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缘起  2000年第 18期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刊登了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教学论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研究》一文。该文指出了有关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遗憾:“从讨论的旨趣看,就语文谈语文,或者就语文教学谈语文教学者居多”;同时也指出了语文研究自身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研究,主要还是教学法研究,甚至是语文研究,这即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语文教材教法研究。”由此,该文呼吁“语文教学改造必须选择反思之路,有必要站到语文之外、之上来反思……”这所谓的“之外”、“之上”即是指语文教学的邻近学科、上位学…  相似文献   

2.
人物通讯属于实用性文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理解、把握这种文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十分必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人物通讯的教学,我们应该注意好三点:将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与文章紧密联系,将“立德树人”与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充分结合,组织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死观教学山西郭春堂郭青智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死”的课文很多,“以身殉国”者有之,“以身殉节”者有之,“以身殉情”者亦有之。这些慷慨赴难的历史人物或艺术形象其视死如归的气概确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但语文教学中对人物的分析却有失...  相似文献   

4.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一旦学生“好之”、“乐之”,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西山分校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教改新星,多所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首创“青春之语文”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文摘周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等报刊的“头版人物”“封面人物”“专栏人物”等。  相似文献   

7.
中专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这主要表现在不少教师作文教学无计划、无重点 ,教法陈旧、呆板 ,作文批改和讲评随随便便、应付了事 ,有的教师虽然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致力于作文教学方面的改革 ,但由于未能结合中专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其它种种原因 ,收效不佳。笔者认为 ,中专语文教学必须结合中专实际情况 ,抓住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些特点指导作文教学 ,只有这样 ,才能找到适合中专教学特点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 ,我们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8.
记一本化学教科书的问世──从《化学教育国际通讯》刊登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介绍谈起武永兴1994年12月第42期《化学教育国际通讯》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新化学教科书分析概况》的文章,并在该刊封面“编者的话”中也提及此文。这本教科书将于1995...  相似文献   

9.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伦理立场所谓教学伦理学,就是关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评价以及其中的人的行为的善恶评价体系。教学不但有真假问题,有效和无效、高效和低效的问题,还有善恶的问题。教学不但要符合教学的规律,从而确保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学还要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和先进性。这种教学上的道德正当性和先进性,核心就是: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是不是确保了学生生活的质量,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凡是以牺牲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为代价的教学效率,都是不正当的。这是现代教学伦理学最基本的命题。在语文新课标中,人们以“语文素养”来代替过去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这不是对新名词的偏爱,不是语文教学目标要素的扩大,也不仅是标准的提高,而是语文教学目标内涵的深化。如果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着眼点是学生语文能力即学生从事语文活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状态,那么“,语文素养”的着眼点,则主要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生活的质量与境界。这就是“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最重要的内容。二、语文教学过程的伦理要求统观人们关于“学生主体性”的种种研究和实践模式,我们发现,人们主要是从“教学认识论”的视野里来理解这一命...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语文教学在加强“双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不理想,具体现状是:“少”——知识学得少;“死”——学习不得法,运用不灵活;“差”——读写能力差。其原因何在?《上海教育》今年第九期刊登了《语文课“双基”教学的内涵和途径》一文。作者方仁工就这一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方文认为,重要原因是与我们对加强“双基”的本身缺乏统一的认识有关。要有效地加强“双基”,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学的“双基”究竟指什么;二是加强的途径怎样才算顺当。否则,用力再大也是南  相似文献   

12.
过去语文教学管理似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各种语文教学刊物较少刊登这类文章,语文教学系统内各层次的征文、比赛也较少有这类选题。近两年出现了重视语文教学管理的趋势:各刊物刊登的关于语文教学管理的文章增多了。我看了魏书生同志新发表的几篇文章,其中最有份量的是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1991年7月全国中语会等十六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所列论文选题中第一部分就是关于语文教学管理方面的五道题。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体会到语文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揭示语(Public Signs)是指用于公共场所的各类警语和标牌。其文字要求简短、醒目、易懂、易记,并大都以省略形式出现。公共揭示语常常表示对公众的一种要求或提醒公众对某事  相似文献   

14.
用简笔线条勾勒出的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这三件人们天天都离不开的普普通通的餐具,是《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1期开始在封底刊载的1917年创刊号的封面图画,这幅图画,既清楚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是吃饭的用具,又寓意深刻地揭示了靠什么才能吃上饭,封面上“教育与职业”的刊名恰好又给了画面以最好的诠释。《教育与职业》杂志封面上醒目地标有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徽图案。图案外面是一个圆,圆内有两个对称的古体“手”字,圆表示人的大脑,左右二手表示人的双手,二者结合,寓意“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妙哉,多么内涵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第6期《小学语文教学》在开篇的话中刊登了陆友松老师的一篇文章——《简简单单学语文》,文中在习作指导方面的写什么,怎么写,认为可以这样“考虑”:首先精选典型例文,详加分析,从标题、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品其精妙,得其“诀窍”,模其形仿其神。然后能“动之以情”“、鼓之以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而2005年第9期《小学语文教学》也同样在开篇的话中刊登了崔峦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的发言《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中提出习作指导方面的“建议”: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不宜大讲…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的时尚用语中,“Q”是“搞笑”、“另类”的代名词。前不久,一本完全颠覆传统语文教学逻辑的另类语文读本《Q版语文》以“搞笑”的方式吸引了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眼球。同时,其文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一大热门网文。在该书封面上,醒目地标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和“全球神经康复医院推荐读物”字样。目前,全国很多出版管理部门下达停止发行《Q版语文》的书面通知。对此种种,有人叫好,有人质疑,更有人痛骂作者,各方的声音引发了究竟该怎样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争议……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告诉我们:“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亦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这段话明确地阐述了小学的写字教学是完成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就怎样提高学生书写技能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写好字的关键是激发书写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是著名教育家孔子给我们留下的名言。它阐明了“喜好”和“乐趣”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关键。学生写好字更是这样,必须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写字兴趣,调动他们爱好…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一词,它常常被现代人挂在嘴边:向时间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率,向质量要效率……教育也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是事实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教者所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许多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呼声变得越来越大。“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无实质进步可以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那么,我们如何保证日常语文教学活动是有效教学呢?本文认为:面对着新的课程必须拥有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者来说,务必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进行好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与反思     
1983年5月号的《语文教学通讯》上以我为“封面人物”作了介绍,使我受宠若惊,感到压力很大。我收到省内外许多师生的来信,他们都以莫大的深情,关注看我在语文教学上、特别是作文教学上的改革动态,这对我不啻是一次有力的鞭策和鼓励。我下定决心,不能躺在“封面”上,应该展开智慧的双翼,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封面”上走下来,走向现实,走向“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道路。恰当此刻,我接受昆明市教育局教研室指派的任务,在高中搞一个语文教改实验班。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决定搞实验,我先从调查入手。当时重点学校的取分线是550分,这样的学生在我这个班仅有一人而已,大面积的分数都在400分以内回旋,低到300多分的也大有人在。如何上阵?这要看敢不敢面对实际情况。如果单纯地从培养升入高一级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说“乐此不疲”。这就是说,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兴趣,愿意去干,这是干好的前提。试想,一个人本不想干这种事情,你却强其所难,很难设想他能否干对。同样,对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也是如此,兴趣第一。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重在提高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教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一、不拘泥于课本内容,适当拓开知识面。过去一度有人主张精讲多练,这固然不错,但具体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