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网络学习方式。然而,目前典型的网络学习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大多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强制分离,忽视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协作交流的激励作用以及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因此,扩展现有的智能教学系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学习需求。支持协作学习的群体感知模型由群体感知信息、群体感知本体和群体感知规则三部分组成,采用本体技术建模协作感知信息,运用语义Web规则语言刻画协作感知机制,为实现协作学习的信息交互提供通用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的智能教学系统,在原有ITS自主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扩展了参与者可以相互感知、相互交流的协作学习模块,实现与现有智能教学系统的无缝整合,为开发具有协作学习功能的智能教学系统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教与学的行为数据中洞察教与学的行为规律,打破现有的以经验为主、人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转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化教学行为计算,已成为智能时代教学行为分析的重要趋势。研究从教与学行为的视角切入,梳理传统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到广义学习行为分析的历程,结合行为计算,提出教学行为可计算的概念,构建教学行为计算的通用框架,并梳理学习者与参与者、学习者与环境、参与者与学习成就、学习环境与学习成就四个研究方向。大规模教学行为数据的获取、表征、挖掘和呈现,将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助力智能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回望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变迁,尽管研究者与实践者不断尝试在"技术增强教学"方面做出努力,但技术介入始终在教育的边缘徘徊,未能解决课堂教学的本质问题。AIoT作为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技术产物,在万物智联时代为改变课堂生态带来新的可能。AIoT支持的智能课堂在实践层面表现为IoT感应设备与智能系统的实时通信,可通过协作、游戏化、创客、实训四种典型课堂场景加以诠释。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是精准评估与诊断课堂教学效果、干预课堂教学过程、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依据,因此构建教师的教学表现模型是利用AIoT解决真实课堂问题的方向之一。该模型通过智能设备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体系,实时捕获师生语言、动作等多模态课堂行为数据,围绕教学问题进行特征抽取、数据融合、个性化建模以及动态干预等,为有效监测课堂教学过程、改善教与学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AIoT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尚存在诸如过多关注认知维度而忽视其他维度、学习特征有效表征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性等问题,未来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AIoT支持的最佳教学组织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机协同作为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形式,在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对于教育数字转型的实现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与本质要求。伴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机协同教学不断深入发展,当前人机协同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研究基于期望确认理论、动机理论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结合访谈分析,构建了教师人机协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旨在探讨人机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教学效果、教学意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人机协同教学的满意度、有用性感知和娱乐性感知对其持续性行为意向存在积极显著影响;教师在人机协同教学中的娱乐性感知和期望确认以及人机协同本身的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对教师的满意度存在积极显著影响;教师在人机协同教学中的期望确认和人机协同本身的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对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存在积极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可知,娱乐性感知是影响教师人机协同持续性行为意向的必要条件,有用性感知、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是影响持续性行为意向的核心条件。并且通过组态效应分析可知,教师人机协同教学持续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共有七种组合模式,不同因素通...  相似文献   

5.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AI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给学本评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化学本评估,即开发智能技术的评估代理主体能力与介导功能,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智能化学本评估涵括智能学习段评估、智能学习性评估和智能学习化评估三种新方式,实现基于证据优化随后教学活动、通过"生-机-师协同"促进评估-学习一体化、籍由深度参与支持自主终身学习三大目的.为了探索AI教师主讲课堂学本评估的新特征,本研究以AI教师主讲的语文、数学、英语三节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和课后调查为研究资料,采用质性编码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显示,AI教师主讲课堂中,学习段评估促进了反馈发展为前馈,学习性评估实现了学生深度参与评估,学习化评估彰显了评估任务即学习任务.据此生成智能化学本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反馈是有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兴起为形成性、个性化的教学反馈带来新的可能。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能够为智能反馈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提供指导。从目标、作用机制和系统架构三个维度对智能教学反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基于智能技术的教学反馈旨在为学习者的认知、情感与态度、元认知带来积极影响,促使学习者改进当前状态和学习成效。在反馈作用机制层面,基于正确/错误响应的自动反馈通常采用基于规则的匹配模式,通过对比答案正误来触发反馈;个性化教学反馈的关键在于构建学习者模型,使教学反馈适应不同学生的特征,并结合本体论或采用多轮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教学反馈的个性化;人机协同反馈通过实现教师、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与互补,来提升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在系统架构层面,反馈系统由输入层、分析层、推理生成层三个层次组成,通过一系列算法模型和反馈机制生成反馈决策,其与学习者模型、专家模型、领域模型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教学反馈的精确性与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网融合”智慧教学系统,优化教与学,解决教与学的瓶颈问题。建设智慧教室,构建智慧课堂,利用智能大屏和智能备课助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有效解决教与学的瓶颈问题,优化教师创新的教,促进学生主动的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强大技术推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引发着一场技术革命,推动社会步入智能时代。开展人工智能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辅助智慧评价的高效开展、关注情感信息的动态变化、还原真实课堂的精准采集、实现师生成长的轨迹追踪。通过对象层、数据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的系统架构,搭建人工智能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路径,指向课堂语言分析、课堂行为分析、课堂情感分析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四大应用场景。未来人工智能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深度发展与广泛应用还需探索专业化的评价指标构建、加强个性化的教师行为反馈、着眼发展性的未来教育挑战。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大模型逐渐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在通用领域有显著进展,但在教育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提出可以构建教育领域通用大模型,并使其通过下游任务适配形成三类多模态教育大模型,从而形成三种典型教育应用,即教学资源自动生成、人机协同过程支持与教师教学智能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多模态汉字学习系统”为例,利用多模态大模型实现跨模态释义生成,展示了多模态大模型在辅助语言学习方面的应用潜力。最后,文章针对教育领域通用大模型研究、多模态教育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及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与可能触发的教育变革,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外部社会数智化正通过知识组合方式不断影响处于“三元空间”的包含教师在内的人类主体,知识获取途径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逐渐指向“个性化”大趋势。基于课堂智能分析场景的案例增量数据来进行垂直大模型学习,成为课堂智能分析大模型训练和人工智能支持教师能力分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基于能力形成的过程视角和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构建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然后,文章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进行智能分析判别,构建了基于课堂智能分析大模型的教师教学能力分析框架和培养机制;最后,文章以北京市某学校的五年级语文老师为例,初步构建了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能力的映射关系和教师教学能力框架。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和智能评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慧课堂的日益普及,急需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视频服务系统,提供丰富海量的视频信息资源、个性化的视频服务、教与学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通过实践调查和文献分析,基于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对视频服务的需求,设计实现了面向智慧课堂教与学服务的视频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MVC模式,基于ThinkPHP高性能框架开发,基于角色实现了海量视频信息资源的智能检索,用户个性化视频推荐和图形化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智慧课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的教与学环境和信息资源服务,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平台缺失和信息资源受限问题。实践应用与课堂调查表明,教师更关注视频信息资源的便捷获取与灵活发布、学情智能分析,学生更偏爱视频学习与立体化交互,基于平台的分组讨论与汇报,汇聚了师生智慧,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多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变革。未来课堂是新技术对传统课堂变革的产物,吸收了人本主义、互动教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精华,借助智能空间、云计算和人体工学等技术支持,开展以互动为核心的教与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面向21世纪的技能。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完整过程包括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建模理念、模式目标、模式结构、实施策略、实施条件及评价设计等7个方面。这一模式可以作为未来课堂教学的一种典型应用样式,指导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Icy Lee   《Assessing Writing》2007,12(3):180-198
While much of L2 teacher feedback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feedback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 revision and writing,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examine teachers’ feedback in the larger classroom contex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ascertain the functions teacher feedback serves from an assessment-for-learning perspective. Using multiple sources of data from 26 secondary teachers’ written feedback to 174 student texts, interviews with six of the teachers and 18 student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nature of teacher feedback and the functions it serves in the teaching-learning-assessment process in the writing classroom.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eacher feedback focuses largely on assessing writing summatively, primarily serving the purpose of assessment of learning, rather than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 i.e., using feedback as a pedagogical tool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writing. The study calls for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n the writing classroom, and specifically the use of feedback for formative purposes.  相似文献   

14.
英语写作教学借助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形成性评价的形式丰富多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规律,采取分值评价、语言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式,优化学生的英语写作活动,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TALIS2018关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数据,从教学时间、教学方式、评价反馈三大方面可勾勒出全球和上海教师教学实践的四大特点:用于实际教学时间多,但新教师与经验教师有差距;近2/3的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讲授策略;不到1/2的教师经常采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近八成的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建设性反馈,而形成性评价运用频率不高。在分析上海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其他国家的异同后,讨论了五个问题:课堂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还是教师的沟通、组织与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认知,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是技能,还是学科教学知识抑或学科教学经验?怎样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真正让课堂中的教与学发生改变?教师的反馈与让学生评估自己的进步一样吗?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的意义何在?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李晓亮 《高教论坛》2013,(11):67-69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日益受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状态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情况,并在教学与课堂管理上做出相应改革和创新,成为高校教师应对挑战以及确保教学效果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内部非正式评价,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可以概括为:(1)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增加回答"等待时间";(2)提高作业反馈质量,促进学生深入反思;(3)加强同伴与自我评价,形成自主与责任意识;(4)两种评价结合并用,优化评价教育功能.在科学课堂上实施学习性评价,首先改变了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次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classroom formative assessment. Several studies show firm evidence that innovations designed to strengthen the frequent feedback that students receive about their learning yield substantial learning gains. The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and their role in self‐assessment are considered alongside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es used by teachers and the formative strategies incorporated in such systemic approaches as mastery learning. There follows a more detailed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feedback,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a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models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of the prospec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蔡敏 《教育科学》2012,28(1):22-26
随着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的深化,学业考核已经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扩展。课堂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评定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分析与推理、综合与批判、问题解决、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反馈、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和学生同伴检查来开展课堂评定。要提高课堂评定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清楚确定评价内容,运用多样化评价手段,精心组织评价活动,及时反馈和使用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反馈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核心部分,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反馈信息,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反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提升学习成绩;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反馈信息,可以最大化地促进学生进步;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