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苑 《海南教育》2014,(16):55-56
当下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带领学生从文本中"回",即在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去关注语言文字,去探究文本中优美巧妙的语言形式和匠心别具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去感悟语言、习得语言,进而更好地运用语言,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触摸文本言语的奥秘,变语言符号为言语经验;寻觅文本言语的踪迹,变言语形式为言语经验;超越文本言语的形式,变言语表达为言语智慧,引导学生习得言语表达的方法,教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关注教学文本的言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自身语言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一、慧眼识珠: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过于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学过程中言语形式的领会与掌握逐渐被弱化,学生所具备的语言能力也并不理想。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从语言形式上给予更多引  相似文献   

4.
言语能力训练并不仅仅指向于运用,而是从语言内容到言语形式,再到写作策略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内在规律,提炼文本内容,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要聚焦写作策略,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要凸显训练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语言内容,透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语言因素,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教学对话论》中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回归到感性的言语形式。"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度挖掘文本价值,将目光聚焦在对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的感受和品味上,引领学生对言语的理解从模糊走向准确,从浅显走向深刻,对言语的训练从单篇走向群文,逐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优化学生的言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以关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为己任。因此,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引领学生历练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言语形式,创生文本活动;要借助诵读品析,解构言语要义;要置换文本样式,重新整合语言;要依托对比品析,提升感知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借助文本这个语言场境。对各种言语形式进行解读、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转化成学生言语能力的过程。所以,以“言语形式”为抓手,磨砺学生的语文慧眼,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何谓文本的"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作者对语言外在的构成形式进行精心地编排和组织,以到达正确表达作者思想及文本内涵的目的。关注"言语形式",能体味精美词句的妙用,能有效刺激语言直觉,更能有效学会遣词造句,这是语文教学的本旨。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关注言语形式呢?下面笔者就从言语形式的目标意识、选点策略、渗透技巧等方面,谈谈阅读教学关注言语形式的"标·准·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游记写景类文本,由于其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借鉴的重要资源。因此,游记类文本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也要注重学生的言语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朗读、思辨、想象等形式理解、感悟游记类文本的表达特质,使学生真正掌握游记类文本的言语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言习得,而学生语言习得的最直接途径便是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语文.而"言语承转"便是言语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承"是对文本语言的继承:"转"是对文本语言的运用.承转结合,便实现了言语本质的习得.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言语承转呢?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儿",就是应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把握文本语言,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具有圆融之美,整体之美。本文从对"语文味儿"的认识开始,进而产生思考,接着总结出四条策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探索,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依靠语文教材,用好文本,抓住文本中的写作规律,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那在教学中如何找准落脚点,引领学生进行丰富而灵动的言语实践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4.
杜媛媛 《辅导员》2010,(13):102-102
崔峦先生早就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趟'。"这"来"便是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回"呢,则是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为何要这样写?也就是要揣摩、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由此看来,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均需关注,只讲内容不讲形式,就会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反之,则会空泛无物,缺乏生动。那么,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应当在文本的言语表现形式方面教给学生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军 《安徽教育》2013,(1):27-28
<正>教师是"为迁移而教",学生"为迁移而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由读到写是一种由"入格"到"出格"的过程,这就是迁移。在语文的读写中,存在着语言形式的迁移、言语材料的迁移、文本感悟的迁移、写作方法的迁移等诸多因素。一、言语形式的迁移儿童学习语言的初始步骤是模仿。这一方法虽原始,但却是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好方法。教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学生言语生命的重要范畴,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标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的语文语用能力,实现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增值。提出关注言语形式,在仿写中提升语用能力;汲取言语材料,在置换中提升语用能力;依托文本信息,在创作中提高语用能力;感知写作方法,在迁移中提升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亟待跳出内容繁琐分析的泥沼,将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以文本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挖掘、补白、置换、仿照等,通过对教材这一例子各种形式的言语调整,真正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特级教师王尚文说:"把全部精神都聚焦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或运用语言文字上,这就是把工夫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的语文课。要以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为主,重视优秀言语作品的教学,特别是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从言语形式通向语感。"开发文本,一般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出发,最后回归到言语形式,也就是说,言语形式像个圆环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意义理论阐明了意识活动与言语表达之间的关系。它把语言意义的内在意向性活动和外在的实现活动、语言意义的形式活动与具体内容等结合起来,具体说明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的意义统一。意向性意义理论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分析文本,获得意义;把握文本意义的关键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正确处理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整体把握与局部细读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言语的构建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言语构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的言语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语言敏感、语言内涵以及语言底蕴等方面引导学生沉入语言世界,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以实现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