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播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的诞生使近代的信息传播从“无声的印刷时代进入了有声的电子时代”,使声音的远距离传播成为现实。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广播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跟不上广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是一门科学,例如:广播采访学、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编辑学、广播评论学、广播播音学、广播广告学、广播技术学、广播管理学等等。本文通过研究广播理论工作,认为广播有学。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的新媒体化发展模式,为其开拓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碎片化、移动化、共通化、良性闭环化、品牌化、生活化发展趋势,并从盈利模式、受众吸引力、广播电视台系统、用户生成类广播、剧场化广播形式、定制类科普广播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在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新闻编辑的流程、要求和方法,与报纸编辑基本相似,但由于广播新闻还有声音,因此广播新闻文字稿件的编辑还需要考虑广播的传播特点。宏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把好"关"和定好"位";微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注意"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慎"。  相似文献   

4.
在广播新闻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如何克服广播媒介的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不足,使传播内容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是值得广大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关注的话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广播新闻采编实践经验,从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亲和力、想象力等几个方面,论述广播新闻"故事化"运用对于增强广播新闻宣传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播媒介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速的发展状态,而实践规模偏小、理论研究尚未起步、缺乏必要的平台支持则是其主要表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广播影响力的下降、对广播媒介社会功能的严重“误读”、媒介批评研究的自身缺陷以及广播媒介批评机制的缺失.其危害则表现为广播媒介规范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广播公信力持续走低并最终危及广播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要解决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低速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媒介批评的重视,加快广播媒介批评理论研究步伐,并积极建构起有效的广播媒介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6.
谢小平  方锐  汤戎 《视听界》2012,(6):69-7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广播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中国广播市场将会出现几大发展趋势:网络广播、数字广播、3G广播、广播播客。广播人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市场听众规模庞大、时间资源丰富,在新媒体竞合的市场背景下,广播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广播媒体的广告传播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如何通过广播媒体的价值深度挖掘、客观测量和评估广播媒体价值成为广播人日益关注和重视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2010年,随着中国广播事业的积极稳步推进,广播理论研究在向深度扩展的同时,也更加务实与理性。本文对2010年的广播理论研究做出概述,并集中对全媒体广播、重大及突发事件中广播独特作用、对外广播、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广播产业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性文章进行了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9.
欧美近年公共服务广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欧美当前公共服务广播的理念与实践研究、公共服务广播管理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广播发展趋势研究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西方的公共服务广播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简要分析了目前欧美公共服务广播研究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旭 《新闻世界》2011,(5):68-69
网络广播已成为时下广播发展的趋势,它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产物,也是广播在网络时代的新探索。本文从网络广播的定义及分类、特点、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未来的方向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网络广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经济广播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广播因夺广播改革先声而红,也因社会变革和更加符合大众收听需求的音乐广播、交通广播和新闻广播等专业广播的崛起而中衰。经济广播是应该被长久异化——与其他专业广播嫁接,或空留经济广播的旗帜,或被革命,还是广播人肩负起新的使命,披荆斩棘开创经济广播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广播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详细地论述未来十年数字音频广播、网络广播、同步调频广播的工作原理和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15.
移动多媒体广播——给广播发展带来巨变的全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刚 《中国广播》2006,(10):17-18
DAB 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基于数字音频广播(DAB)传输平台.实现音频、视频和数据多媒体传输的数字广播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音频广播(DAB)就成为国际标准,被认为是继调幅广播、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技术。然而,由于其提供服务的单一性,以及终端设备品种匮乏,价格偏高,导致 DAB 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虽然有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提供 DAB 音频广播服务,但用户发展缓慢,直到2005年,作为 DAB 发展最好的国家英国,才累计发展了300万用户。  相似文献   

16.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媒介是声音,诉诸于人的听觉,是为耳朵而存在的,这是广播媒介的本体。它是一种经过放大、提升的人际之间的口耳传播。因此,广播改革应该回归广播本体,从单向灌输模式到平等的互动模式,从一人独自到对话讨论,从书面雅言回归大众口语。广播新闻回归广播本体就是要把新闻“说”出来。 主持人说新闻 珠江模式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改革,改播音员为主持人,变播为说,曾经如一夜春风,为广播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而新闻节目作为最后一块禁地。却依然“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广播评论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具体表现为:赋新闻以思想、评论速度加快、选题和形式日趋多样化、评论员队伍逐渐扩大、广播元素更加鲜明等。新时期的广播人也需要紧跟时代脉搏,推进广播评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2月15日-17日,中国数字音频广播在广东佛山试播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继调频和调幅广播之后,第3代新型广播的诞生。数字音频广播的问世,将成为微电子、制造业、电信及计算机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对广播优势的重新认识和广播资源的高效整合,是广播追求充分利用好其外部条件与加强内部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不单纯是政策性要求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广播人热情召唤的回应,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本刊从本期开始特辟了“广播创新纵横谈”专栏,为旨在探讨广播改革创新者提供展现思想的园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已经创办了70年,曾为人民广播默默做出探索和贡献的广播人不计其数。高而公是人民广播早期自发探索广播媒体特色的记者、编辑之一。他编辑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首批派出国采访的新闻记者见证与报道了抗美援朝的战况和胜利;他的《王崇伦和他的表》等广播通讯凝练朴实、形象生动,为新中国建设的宣传增添了光彩:他一系列关于广播业务探讨的文章也是最早一批有关广播业务研究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