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诗歌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读诗,还要教会学生用诗。诗歌是瑰宝,更有其实用价值。赏诗只能体会别人的心情,用诗却能表达自己。我在诗歌教学中经常布置小论文和大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消化并学会使用。  相似文献   

2.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诗人,而是要让他们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咀嚼其意,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下面就诗歌教学如何进行审美赏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总认为,教诗不如读诗,读诗不如爱诗。让学生爱上诗歌,让他们自觉地在诗歌的国度里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塑造精神,健全人格,比一千遍一万遍的说教要好得多。于是,我想开一次诗歌朗诵会,并以此为契机,把同学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调动起来。首先,我要求班上所有同学自选  相似文献   

4.
马凌燕 《甘肃教育》2007,(12S):24-24
新诗的教法.就步骤而言,可以先学理论,再学诗歌。如,可引导学生先学习朱光潜的文章《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诗歌是语言的精粹,举例说明“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底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诗歌。从而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选学、感悟、实践的机会,可以改变现当代诗歌在教学中陌生化、边缘化的趋势。在苏教版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专题学习中,以"鉴赏、兴趣"为核心,从创造读诗条件,营造诗意课堂,诗歌融入生活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多元化激发高一新生对现当代新诗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悦读诗、会读诗、能写诗",为高中三年的诗歌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引领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而班班通则为诗  相似文献   

7.
<正>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高考考纲中的必考类型,我们要通过诗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积累古代文学知识,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高考时能自如鉴赏,顺利答题。1.培养学生读诗、背诗的习惯古诗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诗炼句,诗言志,诗怡情。诗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力量、快乐”,使心灵有“美和善的节奏和秩序”。诗歌有如此巨大的怡情和教育功效,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掌握诗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形成读诗能力。培养学生读诗的能力,可分三步来进行,即整体把握脉络;落实学法;综合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众多文体中,诗歌的地位尤其重要。初中生的世界正像诗一样多姿多彩,读诗、写诗正是学生的天性。新诗教学一定要让新诗内蕴的诗情、诗意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星空璀璨无比,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容易将诗歌教学肢解成字词的理解、句子的赏析、情感的分析,让灵动的语言变得干瘪,让自由的思想变得粗糙,学生感受不到诗歌的美好。教师要教出诗味,就要引导孩子"以文学的姿态"读诗,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创作去打开诗歌丰富的内涵,从而养成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11.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在苏教版新课改的教材中,诗歌样式的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语文教学已开始呼唤"诗教"的回归。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利用融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为一体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充满生活情趣的诗歌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被誉为“诗歌王国”。古往今来,无数情趣高雅、语言优美的动人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灵。为了让青年学生多读好诗,从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吸取营养,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共选编38首古今诗词。我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认真探索,终于悟出了一些教学之道,引导学生抄诗爱诗,读诗背诗,品诗写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读诗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格律、意境美,从而爱诗、读诗,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初衷 据《南方日报》2006年4月的调查,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不喜欢诗歌,不少学生抱怨,诗歌课非常枯燥,缺乏吸引力。因此,寻找真正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诗写诗的神秘感,让他们享受诗歌,便成了诗歌教学设计的重要目的。只有喜欢了,才能谈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典诗词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读诗悟诗,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古典诗词教学是中学美育的一块"园地",如何利用好这块"园地"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了,“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读不出诗的趣味,也就品不出其他文学作品的妙处了。然而,一般的学生读诗时总有点像盲人摸象,对诗歌鉴赏题更是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对诗的趣味领悟得少之又少。其实,如果能先从思想上对诗歌的本质特征有个充分的认识,居高临下地赏析诗歌,必然能事半功倍。一、诗须凝炼。特别是近体诗和词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更是强调凝炼。这样,就使得诗歌的思维往往是跳跃的,有时甚至像意识流似地跌宕起伏。所以读诗时不能目光一扫…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直面经典诗歌,接受古典诗歌的陶冶,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步入“经典诗文”的殿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诗教之花在校园内盛开呢?一、在浓郁的诗意氛围中让学生感受诗1.让学生喜欢诗,就要营造一种诗教氛围让学生感受诗。学校可在校园墙壁的醒目位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诗感情浓烈、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授儿童诗的方式是以让学生背诵为主,致使儿童诗教学缺乏诗歌应有的韵味,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读诗、赏诗、创诗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儿童诗学习中读出个性,真正地喜爱儿童诗。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白话文诗歌。它的语言具有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对于充满幻想的小学生来说,从小读诗、爱诗必定能吟咏性情,陶冶心灵,丰富想象,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为成长打下丰厚的精神底子。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在不肢解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诗歌语言的和谐韵律、强烈情感和内容的含蓄深远,从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始终是诗歌教  相似文献   

20.
樊素琴 《中学文科》2009,(13):82-82
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中,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她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人们的心灵。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喜欢诗,所以其文学趣味低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