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要求职业教育也要全面升级,职业院校实施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高质量就业,符合制造型强国对人才的要求。提升就业能力的途径主要有改革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建立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等。针对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存在的不足,可从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模式、融合职业精神等方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与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不高。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视角下,高职院校应将校企合作作为重要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构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竞争力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仅受教育教学的影响,而且还与学生的择业观念、学校就业指导、单位用人观念及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从教育教学入手,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构建了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四要素”培养体系,探索了就业能力提升的运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并以湖南工业职业学院实践为例论述这一改革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创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了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不足,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企业及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对策与措施,并特别阐述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了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规律,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利益的统一。在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体是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在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中突出岗位技能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与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预就业过程教育,将教育与就业相揉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模式和就业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与三方共赢的产学研合作运营模式三方面阐述了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突破口。实践表明,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就业铺设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既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信管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构建了基于教研室集体导师制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综合能力欠缺的双重影响而处于弱势,且有边缘化趋势,加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的缺位及自身综合素质的相对偏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构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平台,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机制,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提出正确的就业观、责任心、团队精神、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应重点加强的就业能力,同时分析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就业指导有效性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鲍世君 《职教论坛》2012,(17):67-68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激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成为学校的难题。如何通过其他的方式促进学生就业,就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及热点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构建创业能力模式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建构系列实验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探寻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的模式等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研究与分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科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模式,突出学生就业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突出学生能力发展主线;构建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实施全程化指导;构建基于"职业发展""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模式,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形式、学生课业评价模式等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职涉外文秘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海建桥学院对高职涉外文秘英语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文章探讨了涉外文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高职教育对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卷调查及因素分析表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由职业能力、自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应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五个维度构成;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的学校教育因素主要是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以及专业设置;职业能力、自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教育对学生影响较大且学生较为欠缺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多元化,行业分工的细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时期就业形势的严峻,唯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增加校企合作水平,方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湖南、江苏、贵州选取4所农村中职学校,对即将毕业的391名中职生开展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并对其所在学校教师和负责人进行访谈。调查发现,我国农村中职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一般,影响和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来自学生、学校和社会。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从中职学校的角度提出课程与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保障三方面对策,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顶岗实习、准就业管理以及促进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的建立,论述了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对我院实施的“项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进行了有效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高职学生就业空间拓展、复合型人才培养、个人发展的角度论述"专业核心能力学习包"开发的必要性。从打破学科逻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及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探索两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拓展就业空间的秘书"专业核心能力学习包"开发与实践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能力主要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变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能力评价模式,从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