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崇高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它是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的一种美的形态。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和文论家一般称之为"阳刚之美"。 屈原的《离骚》和李白的《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读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崇高美构成了屈原、李白诗歌的主体风格,其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2.
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陶渊明以他百来篇诗文竟然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甚至还认为他在诗史上的地位“李杜诸人皆莫及”,王国维也说“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一直到现代朱光潜仍然认为:“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在这三位大作家或大学者眼中,杜甫也勉强可以和他并驾齐驱,李白似乎还没有资格与他平起平坐。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曾慨叹“成为一个大诗人”之不易,否则,“许多人早就成为大诗人子”。是哪些因素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大诗人的呢?或者说,是什么奠定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呢?有的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解说。由于孔子要求通过诗歌对个体心  相似文献   

3.
一个风格成熟的作家必会有自己的意象群落,借以搭建独特的审美景观,展现其与众不同的风采,如屈原之于"香草美人",李白之于"皓月美酒",而陶渊明最喜用的意象无疑是鸟。  相似文献   

4.
<正>1.从人格美的角度选取切入点,提高文言文教学兴趣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青少年的审美取向最容易从人物形象、人格魅力中获得。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与美的人物进行对话,从人格美的角度唤起学生本能的内在的激情,通过辨别美和丑、崇高和卑下、悲和喜形成自觉的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例如在导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文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诗仙"李白、"酒仙"李白、"剑仙"李白,让学生未见  相似文献   

5.
李白在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他以天才的创造力极大地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由于他继往开来的作用,使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传统。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扫清六朝浮靡诗风,完成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伟业,为唐诗繁荣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唐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爱国者,他的富有特色的楚辞体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源头,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无独有偶,在西方有一位对西方文学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家朗基努斯几乎和屈原生活与同一时期,他创作的文学理论作品《论崇高》,描述了伟大作品必备的五大特点。对照两者的作品和理论就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朗基努斯对崇高的描述竟然与屈原作品不谋而合。屈原的作品正是朗基努斯笔下崇高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作家,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用“飘逸”来定位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既不到位又不够味。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是崇高美 ,他崇高地感性显现了他的崇高理念 ,从而构筑了一座崇高美的巍巍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9.
正如李白所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词赋可以和日月齐辉,永垂不朽。但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有这些艺术佳作,更有崇高的精神。一首气贯长虹的抒情诗《离骚》更是他的灵魂自传,从中可以品味出屈原作为一流诗人的诗之魂和对故土、百姓诚挚热恋的国之魂,以及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人之魂。  相似文献   

10.
(一)文学常识解答中的失误1.按作家的时代先后顺序,哪一组的排列正确?A.屈原司马迁贾谊陶渊明李白杜甫关汉卿吴承恩曹雪芹龚自珍B.屈原陶渊明司马迁贾谊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吴承恩龚自珍C.屈原贾谊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李白评价屈原的诗文以及李白"学骚"的妙句这两个方面来谈李白对屈原的批判继承,冰山一角,涉及甚广,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相似文献   

12.
沉淀     
沉淀是一种流放,理想无法溶解的时候,地心召唤你向自由下潜,下潜·只有厚重的生命才能显现,你看几千年的历史,只沉淀下了一个李白,一个屈原·沉淀@佚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样雄视百代的大诗人,也产生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好诗。这些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魅力、深远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陶冶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蕴,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有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屈原、端午与龙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据典籍所载,至少有五种说法,而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远的要数纪念屈原一说。而真实的历史却是,端午本是一个祭祀图腾之物——龙的节日。作为一个精通楚湘巫傩之术的爱国诗人屈原,选择了五月五日这一个祭龙的日子投江自沉,本是一种安顿自己灵魂的行为,是乘龙升天之意。而屈原崇高的爱国精神,顽强的斗争意志,高尚竣洁的品格感动了楚国人民和历代中国人民,于是,把端午节、划龙舟与屈原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纪念伟人的节日和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用“飘逸”来定位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既不到位又不够味。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是崇尚美,他崇高地感性显现了他的崇高理念,从而构筑了一座崇高美的巍巍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不但才思敏捷,而且注重对前代优秀文学传统广泛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对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的接受对其诗歌创作影响甚大,本文将从李白对屈原的评价、对屈骚创作精神与艺术特色的学习与借鉴等方面详细探讨李白对屈原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样雄视百代的大诗人,也产生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好诗。这些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特魅力,深远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陶冶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蕴,对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以梦游方式对其政治人生和审美人生的审视和反省。梦游惊醒后的他选择了重返自由,这不仅是内在心理化解苦闷的结果,也是其本身要求个性自由的旨归。只有在山水的隐逸中,李白才能真正保持其崇高和伟大,才能真正获取"谪仙人"的精神风度。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称.李白死后,李白文化一直是后世学者研究的重点,关于李白死因的研究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死因存在丹药中毒致死、饮酒过度醉死、醉酒投水捉月溺死等诸多说法.但拔云见日,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李白是患病而死.  相似文献   

20.
优美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崇高则是近代美学研究的产物;优美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崇高的哲学基础是机械的形而上学;优美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和谐统一。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客体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与实现,崇高偏于审美主客体的冲突对立,是客体对主体的实践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辨证否定以及主体精神的充分高扬;优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崇高则是内容压倒形式;优美偏于感官的快适和情感的愉悦和谐,崇高是一种矛盾的混合情感,在痛感之中有快感,不自由中蕴含着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