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参加了所谓"大东亚战争",是因为在北非阿拉曼战役德国失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了重大起色,而日本也在中途岛海战、所罗门等海战中惨败,日本政府开始整合周边力量,在中国沦陷区动员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拉拢汪伪政权从各方面"协助"日军作战,汪伪政府对日本政府战胜英美抱侥幸心理,企图通过参战提高其国际地位,"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占一席位"。汪伪政府还幻想通过参战与日本讨价还价,实现他们企盼已久的"统一"目标,提高所谓"独立自主"地位,谋取更多的国内利益。而日本则给其一系列诱惑条件,迎合汪伪政府的企图,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  相似文献   

2.
自1940年3月至1945年8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傀儡政权——汪伪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其经济实力,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实行了战时经济体制。所谓战时经济体制即1943年1月9日汪伪政府向英、美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后使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的体制。汪伪政府在日本主子授意下,颁布了《战时经济政策纲领》,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经济统制。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汪伪政权的性质及其殖民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送对联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伪国民政府。汪伪政府成立典礼上,汪精卫和日本人为了造势,还请了当时日伪控制地区的许多社会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在中国东部地区占据大片土地,为了实现以华制华的目标,在沦陷区先后扶植了多个傀儡政权。为了整合这些傀儡政权,日本方面实施了"南唐北吴"计划,妄图拉拢唐绍仪、吴佩孚出面建立伪政权。由于唐绍仪被刺,日本方面就将此计划调整为"南汪北吴"计划,妄图由汪精卫主政、吴佩孚主军,主导"和平运动",建立统一的伪政府。日本方面组织多种力量向吴佩孚轮番"劝进",都被吴佩孚婉言谢绝。汪精卫从南京来到北平,亲自出马,希望说服吴佩孚,但是吴佩孚以各种理由拒绝与其会面。学界对于"吴佩孚工作"中的吴汪交涉的过程研究较少,本文从双方往来函电入手,试图论述吴佩孚与汪精卫交涉的主要过程,并对吴佩孚的民族立场做一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根据日汪双方签订的《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及《秘密谅解事项》,汪伪政府须聘请日本人担任军事、财政、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顾问。然而文本和现实之间相距甚远。日本顾问和辅佐官进入汪伪政权内部,与日本大使馆、特务机构、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相配合,并利用各级伪府汉奸,制造了一个巨大而严密的监控网络。  相似文献   

6.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并着手扶持傀儡政权.此后近八年间,日伪当局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文化宣传方面的政策、法令,试图打压各路反日势力,扶持亲日文化.上海日伪政权的文化宣传管制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管制范围从华界扩展到租界,方式从喊口号进化到编理论,内容则随时局变化而不断修改,不仅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和汪伪政府的统治利益,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后,日本步英、法、美、德在华租界之后尘,在杭州、苏州、汉口、天津、重庆开辟日租界。自清末至民国,在民族危机与救亡思潮的推动卞,国内租界问题论著颇丰,直至抗战胜利后,各地租界相继收回,研究渐趋沉寂。改革开放至今30余年间,中国租界史研究重新获得长足发展。《租界研究新动态(历史·建筑)》不仅为租界史研究提供了来自日本学者的新史料、新线索和新观点,而且不同程度吸纳了中国学界的租界研究成果,在指出中日学者结论相异之处的同时,为进一步加深探讨和对话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一 汪伪政府成立后,“清乡”是日汪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1940年11月13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处理对华事变纲要》,决定“为了及时地积极改善国内外形势,使其适应于进行持久战,并恢复和增强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所必需的帝国困防力量的机动性”,对蒙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重要占领地区“要彻底整顿”“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14 6页 :“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 ,其中 ,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 ,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其实 ,早在收回汉口和九江的 192 7年初之前 ,中国就已开始了收回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权益的工作 ,并取得成效。为方便读者 ,试列简表如下。1917年 :中国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 ,废止了中德、中奥间所有条约、合同、协定 ,收回了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和奥匈在天津的租界 ,取消所有德、奥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等各种特权。192 0年 3月 :中国收回了中东铁路界内的主权。192 2年 :中国收…  相似文献   

10.
张国庆 《历史学习》2003,(11):24-25
第11题题目是: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一、角度问题教材(本文所讲教材指人教社2000年3月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44页小字有“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一句,与题干表述很相似,属于教材第143页“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一目。教材强调“人民”收回,平时教学中,当然强调人民在收回英租界中的作用,国民政府的决定则顺应了人民的要求。高考题强调“国民政府”收回,强调国民政府在收回英租界中…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高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一目的史实:“1927年1月5日,武汉群众收回英租界。1月6日,九江人民又英勇地占领了英租界,并请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租界。2月。英国被迫与武汉国民政  相似文献   

12.
上海租界教育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损害了中国的教育主权。20世纪初,上海市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要求收回教育主权,并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积极响应,于30年代开始进行租界教育改革,收回了部分教育权益。但改革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这需要租界主权的全部收回和人民的斗争来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占领整个上海,接管了英美等国保险公司,追随而来的日本保险公司则妄图攫夺、控制上海的保险市场。汪伪政府也相机而动,对1992年开始出现的上海保险市场的混乱状态进行了监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汪控制上海保险市场的图谋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本为了把中国变为其稳定后方和物资供应地,授意汪伪政权及各地的伪政权配合日本的大东亚战争进行经济掠夺、军事清剿和思想奴化.汪伪中央政权也正要利用这次机会扩展中央政府的权力,改造"党"和"政府",遂在沦陷区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新国民运动".简述在华北政务委员会的中心城市北京进行的"新国民运动".  相似文献   

15.
<正>电视剧《伪装者》中的大哥明楼是汪伪政府要员,又是军统特工,代号"毒蛇",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一员,多重身份并于一身,堪称传奇。其实,明楼是有历史原型的,明楼的原型就是传奇特工袁殊!抗日战争期间,为了相互刺探对手的战略方针、兵力部署、军事动态等各种情报,中日双方展开了极为激烈的情报战,各方各路人马轮番上场,在这特殊的战场战斗。早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日本就派出了上千人潜入中国进行非法测绘,并建立了极为可怕的在华间谍网,为日后的对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做了极为充分的情报准备。为了对付  相似文献   

16.
1942年12月下旬,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讨论并制定了《为完成大东亚战争对华处理根本方针》.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在政治上,同意汪伪政府对英美宣战并以各种方式强化伪政权的力量,“尽量避免于涉,极力促进它的自发活动”,“极力调整占领地区内的地方特殊性,加强国民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交还”在华租界和“撤废”治外法权,“及时考虑对《日华基本条约》及其附属协定加以必要的修改”.(二)在经济上,以增加获取战争必需的物资为主要目标,“设法重点开发和取得占领地区内的重要物资,并积极取得重要的敌方物资”;在不影响日本对煤、铁、棉纱及粮食等主要战略物资需要的前提下,减少日本在经济上的垄断,要“利用中国方面的官民的责任心和创造精神,实现积极的对日合作”.这就是日本的“对华新政策”.这一政策于1943年初开始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在外交部长王正廷的主持下,围绕废除不平等条约开展了一场温和型的革命外交运动。"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打破了这一进程,让王正廷的外交工作异常艰难,最终在民众的抗议下引咎辞职。在这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同列强艰苦谈判,收回了关税主权,部分租界与租借地等,但这场外交运动也因国家内忧外患而失败。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烟毒泛滥,中国政府在国际场合备受责难和讥讽。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禁烟政策渐趋严厉,但租界及治外法权仍是制约禁烟的重要因素。国民政府试图利用禁烟收回民族利权,此举措虽未获成功,但国家形象却大为好转,国际地位亦明显提高,并成功地使日本在国际舆论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9.
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为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外交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中期,日本对华中沦陷区的重要经济部门实行严密的操纵和控制,伪政权的自主权很小。1942年底,日本为挽回侵略战争的败局,缓和日伪之间的矛盾,制定了对华新政策,由直接操纵沦陷区经济改为通过伪政权出面进行经济掠夺。在日本的授意下,汪伪政府以“参战”的名义,对其经济机构进行调整和改组,并颁布《战时经济政策纲领》,逐步将其统治区经济纳入战时体制的轨道。该文通过对汪伪战时经济体制形成背景及过程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华中沦陷区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殖民地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