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在魏玛共和国初期赔偿危机中扮演了消极角色.美国拒绝对欧洲安全作出保证,强化了法国对安全的忧虑以及对德国推行挤压政策的决心;美国对欧洲推行非官方的经济外交,加深了法国和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困难;美国坚持向欧洲国家索债,给战后初期经济困难的欧洲增添了新的负担,反过来增加了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向德国榨取苛重赔偿的压力;美国对德国赔偿干预乏力,不能阻止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在赔偿问题上的冒险行动.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经济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1933—1940年实行的安抚、绥靖、绥靖与遏制并存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经济战略。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美国奉行安抚政策,企图通过修正《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不公正对待来消除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从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到9月的慕尼黑危机,美国奉行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慕尼黑会议之后,直到德国于1940年4月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之前,美国则实行绥靖与遏制并存政策,一方面继续表明自己可以接受以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另一方面则试图阻止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巴尔克(Dennis L.Bark)正确地指出,柏林是“欧洲的世界性焦点”,这就是说,战后东西方矛盾和冲突的重点是在欧洲,而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华约还是北约,都把它们的欧洲政策的基点放在德国;同时,东西方在德国的斗争又通过柏林问题获得了集中的体现。所以,巴尔克认为,“如果说研究德国是理解欧洲的钥匙的话,那么研究柏林则是理解德国的钥匙。”而要研究柏林,首先必须探明战后柏林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裁军问题的进展,促使美国默认了1935年德国重整军备的举动。同时,美国也冀图通过此举消除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使欧洲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上,受孤立主义传统和当时美国国内反对<凡尔赛和约>同情德国情绪影响,以及对美国在欧洲经济利益的考虑,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从支持德国"权力平等"要求转向有限支持德国重整军备.  相似文献   

6.
1936~1937年,罗斯福设想召开世界和平会议,讨论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在美国不承担政治义务的前提下,通过满足德国在经济领域和殖民地等方面的要求来安抚希特勒,从而缓和日益危急的欧洲形势并避免战争爆发。美国为此与德国进行了外交接触,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计划对德国作出的让步与德国的外交政策目标相距甚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对欧洲影响力的下降导致德国对美国计划根本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欧洲有着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联系,这种联系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有明显的反映.在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当然也毫无例外地受到欧洲各种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无论是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还是德国的魏特林主义,它们都曾在美洲大陆上留下过自己的痕迹.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大批流亡者侨居美国,他们竭  相似文献   

8.
法德两国一直被人们视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轴心。法德轴心的形成同美国的调节和促进分不开。美国从全球战略及自身利益出发,一开始就支持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调节法德矛盾,促进法德和解,重新武装德国,支持德国经济复兴等是美国支持欧洲早期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战后美国的欧洲战略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对德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以解决德国赔偿问题为核心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一道威斯計划是协約国美英法帝国主义在德国赔款問题上矛盾发展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結束后,德国的赔款問题就成了战胜国之間、战胜国与德国之間主要矛盾之一。美英帝国主义想要保留一个强大的德国,作为反苏突击力量和鎮压德国的革命运动。此外,美国还企图利用德国在欧洲对抗英法,并企图通过对德国的扶植在欧洲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英国則企图利用德国对抗美国、削弱法国,以维持其傳統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法国则想把波兰作为反苏力量,打算尽量削弱德国,甚至使德国几十年都不能恢复原气。因此,法国对德国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随着希特勒德国在欧洲的崛起,世界大战的危险临近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英国和美国曾经试图通过外交合作以及遏制德国的侵略野心并防范战争的爆发。然而,由于两国在对德问题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美国始终不愿在欧洲承担政治义务,英国亦无法信任美国,最终导致合作以失败而告终,美国被排除于欧洲事务之外,而英国不得已走上了单独绥靖德国之路。这一结果无疑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美苏关系的缓和,西方阵营改变了他们的东方政策,这削弱了德国在冷战中的作用,德国甚至成为美苏双方达成交易的对象。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德国调整其外交政策,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于是,在团结西方阵营前提下,德国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力争在一个统一的欧洲中摆脱外交被孤立局面。在海牙会议上,德国重构欧洲一体化蓝图,使停滞的一体化车轮重新运转起来。因为,一个统一的欧洲既可以使德国摆脱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又可以增强与东方阵营谈判的筹码,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德国外交被孤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董事会更多的是具备经济学内涵,是企业、公司运作和监督的一种模式.大学的董事会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美国高校,之后出现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14.
国斌 《科技文萃》2000,(6):21-22
现在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尚未批准<国际儿童权利公约>,一个是索马里,而另一个则出人意料,它就是美国.近期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了美国一名11岁男孩因兄妹"乱伦"而受到审判,在美国和欧洲引起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参战前期,美军输送德军俘虏到美国本土的战俘营进行安置.随着1945年欧洲出现的粮食短缺以及德军战俘人数的剧增,建立露天大营、就地安置战俘成为美军的选择.美国战俘政策的转变源于艾森豪威尔提出的“战俘新思维”,即把在德国境内收押的德国军人当作“被缴械的敌军”而不是“战俘”对待,为美军在1945年4月转变德军战俘处置政策提供了借口.“战俘新思维”违背了日内瓦公约,是美国单边主义外交的前奏.  相似文献   

16.
轮滑运动起源于欧洲,是比利时的J.J.Merlin于1860年发明的。20世纪初期,德国成立了第一个轮滑协会,20世纪90年代,轮滑运动在美国相当火爆,并很快遍及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1954年2月10日柏林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首次正式提出有关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使欧洲集体安全问题成为了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直至1958年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的再次紧张而走向平息。根据有关档案研究发现,美苏两国在这一问题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苏联打算通过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绕开”东西方争执已久的德国问题,保持欧洲和德国的分裂现状,巩固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和对东欧的控制,实现阻止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削弱西方联盟、将美国排除在欧洲之外等目标;美国则主张先让德国在自由选举的基础上完成统一后再考虑欧洲集体安全问题,而且统一后的德国必须加入北约,反对因建立所谓欧洲集体安全而削弱西方阵营的实力。双方的分歧使美苏双方在柏林四国外长会议以及随后的会议上在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究其原因在于,一是美苏两国都没有真正打算放弃以实力为基础的抗衡政策;二是双方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导致美苏双方在欧洲集体安全问题上难以形成一致,特别是在德国问题和欧洲集体安全问题的解决顺序上观点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观点     
《世界教育信息》2008,(2):10-10
德国对美国成为诺贝尔奖超级大国的成因分析;欧洲大学未来十年可能被中印对手赶上;  相似文献   

19.
overshadow使……失色detention拘留clandestine/kl n'destIn/秘密的turbulent狂暴的blunt率直的outrage愤怒strain紧张美国国务卿康多丽扎·赖斯欧洲之行的第一站就面对强硬质问。美国涉嫌在欧洲某些国家设立秘密监狱,关押恐怖嫌犯,违反欧洲的法律和人权保障,这股黑狱风波使赖斯之行前途未卜。在赖斯周一(12月5日)抵达柏林之前,一名德国政府发言人就表示,德国将就一份德政府的清单向赖斯质询。这份清单显示:疑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所用的航班飞越德国领空或者在德国境内降落多达400多架次。上周二,赖斯飞赴罗马尼亚,该国被认为,极有可能是美国…  相似文献   

20.
“老欧洲”的提法出自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今年1月22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称法国和德国是“老欧洲”,“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代表不了整个欧洲”,法、德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法、德两国政要纷纷谴责拉姆斯菲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