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多少     
Q: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 A:如果你正在打哈欠,请继续,大家不会因此责怪你的。我们知道,打哈欠并不是因为你感到无聊,很可能只是因为你看到其他人呵欠,或者读到一些有关哈欠的文字,甚至只是想到了打哈欠这个词。也许,这是一件好事:我们的祖先在篝火边的哈欠让他们能活得更久。  相似文献   

2.
正哈欠不仅会传染,而且无法控制。哈欠传染其实是哈欠模仿,也就是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我们在看到某种动作或听到某种声音时,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当我们疲劳、无聊或者饥饿的时候,即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都很容易打哈欠,这也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起来活动了。打哈欠可能是大脑维持凉爽的一种机制,打哈欠时吸入的冷空气能给大脑"降温"。科学家发现,人很难抑制住自己打哈  相似文献   

3.
说说哈欠     
彭文 《百科知识》2003,(4):39-39
谁都打过哈欠。人的“哈欠初体验”甚至从母体发育仅3个月的胎儿就开始了。实际上,不仅人类,所有脊椎动物都会打哈欠。人们对打哈欠虽然还没有完全理解,但它似乎不仅仅是疲劳的信号,而且是反映人体状况改变的信号。研究表明,我们疲劳  相似文献   

4.
正打哈欠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仅人会打哈欠,许多动物也会打哈欠。打哈欠这一行为大多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打完哈欠会有种轻松的感觉。当我们感到疲劳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做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哈欠来。  相似文献   

5.
一人打哈欠,会引发周围的人哈欠连天。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宠物狗也会传染打哈欠,而且比起陌生人,更容易受主人打的哈欠传染。研究小组认为,这表明狗具有高度的共鸣能力。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4,(3):41-41
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纷纷跟着他一起打,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文·普拉捷克认为,所谓的打哈欠传染更容易在“移情”人群,即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那些人中发生。为验证这一观点,普拉捷克和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的同行让志愿者观看了一段人们打哈欠的录像。结果有超过40%的志愿者会随着屏幕上的人一起打哈欠,而在这些受“传染”的人中,有60%的人不止打一个哈欠。研究人员随即让这部分人接受移情能力测试,他们的分数都非常高。普拉捷克说,这些人是那种在别人踩到尖东西时也喊“哎哟”的人。该结果正好解…  相似文献   

7.
鱼会打哈欠     
一杯香浓的咖啡正冒着热气,一缕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架上,怪博士坐在书桌旁闭目养神。一边的鱼缸里,几条金鱼正在水草边嬉戏。“怪博士怪博士,你的咖啡好香啊,我都流口水了。”铁蛋似乎总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而怪博士眼镜后面那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终于闪开了一条缝。“原来是铁蛋啊,下午好。”怪博士打了一个哈欠。“怪博士也会打哈欠啊,你整天弄那些让人头疼的东西,你看你也有犯迷糊的时候吧。”  相似文献   

8.
雷娟 《科技风》2012,(6):227
作为歌唱艺术,发声问题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思想情感、咬字、吐字、音乐表现等诸方面紧密地、有机地联系着.它们即矛盾,又统一,所谓“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就是这一矛盾的统一体现.打哈欠毕竟是人们生活中,在疲倦时才会出现的一个下意识动作,与“哈欠”同时发出的“噢”音,气、声、共鸣配合的恰到好处,是自然、通畅、正确的声音.本文着重分析了学生歌唱的不正确方式,提出以“打哈欠”纠正错误发音,并就如何训练“打哈欠”做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当你在一场枯燥无味的演讲或音乐会期间打了一个很大且令人尴尬的哈欠时,你实际上是屈从于一种普遍存在于动物中的本能反应。查尔斯·达尔文在其考察笔记中提到过,"看到一条狗、一匹马和一个人打哈欠,会让我感到所有动物多少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看到别人打哈欠时,明明自己并不困,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来。英国科学家最近提出,打哈欠的信号会自动触发大脑运动皮质的原始反射,导致无意识的自动模仿,形成"传染"。被哈欠传染属于一种"模仿现象",即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人行为或语言、机械重复特定动作或语言。研究人员称,新发现将有助于理解与模仿现象有关的神经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癫痫和妥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09,(11):25-25
当我们睡眠不足、或者感到疲劳时,都会忍不住地连打几个哈欠。可就在我们张开嘴巴打哈欠时,却突然感觉昕不清别人讲话的声音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07,(1)
打哈欠本属人的自然反应,但打哈欠却有不小的保健作用。哈欠作为一种原始的反射机制,与生俱来。但要做到得心应手,还是有些窍门的。首先要全神贯注,精神放松,而后取坐位或卧位,闭住嘴巴,用鼻子轻轻呼吸几次,再改用张口呼吸,一个个香甜、自然的哈欠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正人在疲倦时,血液内的二氧化碳会增多,从而刺激大脑呼吸中枢,引起深呼吸活动,也就是打哈欠。通过一次大量补充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们身体能恢复血氧浓度,维持大脑正常工作。所谓哈欠的传染性,其实是一种心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睡眠不足、或者感到疲劳时,都会忍不住地连打几个哈欠。可就在我们张开嘴巴打哈欠时,却突然感觉听不清别人讲话的声音了,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给我们来信吧!答案正确的前10名小读者,都将获得本刊赠送的精美礼品一份。  相似文献   

15.
读者问读者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 为什么我只要一看到别人打哈欠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哈欠?是因为别人打哈欠时要释放什么“信息素”吗?就像动物之间传递信息一样。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在睡眼朦胧之际,猛然发现床边放置着一个定时炸弹,会不会被吓得睡意全无呢?影视剧里常见的拆除炸弹的情节,就这样被这台“定时炸弹”闹钟搬到了使用者的卧室里。  相似文献   

17.
读者互动     
2010年第05期张晓维读者问:为什么我只要一看到别人打哈欠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哈欠?是因为别人打哈欠时要释放什么“信息素”吗?就像动物之间传递信息一样。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生物钟你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你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有个“预定时刻表”在支配着。什么时候饿了想吃;什么时候困了想睡;什么时候又会自动醒来,体内生物钟都有个“安排”。为迎接每个动作,生物钟都作了许多“准备”。例如为迎接吃饭这一动作,饭前大脑的食欲中枢(食欲钟)便兴奋起来,肠胃的蠕动加快,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加强等。为迎接就寝这一动作,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9,(15):7-8
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说,娃娃的脸之所以惹人爱并易引起观察者对娃娃的关爱行为,是因为人脑中一个被称为“奖励中枢”的区域受到了刺激。科学家让一些自己没有孩子的女性去观察一些娃娃的照片,同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去透视她们脑部的活动。研究发现,照片上娃娃逗人的面部特征越多越强烈,实验对象的脑部“奖励中枢”区域也会越兴奋。这说明,无论观察者与孩子是否有血缘关系,娃娃的脸都会引起他们大脑的关爱反应。当“奖励中枢”被激活后可以使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弱小的同类。  相似文献   

20.
管鳗     
当你漫步在红海海滨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近海浅滩的海底上,这里一堆,那里一丛,长着许多“海草”,它那细长的“茎”从海底向上延伸,在水中徐徐摆动。可是,当你走近一看,就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条“海草茎”的上端都有一对大眼晴,一张嘴,两片鳃盖和很小的胸鳍。如果有什么东西突然扰乱了海水的平静,这些“海草”就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在海底沙上都不留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