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绯红色的蜡烛摇曳着微弱的火光,却在皎白的罗帐上勾勒出几笔血色,房中一名少年独坐,若有所思.命运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不凡的身世。这里是座歌楼,一个很容易让人怀念前生的地方。而他在的房间,却听不到歌女凄柔的清唱,这也是他想要的。  相似文献   

2.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绯红色的蜡烛摇曳着微弱的火光,却在皎白的罗帐上勾勒出几笔血色,房中一名少年独坐,若有所思.命运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不凡的身世.这里是座歌楼,一个很容易让人怀念前生的地方.而他在的房间,却听不到歌女凄柔的清唱,这也是他想要的.  相似文献   

3.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酒少年时的雨,是那坛女儿红,是歌楼上红烛旁罗帐中的少年意气,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春风骀荡,是少年壮志当凌云的踌躇满志。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人生的追求在这个时候是醇醇的,烈烈的,浓浓的,如那一坛女儿红,一入口,便可点燃你身上每一个细胞中的那种亢奋,那种豪气干云,那种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纵然是一介书生,亦能在潇潇之雨中以貂裘换酒,听…  相似文献   

4.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5.
今夜雨蒙蒙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6.
今夜雨蒙蒙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7.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去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观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选自《宋词三百首》)  相似文献   

8.
<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①。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①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②断雁:失群的雁。③星星:头发花白的样子。(选自《蒋捷词校注》,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9.
听听那冷雨     
夜来无寐,静听那细雨和风,忽而想起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适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却当一个人独在异乡,乍会秋雨,心头不免笼上一缕两缕淡淡的哀愁,正好衬夜的宁静,秋的萧疏。  相似文献   

10.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11.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宋亡隐居太湖中竹山,人称"竹山先生"。而人们认识蒋捷却多是由这首打动人心的《听雨》。这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杰出名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意象的并置几个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意象并列展现在同一首词中,即谓之意象的并置。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概括了词人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漂泊生活和亡国后晚年悲苦凄凉的生活。词  相似文献   

13.
听雨     
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的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  相似文献   

14.
时光     
水雾流转,氤氲了江南小镇。时光匆匆,流逝着,带走着,却又遗留着。梦回江南,依旧是那个天气,依旧是那片故土,只是有什么事物却在悄然流逝,快得如同指间流逝的细沙。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握在手中的时光。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滴落在屋檐,叮叮作响,像是铁匠铺中传出的单调的打铁声音。时间流逝,雨未变,情已变。人未远,影犹在。不变的是故人,变的是心境。或者说,什么都在改变。"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时的轻狂浮夸被时间带  相似文献   

15.
<正>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是宋末元初的词人。蒋捷在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几年后宋朝就被灭亡了。蒋捷在  相似文献   

16.
雨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厚重的钢筋水泥楼房。大陆的瓦屋就不同了,雨滴在瓦片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余光中却难得有这样的福气。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的感受也就各异。这从《听听那冷雨》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21岁离开故土,长期羁旅海外。雨,也听多了。在美国丹佛他乡,却无法体验到“荡胸生层云”的意趣;在台湾溪头,他“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却还真少了在大陆“疏雨滴梧桐”的凄凉;最终落…  相似文献   

17.
拒绝诱惑     
<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充满无数诱惑,但我们依然要不断向前。依稀记得这样的诗句:"马后桃花马前雪。"背后是温馨的南国,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伊人在等待,而诗人还是要踏雪北上,去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我们必须学会拒绝诱惑,因为我们有不懈的追求,有凌云的志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年轻的心总喜欢追逐欢笑,总渴望着浪漫与完美,这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青春诱惑。我们会希望父母能满足自  相似文献   

18.
妖怪与少年     
<正>在日本一个安静的小镇里,有这样一位少年:他面容清秀,眼睛像极了猫眼,茶色头发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他时常穿着白衬衫和西裤,肩上有一只圆滚滚的大肥猫,谈吐举止如春风拂面。没错,正如你所猜的,他就是《夏目友人帐》的主人公——夏目贵志。《夏目友人帐》从第一季到第五季,简单地讲就是讲述了夏目和猫咪老师相遇后,通过夏目的祖母夏目玲子的"友人帐",归还妖怪名字的一个个小故事。故事虽小,却温馨感人,让人回味无穷。我想,很多人喜欢夏目  相似文献   

19.
[原诗]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赏析]南朝乐府民歌皆是“女儿之歌”,这首民歌同样出自一位纯情少女之口。是爱情这永恒的风吹进她的心窗,吹动她的心旌,撩起她苦苦的相思,却无计传告远行千里的情郎。少女披衣走出微微飘拂的罗帐,推窗四望,猛见一片照彻天地的月光,于是心中便生出一种奇丽的想像……后来,这绝妙的想像和意境便成后世许多诗篇的“张本”与“原创”。[思考]李白深受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从中汲取了营养。请为以下二诗填写空白,并谈谈与此诗的联系。A.《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低头思故乡。B.《…  相似文献   

20.
牵手大卫     
大卫是被上帝挑选出来做以色列王的人。在他还是一个牧羊少年的时候,他去给在扫罗军中服役的三位哥哥送饭。看到敌军非列士营中冲出一员大将,骂阵不止,但以色列军中却没有人敢出去迎战。大卫大怒,他见到兄长和以色列王,主动请缨出战。他没有铠甲和武器,仍然穿着平时的牧羊服,拿着牧童打狼用的棍子和甩石带。敌军的大将叫歌利亚,看到一个牧羊的孩子不以为意,轻敌之下被大卫的石子打中了脑门,被大卫割下了首级。这是以色列人反败为胜的起点。以大卫的故事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很多,在15至17世纪的两百年间,就有四尊大卫雕像在意大利诞生,它们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