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让学生获得自学的方法、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他们自学能力、进行独立学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知识,具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来说,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呢?首先,要明确预习要求。它是做好预习的前提条  相似文献   

4.
正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高中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尝试以《史记》的学习来探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一、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类别(一)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听课前的准备,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它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扫除障碍,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增强语文自学能力。《史记》的大多数文章内容含量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需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以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吕淑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讲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1]。  相似文献   

9.
符娟 《教学随笔》2016,(5):21-2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讲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1]。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能只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说到底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此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2.
沈桂红 《考试周刊》2012,(75):34-34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益处,这是思想教育: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学习习惯的程序知识和方法知识.这是知识教育。因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担负着很重要的教学使命。趣味教学模式的建立,则是保障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趣味性模式的指导下也会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方法,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革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石,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课改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全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有精辟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所以我认为,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读,写,听,说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那么,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习惯是人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形成的近乎本能的反应,可以说是一种意识的高度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跟自觉的学习态度是一致的。就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要想不断提高语文知识水平,需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一、凭借课文优势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根据部分学生习惯于听讲,死记,硬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一实际情况,我凭借具体课文的优势,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五种方法:1.“读查法”。就是结合课文,让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实在难以令人满意。为此,也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和实验。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边教学边思考,发现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学好语文。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语文教育学引论》指出:"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中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小学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自学能力培养谈温业钜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讲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要老等人家给,要学自己拿”。所谓自学能力,实际上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经过长期的...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终生受益。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而这首先在于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