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大数据治理是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有效规避数据隐私问题、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潜在价值的必要保障。作为数据治理的引领者,美国肯塔基州、华盛顿州以及马里兰州基本构建了教育大数据治理架构,包括明确教育大数据治理目标,出台教育大数据治理办法,完善教育大数据治理机构,规范教育大数据治理责任等。在数据治理领域方面,这三个州采取的主要行动有规范教育大数据收集程序、提高教育大数据建设质量、维护教育大数据隐私安全、明确教育大数据共享权限等。美国三个州的教育大数据治理架构与运行经验,对我国建立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教育公共事务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善治"。然而,当前区域教育治理仍存在治理理念缺失、治理结构失衡、治理方式不科学、治理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区块链作为蕴含协同治理思想的新型技术架构,在价值逻辑上其技术优势与区域教育治理的共治理念相契合,在目标逻辑上有助于构建多样灵活的区域教育治理新生态,在实践逻辑上可通过基于联盟链的数据治理驱动区域教育治理发展。区块链赋能区域教育治理的实践框架包括教育数据源层、区块链服务平台层、教育组织结构层及教育治理场景层,能够在动态汇聚区域教育场景大数据基础上,以数据流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处理各类教育公共事务。未来在推动区块链赋能区域教育治理中,还应加强"区块链+教育"的顶层设计,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监管并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以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治理语境中的教育政策制定,是一种以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实现与教育政策相关的不同主体间利益"最大公约数"为宗旨。教育政策制定的回应机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回应主体、回应客体、回应渠道、回应反馈等方面构成。设计适应社会治理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首先,应加强体现治理理念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平台建设;其次,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制定主体间的信息畅通渠道;再次,建立与完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与制度;最后,创新对教育政策制定回应的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通过访谈调查的方法对湖州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成效进行了研究,发现社区协同治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体制机制不健全、主体权责边界不清晰、主体缺乏共同体精神。“激活‘红色引擎’,保障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立法权责明晰,完善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搭建‘对话’平台,构建协同治理监督机制”是提升社区协同治理水平、迎战“后疫情时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以新的思维模式和技术特性冲击着幼儿园的内部治理,对幼儿园课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家园关系建构都形成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时代要实现幼儿园的善治,就应树立共治的理念,确立多元治理主体并明确不同主体的权责范围,创新幼儿园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制定负面清单规避或减少矛盾冲突的发生,通过平台定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行为协同,通过强化数据分析和加工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内部治理工作,最终实现幼儿园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这两个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主动融入职业教育发展,一直是制约校企协同合作的难题。整体性治理理论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组织边界的调整、职能权责的整合、运行机制的重构优化等思路,为解决校企协同合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解决范式。文章从整体性治理的分析视角,探索从政策保障机制、信息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及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校企协同合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学界与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审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发现存在如下"非协同治理"现象与问题:各主体将现代学徒制视为"非公共性"问题、治理主体比较单一及权责不清、各治理主体互动性缺乏、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基于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破除"非公共性"问题,明确各治理主体权责,推动各方治理主体高效互动,以及推进现代学徒制治理政策法规现代化,是破解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学外部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大学办学自主权、培育社会组织的政策红利下,大学外部治理主体越发多元。运用三螺旋理论,从治理主体角度展开考察了政府、大学、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的职责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的建构方向与发展路径,对于促进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应从"厘清行动边界明确多元治理主体职责,确保协同治理有序""强化制度供给规范协同治理机制,增强协同治理能力""放权增能引导大学自治,提高协同治理水平""培育赋权积极引导,凝聚协同治理力量"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促进大学外部治理主体朝着多元协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浪潮和“人工智能+”推动全球教育治理迈向新的阶段。《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了“社会契约”的视角。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旨在将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并呈现出治理主体的扩大化、治理客体的动态化、治理规制的协同化、治理目标的原则化、治理效果的多维化等特点。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合法性”危机、混乱世界秩序中的客体泛化风险、教育大数据的孤岛阻碍及智能鸿沟、教育治理效果异体问责的实践壁垒、基于教育公共利益的价值认同困境。迈向“社会契约”全球教育治理的变革将探寻“教育法治”的复合型治理规则体系、转向基于教育证据共识的治理范式,推动建立以教育大数据为依托的“云边端”协同机制、在管评分离的基础上强化第三方评估、发展“公众需求”逻辑下的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进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小学聚焦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梳理了中小学教学治理的基本特征,以活动理论为依据,从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法三方面构建了中小学教学治理框架: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教研员等作为治理主体,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使用教育云平台及平台上汇聚的教育数据,从课程建设、教学、教研等方面协同,开展科学、精准的治理。基于框架,针对中小学教学治理中的问题,从更新治理主体的治理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聚焦数字化教学创新、促进教育云平台和教育大数据的应用等三方面提出了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大数据与教育治理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而重要的时代命题。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指以与教育治理有关的数据为核心,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资源、政策等,构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新型关系,实现教育治理数据与教育治理业务的全面深度融合,发挥多元教育治理主体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就实践框架而言,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考虑三个层次(宏观国家教育治理、中观区域教育治理和微观学校教育治理)、四个环节(教育决策、教育执行、教育监督和教育评估)、三大目标(底线目标、重要目标、终极目标)和N类数据(人口、教育、经济、医疗卫生等)。就现实挑战而言,当前我国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仍然面临相关制度不健全、治理主体数据素养低、专业人才匮乏、平台条件不完善、研究薄弱等问题。为此,我国应实施制度优化工程、数据素养提升工程、基础平台建设工程、研究引领工程、治理模式改革工程等五大工程来切实推进和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院系作为高校最活跃的基层组织形态,其治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各项核心功能的实现。随着高校管理重心下移,加强院系自我约束成为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扩大院系自主权的现实需要。然而在实践中,院系自我约束存在着战略目标模糊、基础制度缺失、权责配置失衡、主体意识弱化等现实问题。为此,要将目标约束、制度约束、权责约束、程序约束作为突破点,加强院系自我约束, 着力构建权责利相统一、资源配置合理、机制运行畅通、民主监督有力的院系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一元控制到多元治理是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与治理理论的逻辑契合域,其内在要求构建以利益相关者合力推进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体系,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规划提出多元型治理、市场型治理、规制型治理的教育质量保障治理模型,并要求独立学院相机抉择,实现多维治理模型竞合。  相似文献   

14.
推进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在各类学校建立内部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学校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与法律事务机构的运行在实践中均面临着一些困境。我国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要吸收改革经验,夯实理论基础,彰显时代价值;要在借鉴域外资源基础上,重视机构设置,明确职责范围,强化人才培养,实现政策调整,凸显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存在现实困境:教育立法尚不能满足教育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的需求,难以给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保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作为教育治理者的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领域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缺乏;教育治理的价值目标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公民有序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大力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以教育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关键,提升政府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地位,提高学校自主治理能力;确立多元主体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事业发展能否成功关键要看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强不强。立足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深刻领会加强高职院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找准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在治理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着力通过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加强治理实践提升能力素质等措施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在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要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管办评分离,明晰政府、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在高等教育治理与评价中的责权利,建立各主体间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我国密集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政府主体在高职教育外部治理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让中央"放管服"精神落地,公布地方政府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服务清单和资格清单,完善高职教育法制和监督机制;通过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制改革,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调动市场组织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此外,还要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厘清外部治理三方主体的责任,可以促进各方共同推进高职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的提升、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高等教育相关事务的恰当处理等方面。当下高等教育治理不尽如人意的一个症结是高等教育法治化水平不高。中国应当针对体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几方面事务,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法制建设水平,特别是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体系、科学设计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增强高等教育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加大高等教育依法治理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高等教育依法治理的评估与监督。  相似文献   

20.
深化管理育人,是促进“三全育人”理念在高职领域全面落地、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构建新时代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鉴于管理与育人难以协同运行、管理育人的德育效果弱化、学生在管理育人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提出强化育人导向、构建管理与育人互融共促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构建德技兼修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构建以生为本的科学管理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