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通过学习后天形成的,表现出无所适从、无能为力、无济于事、无可奈何和无动于衷的消极心理状态与行为倾向。学困生习得性无助体现在放弃主动求助,丧失积极动机,爆发心理问题。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归因,增强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成功体验,形成理性的教育评价和积极的教育期待,是引导学困生消除习得性无助的有效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放弃努力的行为的反应,是从“无论个体自身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而来的放弃行为。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是在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中诱发的,由于学生长期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屡次遭受失败的挫折,产生消极认知,确信自己对学习数学缺乏能力,产生无能为力之感,从而在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往往使学生降低或丧失数学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业任务放弃努力,产生一种焦虑、厌倦、学习信心丧失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3.
当下,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存在习得性无助效应,表现为消极消沉,缺少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威胁。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突破心理习得性无助效应,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突破数学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增长学习智慧和才干。  相似文献   

4.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个体面临挫折和失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无能为力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信心严重不足,情感上自暴自弃,行为上拖拉逃避,最终导致学习一塌糊涂.研究"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让学生摆脱"习得性无助"的不良影响,对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习得性地在情感、认知方面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的形成,在于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解释形态。中职学生因感觉学业失败而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自我否定,影响学习及个人成长。帮助他们接纳自我、升华自我,是改善中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归因方式是形成幼儿习得性无助的重要因素。习得性无助会导致幼儿低成就动机水平、消极的自我认知和悲观、负性的情绪。缓解幼儿习得性无助有以下策略:通过游戏活动创造成功体验,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正能量,做好幼儿的榜样示范;在绘本教学活动中产生移情,引导幼儿积极归因。  相似文献   

7.
习得性无助是学生出现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本文围绕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从"信心丧失、教师评价、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总结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同时对症下药,从"分层教学、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在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合理设置目标、转变学生消极思维、打破学生信念障碍,能够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大学生在经历了某些特定的挫折体验以后往往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行为,他们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努力避免失败,力求避免无法实现的目标,情绪抑郁、焦虑并以自暴自弃、堕落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成因,并从认知评价方式、认知归因方式的改变、行为的强化训练及目标激励训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习得性无助”学生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种现象是由赛利格曼通过实验在狗的身上发现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具体到学生身上,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和消极的定势等心理特征,这一现象形成可归于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应归于内部社会学习机制的作用,对于“习得性无助”学生,教师应采取的主要教育对策有: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创设良好班级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一、"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1."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自身因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由于前期动手能力发展较差,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动手表达能力困难。这些动手能力不足的学生,如果在学习上重视程度不够的话,很容易产生失败的体验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不良的归因反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2."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教学因素。集体授课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它对当前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经常碰到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教学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会对学生的动机、情感和认知产生不良影响,是形成数学学习困难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探讨了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内外成因,并提出了三点旨在帮助学生减少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习得性无助学生具有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定势等心理特点,其成因是:成败经历、消极评价和不当归因。可采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归因训练和强化法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英语线上课程中,由于课程目标设置和授课方式的变化,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影响了学习效果。分析了学生线上英语学习的现状,以及消极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一系列习得性无助表现,探讨了“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多元成因,并基于线上英语学习的特殊性,提出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中职学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主要存在于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消极定势等四个方面。他们在初中时由于基础课功底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觉性、主动性不足,自控能力很差。进入中职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无法获得成功体验。“屡战屡败”的经历,削弱了他们的求知欲、进取心、成就感等内在驱动力,给中职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困难。  相似文献   

17.
自学消极心理是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其行为受到阻碍和干扰而产生的消极不安、回避冷漠的情绪体验。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自学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排除自学消极心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克服定势心理的负迁移所谓学习的定势心理,是指经过一定的学习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会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映。良好的学习定势会产生一种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不良的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得性无助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失败或挫折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产生习得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习得性无助现象在学困生身上是比较普遍的.本文在对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四种表现、两种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被叫做习得无助感简称无助感。”(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或者“后进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饱受失败的打击,鲜有成功的体验,就会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通常有以下一些表现:第一,动机水平降低: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在语文学习上消极被动,对语文的一切都不感兴趣。第二,认知出现障碍:学生一旦产生习得无助感,随之而来便产生一种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心理定势,不能从语文学习的成功尝试中积…  相似文献   

20.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不少学生一提起作就愁眉苦脸、哀声叹气。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这种消极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学习,也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甚至是身心健康。特别是在严峻的考试压力之下。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呢,写作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是如何产生的。又有那些切实可行的消除对策呢,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