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哲学追求永恒与美好,政治实践则总有欠缺.哲学与政治处于冲突之中,哲人苏格拉底就死于这种冲突.但不能忽视的是,教育在这种冲突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没有他对公民的教育,就没有他的死亡.而且,这种教育即使在他被控告、被判死刑时,仍旧没有放弃.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之死同时就是公民教育的绝唱.  相似文献   

2.
周小李 《教育研究》2021,42(6):149-159
互联网作为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对当今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苏格拉底文字观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有关媒介的教育哲思,相关研究为网络媒介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梳理国内外有关苏格拉底文字观的教育学解释,发现同时存在认同与批判两种观点.以哲学解释学视域融合为方法论指引,"初始视域"中的苏格拉底文字观可以被理解为"好的书写",其所表达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文字书写之道德目标而非科学远景的关切;而在"当前视域"中,"好的书写"则可被理解为教育技术伦理,蕴含着苏格拉底对于教育技术与人、教育技术与社会之关系的伦理追问.基于上述理解,针对当今时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进一步阐释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界线、对逐利资本的警惕以及对学习者利益的坚守.受苏格拉底"爱智者"的启发,培育数字公民,实现教育与网络信息社会的良性互动是网络时代教育应对技术变迁社会各种伦理问题的有益之举,也是新时代教育引领社会良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39年,雅典先贤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引发了持续至今的诸多争论.应该说,苏格拉底之死是走向激进民主的雅典公民对于自身的极度自信与苏格拉底自负式地对于公民的不信任的矛盾冲突的结果,既是苏格拉底个人的悲剧,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悲剧.在他死后,城邦走向没落,民主趋于衰落.苏格拉底的死亡让痴迷于政治生活的雅典公民从中吸取了教训,也启迪了后人,代议制与分权制衡、思想自由理念的形成、重视法律,可能就是沉重代价的回馈.  相似文献   

4.
以古希腊三哲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自然目的论为依据,以自然人为基础,以理性为致知路径,以灵魂的美善为基本内容,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为基本目标。伴随现代教育发生的过程,经验主义取代传统的理性主义作为致知路径,自然祛魅,自然人基础转向社会人基础,教育一开始就把个体置于社会境遇之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个体,由此而奠定现代教育的基本主题,那就是适应现代工业生活的科学主题以及适应政治生活的民主主题。以科学和民主为中心,培养适应现代生活的公民,成为现代教育的最大成就。现代教育对自然人的远离,也造成现代人的虚无与虚弱。重申人与自然的联系,促成个体发展向自然人基础的回归,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重建当下教育的目标,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普世性"出发.我们所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般社会",也没有"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针规定了我国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确定"德育"含义的根本依据是这一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性是德育固有的本质属性之一.主张"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本身就有很强的政治性.没有超越于不同国家的"中性"的公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容易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对他的审判存在若干不同方式的理解。对这一悲剧性的历史事件的再次解读,我们不难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苏格拉底与公民社会所理解和倡导的正义观念产生严重分歧,以致引发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一无法消解的二元对立,必须通过苏格拉底的死来终结。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现代教育理论具有重大贡献,实际上他们的教育思想大都由讨论政治问题延伸而来,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有明显表现,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与之也有类似之处,三者的政治理想都离不开对公民的德性教育,而公民的善与城邦的善是一致的,由此追溯西方教育思想的政治源头。  相似文献   

8.
吴华 《中国教师》2014,(4):13-13
<正>"公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民教育",即公众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受到的身心影响。狭义的"公民教育",即学校有关"公民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公民教育"的核心在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建设公民社会。"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对社会有用,能与社会和谐相处,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9.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并论证说,即便是民主城邦的公民,其政治德性也来自惩戒性教育。普罗塔戈拉用惩罚来界定政治教育的本质,暗含的意思是,公民的政治德性其实来自城邦的立法。公民在德性上的资质参差不齐,如果要让公民们在德性上向"好"品德看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法"。通过解读普罗塔戈拉的这段论说,两千多年前的普罗塔戈拉对教育的看法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郑富兴 《学科教育》2014,(5):105-112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为此.本刊介绍了欧美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没有作文内容可写,或者写的内容不真实,这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情况,笔者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学生应该努力的良好习惯,努力使学生能比较真正地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而又有文采的优秀作文来。  相似文献   

14.
善教育就是好教育,是公正的教育、和谐的教育、让人享受尊严和体验幸福的教育。善治是教育的致善之道,善治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教、民主决策、机构有效管理和公民社会参与等。教育善治涉及教育的诸多方面,其核心要素包括教育立法的公正性、决策信息的透明度、管理分析的公信力和公民社会的参与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左正则带、右正则带和恰当半群刻画了含恰当断面的好拟恰当半群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Good News     
JZUS-C,split from JZUS-A,started in 2010,has been covered by SCI-E,DBLP,IC,Scopus,etc.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8.
坏消息     
《父母必读》2009,(9):18-18
过度喂养生产胖宝宝 美国儿童肥胖症患者在持续增加。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是否是父母的喂养行为导致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Good Dog     
Zoey tells her dog to STAY!But Sam jumps up and runs to play.Zoey tells her dog to SPEAK!But silently,he licks her cheek.Zoey shouts,"Sam,ROLL OVER!"And he sits down upon the flower.  相似文献   

20.
Good Rabbits     
译文:乖兔子森林里住着兔子一家。两只老兔子带来了一袋玩具。他们对兔哥哥说:"我们要把所有的玩具都给你。"不,谢谢。请把玩具分给我的朋友们玩。"兔哥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