百周年了。自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逝世到现在,也已四十五周年了。在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今天,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鲁迅所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鲁迅虽然离开我们四十五周年,但是,鲁迅思想、鲁迅精神却一直在鼓舞着我们前进!纪念鲁迅,先得学习鲁迅,继承鲁迅,并把鲁迅思想,鲁迅精神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实际斗争中。  相似文献   

2.
鲁迅日记在鲁迅身后的命运,构成“鲁迅”命运的一个侧面。鲁迅日记初次发表,引发读者对其中所呈现的鲁迅形象的不满;鲁迅日记被1938年版《鲁迅全集》失收,为1922年全年日记的丢失埋下了伏笔;鲁迅日记简约的文风,为后来者在日记内容的阐释方面,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2009年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笔者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特意从中概括、梳理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2010年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文章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特意从中概括、梳理出十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左联、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与现实主义、鲁迅与激进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鲁迅的接受研究等。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不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早期少数文学史集中在对于鲁迅小说的印象式评价;中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作品得到多维丰富展示,鲁迅文学地位逐渐提升,思想家地位基本确立;后期文学史,鲁迅的"革命者气质"得以凸显,阶级论中革命者的形象初步形成。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是鲁迅文学史形象建构的重要环节与思想资源,体现了丰富的文学史观念与个性化的鲁迅映像,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鲁迅认知与鲁迅书写的重要传统,对我们全面认识鲁迅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大多无法跳出印象解读的局限,缺乏文学历史的宏大视野与较为科学的文学史系统。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是鲁迅的乡先贤,对鲁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直接影响了鲁迅早期的辑录工作;章学诚的史学观念影响了鲁迅在读经读史问题上的见解,并对鲁迅杂览主义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个体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东西方对立。鲁迅超越了传统,也很好地继承了传统,鲁迅完整地承传了儒道精神,也实践了佛教的修智,鲁迅也很西化。鲁迅尊重各种文化精神的自身特质,把它们作为一种完整的生命形态接受、承传下来。由此,鲁迅的精神是独特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段国超著《鲁迅家世》的意义、特色和成就。认为,《鲁迅家世》打开了鲁迅世界的大门,从这里可以便捷地走进鲁迅世界;《鲁迅家世》具有资料翔实、思想线索清晰、感情色彩浓烈的特点;《鲁迅家世》的问世标志着鲁迅家世研究进入系统的综合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9.
阳翰笙一贯崇敬鲁迅,在"左联"成立前后,坚定地执行了党组织要求团结鲁迅的方针;在担任左联党团书记期间能正确处理和鲁迅的关系;在周扬等人与鲁迅笔战不断时,他并未参与;在鲁迅逝世后,他高度评价和弘扬了鲁迅的战斗精神.本文破除了长期以来对"四条汉子"问题扭曲宣传形成的阳翰笙"反鲁迅"的假像.  相似文献   

10.
鲁迅思想、鲁迅精神,当然包括鲁迅作品,早已越出了地域界限、民族界限,传到四面八方、深入到各族人民心里;鲁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鲁迅.因此本文将从"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这一角度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随着队员们的激情朗诵,浙江省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纪念鲁迅爷爷诞辰127周年庆典活动在鲁迅故里拉开了帷幕。今年,学校大队部抓住了鲁迅纪念馆迎来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铜像的契机,组织队员  相似文献   

12.
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他们代表了京派的鲁迅观。尽管李长之和沈从文对鲁迅的个人情感很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文学的本体论立场出发。为我们勾勒了两个鲁迅形象:诗人鲁迅和战士鲁迅。他们理解和赞赏诗人的鲁迅,评论不乏真知灼见,对后者的鲁迅却多有误读。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在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针对鲁迅精神已经过时、中学课本去鲁迅化的现象,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严家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鲁迅在今天没有过时,所谓去鲁迅化的言论,是将鲁迅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4.
我看鲁迅     
我们有鲁迅,鲁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生与死之间,在苦难与希望之间,鲁迅奋斗了近半个世纪,他对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揭示和总结。在他的作品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位大彻大悟的鲁迅,一位才、胆、识、力浑然一体的鲁迅。没有任何一位中国作家能像鲁迅那样,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作为我们民族的“灵魂”,鲁迅的思想早已融入了民族的智慧之中。无怪乎,韩国人要羡慕地说:你们有鲁迅,而我们没有。不知同学们是否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对鲁迅究竟知道了多少?今天的大多数学生是从语文课本里知道鲁迅的,但课文中所选的鲁迅作品较之鲁迅的整个创作来说,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要真正了解鲁迅、认识鲁迅,正如伊人先生所言,只有遍读鲁迅更多的著述,才能感受其博大、丰赡、深邃、独异。这里,我们选登了一组鲁迅的妙语和一篇鲁迅的散文,供同学们课外阅读。同学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去选择一些读读。一旦我们真正走进了鲁迅的世界,那么我们一定会骄傲地向世人说一声——我们有鲁迅。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对鲁迅的评价几乎已经盖棺定论了——"民族魂"、"硬骨头"、"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鲁迅的被神圣化令公众与鲁迅产生了很大的隔阂。本文从鲁迅矛盾的性格和孤苦的心境着手,展示了一个有着丰富多面的鲁迅:鲁迅正是经历了和常人一样的挣扎、痛苦,获得了"鲁迅式"的特质,方才凤凰涅槃,成为一代伟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反动统治被推翻,鲁迅研究的政治障碍被排除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鲁迅研究工作极为重视:于是鲁迅研究进入了全面丰收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鲁迅研究列入了国家建设日程。国家出版机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出版鲁迅著作,如10卷本《鲁迅全集》(组织鲁迅研究专家作了详细注释)、《鲁迅译文集》、《鲁迅手稿选》等等。国家拨款在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鲁迅纪念馆,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鲁迅作品选入大中学校语文课本,都占重要地位,从而在全国青少年中普遍地开展了宣传鲁迅、普及鲁迅著作的工作。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首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很多国外鲁迅研究专家也应邀前来参加,形成了一个鲁迅研究工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过去研究者非常关注鲁迅与北新书局的关系,却忽视了对鲁迅与北新书屋二者关系的考察。从预先筹备到最终关闭,北新书屋几乎贯穿了鲁迅的整个广州时期。鲁迅与北新书屋之间相互勾连的重要史实,一方面还原出北新书屋的基本历史轮廓,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广州时期鲁迅的革命思想。北新书屋承载了鲁迅对青年、读书、革命等诸多方面的理想和规划,它的倒闭象征着鲁迅理想的破灭和规划的落空。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从两个方面完成了对鲁迅的评价:一方面瞿秋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立足于鲁迅所生活的时代氛围,探究了鲁迅思想和鲁迅杂文得以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语境,考察鲁迅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瞿秋白以坚实的学术品格,准确、全面地考察鲁迅杂感的真实特性和生动风貌。《〈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可谓是政治和学术高度统一的科学评价,也是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实践的最具典型性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9.
谈周作人的鲁迅研究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关于鲁迅的著述颇多,鲁迅生前,周作人写过论《阿Q正传》的文章,鲁迅逝世后,由于许寿裳的邀请,他参予了《鲁迅年谱》的编纂;又由于杂志约稿,他写了《关于鲁迅》等文。解放后,他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写了大量有关鲁迅的文章,并结集为三部专著《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和《鲁迅的青年时代》。其《知堂回想录》、《知堂  相似文献   

20.
鲁迅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体系中是最为完备的部分。王瑶作为一个文学史家,坚持使用"史"的观点来研究鲁迅。本文以王瑶研究鲁迅的论文为出发点,概括了王瑶研究鲁迅的两个方面:鲁迅与中外文化的关系和学者鲁迅,并结合王瑶自身的人生经历充分挖掘了王瑶研究鲁迅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