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值都小于7或PH值都大于7的两种强电解质溶液混和后,其混和液的PH值如何计算? 例如,甲溶液的PH=4,即[H~+]甲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 1.再M的H。溶液的PH值是_。将PH值为4和PH值为6的HQ溶液等体积混和以后,PH值_5. 2.海轮的钢制螺旋浆装上一块锌.是利用_原理。锌作为_极,钢铁作为_极,使_得到保护。 3。在电解池中,阴极卜电子,进行_反应;在原电池中,负极卜二电子,进行_反应。 4。在PH二13的一毫升溶液中,含有_个氢离子。二、解释下列问题,并写出有关反应式。 1。H声的水溶液置于空气中慢慢变浑浊。 2.漂白粉放在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中慢慢变质。 3。于FeC13水溶液中加人镁粉,即有气体产生。 4.工业盐酸呈黄色,用它跟锌作用制氢时,黄色很快消失。 5。在淀粉碘…  相似文献   

3.
在各类化学考卷上,有关PH值的试题经常出现。现以近几年奥赛和中考题为例,粗略地谈谈与PH值有关的题型及解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以启发,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一、与实验操作有关的试题此类题常以PH值的测定及有关操作对PH值的影响为考点。解题时,应根据测定PH值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有关操作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作答。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PH值时,应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B)PH试纸的显色以半分钟内变化为准(Cj测溶液pH值前,必须将pH试纸湿润(D)测完一溶液PH值后,不需任何处理,可用同一根玻璃律政…  相似文献   

4.
PH值是化学中很常用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度的.在初中化学中首次提出到大学化学各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这个概念;不仅如此,在工农业生产、食品、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也常用到这个概念.那么关于PH值的定义是由谁首先提出的?PH值的最初定义是什么?严格的热力学定义是什么?实用定义又是什么呢?PH值是由丹麦化学家萨伦森在1909年首先提出的,为了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他把PH值定义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ig【H“],这个式子就是PH的最初定义.有了PH值这个概念,对于一些H十离子浓度很小的溶液,用PH…  相似文献   

5.
有关溶液PH值的计算大致可分为:(H~+〕和PH值的换算,计算酸、碱、盐溶液的PH值,计算稀释液的PH值和计算混和液的PH值四种类型。前两种计算类型,许多化学书籍中均有介绍,现着重谈谈后两种计算类型。一、计算稀释液的PH值1、计算强酸稀释液的PH值1、酸浓度大于10~8M时:计算时只考虑酸的电离。例如:将0.01MHCI溶液10毫升,加水到1升;求稀释后溶液的PH值?解:〔H~+〕=0.01×10/1000=10~4(M)PH=-lg〔H~+〕=-lg(10~4)=4Ⅱ、酸浓度小于10~6M时:计算时除应考虑酸的电离外,还应考虑水的电离。例如:将10~8M的HCI溶液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理论上,蛋白质水解时会有羧基和氨基产生,而羧基会电高产生H~ ,使PH值下降。由此设想,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PH值不断下降。实验证明:随酶浓度上升,豆浆浓度下降,起始PH值降低和温度上升,PH值下降速度加快,即水解速度加快.在酶解1.5小时后,对可溶性蛋白进行测定,发现随酶量升高(1—7.5%),浆浓度下降(7—1%),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水解产物增加,即水解速度增加,这与PH值从9降到6.3的规律相符合,所以PH值变化表现了可溶性蛋白变化,可用PH值作酶解反应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少年口腔PH值变化规律。方法: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随机选取50名青少年学生,作为受试者。对所选学生每天18个时间点的口腔PH值进行监测并记录一周,并分析研究青少年学生口腔PH值变化规律。结果:采用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均值进行分组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显示:早餐前、中午10点、临睡前的口腔PH均值高于起床立即的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餐后立即口腔PH均值高于早餐后5分钟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餐后10分钟口腔PH均值高于早餐后15分钟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早餐前口腔PH均值与中午10点口腔PH均值的比较,p=0.21,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学生一天18个点的口腔PH值监测一周并记录数据作图结果显示:在"起床立即"时处于最低值,三餐的"餐后立即"时口腔PH均值处于最高值,三餐的"餐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口腔均PH值逐渐降低,临睡前的口腔PH值稍微升高。  相似文献   

8.
有关公式:有关类型一、酸或碱溶液的PH值1、已知强酸、强碱溶液的浓度,求溶液的PH值。例呈、计算0.05mol/lHCl、H2SO4、NaOH、Ba(OH)2各溶液的PH值?[结论]①强酸为强电解质,根据其摩尔浓度和完全电离的特点,求出溶液中的[H ],进而求出溶液的PH值。②强破为强电解质,根据其摩尔浓度和完全电离的特点,求出溶液中的[OH-],再依PH=14+lg[OH-]求出溶液的PH值。或根据KW求出[H ],再求出溶液的PH值即可。2、已知强酸、强碱的摩尔浓度、求PH值例2、已知25℃时,0.1mol/lHAC的电离度为1.32%,0.1mol/l氨水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缓冲溶液不同程度的稀释而使PH值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系统分析和探讨,慎重指出教材中关于缓冲溶液能抵抗稀释和缓冲溶液过度稀释PH值升高的叙述缺乏科学性,力图从理论上阐明缓冲溶液稍加稀释使PH值发生不明显改变(即基本相同)以及过度稀释使PH值发生明显改变(即升高或降低)的观点,诚与同仁共商榷  相似文献   

10.
PH值是水溶液酸碱度的量度,PH值的测定和控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配合物体系中弱酸性或弱碱性的配位体浓度变化引起体系平衡的改变,也会引起溶液体系PH值的变化,通过测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以求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本文以铜-乙二胺体系为例,利用电位法分别测定乙二胺的变化所引起PH值的变化,以及加入碱所引起体系PH值的变化,得到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经与文献值对照认为用碱作滴定剂的方法更直观实用。  相似文献   

12.
这个实验比较浅明地组织了一些关于指示剂、pH值和缓冲剂方面联系实际的实验内容供我们参考。 目的: 1.观察几种指示剂的性质。 2.测量一些溶液和几种天然产物的PH值。 3.测量发生水解的溶液的PH值。 4.观察缓冲剂的作用。 5.测量食物氧化后残渣的PH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煤气站产生的含酚废水的处理现状,含酚废水的危害,研究了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工业废水,化学药剂与PH值的调节,获得良好的混凝絮凝及吸附的关系,ISSPT工艺原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题目:在常温时,纯水的电离度为α,PH值=7,100℃时,纯水的PH值___7(填大于、等于、小于);常温下,某PH值的H_2SO_4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α_1,相同PH值的Al_2(SO_4)_3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α_2,则α_1___α_2(填大于、等于、小于),若 H_2SO_4和Al_2(SO_4)_3两种溶液的PH值均为3,那么H_2SO_4溶液中的水电离出的[H~ ]是AL_29(SO_4)_3溶液中的水电  相似文献   

15.
溴元素的歧化反应与溶液PH值有关,文中试从PH-E图象角度加以讨论,从PH-E图可直观地看出在各种PH值条件下溴的歧化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浓度与中性氨基酸水溶液PH值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得出要使PH=PI,必须满足C(R±)>10~(1.70)×Ka_1这一浓度条件,根据甘氨酸不同C(R±)时PH值、[R~-]、[R~+]等的计算结果,解释了调节浓度可实现中性氨基酸水溶液PH=PI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考查知识点较多,本文作一系统归纳分析.一、酸或碱的稀释分析:强酸、强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H~ ]_酸·V酸/V混,[OH~-]混=I[OH~-]_碱·V_碱/V_混来计算;弱酸、弱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Ka·C_混)~(1/2)[OH~-]_混=(K_b·C_混)~(1/2)来计算.例1 PH=2的醋酸稀释一倍后,其溶液PH值为多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各种类型酸碱滴走过程中,滴定百分数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导出了滴定过程中计算PH值的数学表达式,并应用于实例计算滴定突跃PH值。  相似文献   

19.
郭德卯 《考试周刊》2008,(2):196-197
PH值的计算是中学阶段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钻研有关计算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讨了有关PH值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归纳出了一些重要而有实用价值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引言对于强碱(酸)滴定强酸(碱)的滴定分析可行性和酸(碱)的浓度与相对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作了一些应用方面的讨论。一、公式推导强碱(酸)滴定强酸(碱)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及滴定误差与被滴定酸(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PH=2Log·(ErC/2)-LogKw或LogC=1/2△PH (1/2)LogKw-Log(ER/2)式中:△PH为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Er为相对滴定误差(文中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