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习任何一种外语其最终目的都是做语言工具,即使从事外语研究的人也避免不了用本族语言来说明、表达、对比和介绍。做外语教师的人虽然并不完全把外语直接用作工具,但对如何使用这一外语工具却肩负着重大责任,实际上每天向学生授课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外语。外语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其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造就出大量懂外语的专业人材。外语教师,特别是专业外语教师,只是单纯教语言现象和规律就满足不了国家和学生的需要,而且这样下去,路子会越走越窄。根据我多年的体会,专业外语教师必须掌握专业,那么体育外语教师也必须掌握体育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也是民族心理、思维模式形成的核心要素,思维模式决定思维方法。就个体而言,思维方法决定其基本素质;就民族而言,思维方法决定了民族文明程度。然而思维方法具有可朔性,而思维模式犹如其民族传统是不可改变的。不同民族的语言之间可以互为补充,而不能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母语以外的语言永远都只能是完善一个人思维的基础学科。如果我们承认外语的基础学科作用,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外语、教授外语,那么,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材,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外语理论和教学中有一种倾向意义学习而忽视语言形式的趋势,然而,从本质上来说,外语学习是要掌握一种任意语言符号系统,所以,语言形式是学习的基础,无论在英语学习或教学中都要摆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这对于非本族人来讲也许不容易被接受。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学习一门语言包括学习相关的文化。本文将主要介绍文化的含义及其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使跨文化交流成为必然,外语教育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交流视域下,外语教学不仅是文化学习、跨越文化冲突的过程,还是构建自我意义空间,深入理解、反思本族语言和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附。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认同以及社会传统等。因此,人文性和教育性知识的输入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中国,韩语教学应注重对韩国文化的导入,增加教学中的文化参与意识,避免由本族语言所带来的干扰,以实现语言学习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语学习投入时间多,往往以失败告终。外语教学改革力度大,但收效甚微。比较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外语与母语自身差异、母语学习者与外语学习者的差异,分析得出两种语言学习的实质。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得出结论:尽管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外语学习还是要以母语学习,母语思维为辅助手段,尤其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外语学习者对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的依赖更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利用母语的迁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革命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及作用李鹏斌(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西安710062;作者,男,46岁,馆员)有关专家早有预言:进入21世纪合格的文化人至少要有三张通行证,即必须精通本族语言、外语、计算机语言。如今世界各个领域的重点、热点、焦点足以使人应接不...  相似文献   

9.
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认为,语言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能给学习者提供语言实践和反馈的机会,而且能使他们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目前,我国外语学习者语言实际运用水平不高,我们应利用语言输出理论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创造语言输出的环境和机会,提高学生对学习项目的注意程度;重视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后续输入质量;增强学生的元语言意识,培养学生外语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后语言哲学”是相对国外语言哲学研究,针对我国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近年来,语言哲学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外语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转换研究视角,立足中国实际,注入中国元素,达到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主要包括后语言哲学研究目的的转换、研究内容的转换、研究方式的转换、思维方式的转换等,以开创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外语写作能力是外语学习者需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相对于听说读其他技能更能反映出一个外语学习者语言运用的综合素质。探讨如何通过综合英语课程中的词汇教学?语篇教学及各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切实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模式的特点着重研究了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的母语思维模式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母语一般是指本民族的语言,相对于外国语和外族语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所下的定义是:1.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2.有些语言是从一个语言演变出来的,那个共同语言的来源,就是这些语言的母语。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一语言就是母语。外语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相对于本国语语言,指的是外国语言。母语和外语在概念上是相对而言的,那么在外语学习上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不同的语言既有诸多共同点又有诸多不同点,这些诸多的不同点与共同点在外语学习上既会起到一定的帮助及推动作用,也…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还是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都离不开翻译。翻译也是学习外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5.
论外来词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来词的语言功用外来词首先是作为语言的存在被视作研究对象的,因此它在语言上的功用是首要的也是特别明显的。它补充了本族语言词汇的某些不足,强化了汉语复合式构词的趋向,促进了词汇的复音化和丰富化。作为汉语的异质词语,它弥补了本族语言构词方法以及能力的不足,并给本族语言开辟了另类造词的新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了附加式构词方式的发展仿译词以及某些音译词,尤其是日语来源词语用汉语语素翻译了许多西方语言中的派生词,其中许多词缀用意义近似的汉字确定了,这就给汉语带来了一种比“—子,—儿,—头”有更多实…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际成功的一半是在于文化意识和语言习得。学习外语的人到了一定程度普遍都有一种感受 :掌握一门外语 ,学好一门外语与对该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尤其与外国人交流时 ,除了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以外 ,不同文化意识是交际中的又一障碍。笔者认为 :不仅外语教师要注重加强文化意识 ,而且还把这种文化意识观浸注到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是当今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语言、交际、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章对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研究进行了疏理,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共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所涉及的环节;在外语教学中应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在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本族文化与他族文化应该并重;跨文化交际实践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语言结构形式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中国人的悟性思维决定了中国人善于借助内心的领悟(意念)认识事物,即悟性思维具有隐蔽性特征。西方人的理性思维决定了西方人善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注重逻辑性和外显性,即理性思维具有在场性特征。悟性思维的隐蔽性在汉语结构上的映射与理性思维的在场性在英语结构上的映射形成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一、二十年的语言习得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把研究重心放在学习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因为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外语习得的效率,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学习的情感因素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旨在利用Krashen等人的情感理论,探究外语学习与情感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着重强调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指出语言教师应激活学习的各种情感因素,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进行交际。学习外语的目的也是用来交际。但是学习外语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在这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文化背景知识,交际就会失败,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无法达到。本文将从理论上并以实证的方式探讨英语教学中交际文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