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经济新闻向来由于"冷、硬"而不受读者欢迎,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如何让经济新闻活起来、热起来,让读者不再冷眼相看,是时下经济新闻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经济新闻应凸显"民生视角",贴近百姓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一时间民生经济纷纷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2.
汪洋 《记者摇篮》2004,(5):14-14,18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理性而鲜活起来,从而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3.
雷鸣 《青年记者》2008,(12):67-6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畏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迫近,各种新经济现象日渐增多,经济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而这些都是读者十分感兴趣的,这就需要媒体积极关注、精心挖掘和及时报道,而经过精心策划的专题版面无疑是一种满足读者需求较佳的方式与载体。但经济专题版面不同于目前很多报纸开设的常规性服务类专版,经济专题版面反映的是单一的主题,更讲求新闻性。地方报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策划、打造好经济专题版面,  相似文献   

4.
查琦 《新闻世界》2008,(9):57-57
经济新闻要通俗化,都市类报纸经济新闻虽然写的是经济领域发生的新闻.但一般不从介绍工作经验和生产流程等纯经济角度人手写作,而应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市场的角度落笔,尽量抓住读者的兴奋点,和读者的工作、生活挂钩。要使经济新闻告别行业性、程式化、公文化的弊病,就要在选材、角度、写法上力求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苏辉 《新闻知识》2006,(8):76-76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作为党报,经济新闻的生命力更是与时俱进,每个经济动向和一个个系统化变动的数字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指标构成反映全省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使我们记者有了因数字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新闻和许多新的话题。经常看党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报纸上的统数字从客观上使读者感到枯燥和沉重,特别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预测,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为此,要求记者在报道统计新闻时,要不断提高统计新闻的可读性,使统计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成为从…  相似文献   

6.
黄慧 《青年记者》2006,(18):57-58
当前许多报纸都辟有经济新闻版,但经济报道难令读者满意又是公认的。比如记者通过千方百计采访对某个行业发展情况作出的综合分析,在读者看来太深奥了,读起来枯燥无味。而某些经济信息又像是部门新闻。因此,怎样做好经济报道,有些记者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在报纸市场化的今天,经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使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报道什么内容,如何报道才能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是众多地方报纸在经济新闻报道上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仅针对报道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     
《全国新书目》2014,(4):4-6
高盛眼里的中国经济 高盛是一家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本书借助高盛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威地位,以高盛独特的经济分析视角,对中国经济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透视中国经济形势的基准坐标,帮助读者以另一种视角审视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9.
最近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们的经济新闻也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从以经济数字为依据,单纯报告成绩、展示大好形势的宣传,逐渐转变为主要以发现、预测问题和为群众解惑为主;对于舆论的引导,不再仅仅是灌输简单的政治意识,而往往表现为直接引导公众的经济行为;经济新闻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的含量大大增强;经济新闻的读者本位越来越明显等等。然而,我们也发现,各媒体经济新闻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新闻内容的趋同和新闻事件表述的趋同。各媒体的经济新闻虽然也考虑自己的读者定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经济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与社会新闻类报道不同,经济现象纷繁复杂、专业性强,因此一些经济报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难免会枯燥、乏味、缺乏生活气息。那么,如何让经济新闻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是我们应当经常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彭燕 《新闻实践》2009,(7):52-54
在经济伞球化的大背景下,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程度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加深,同时对经济新闻表达方式和表达角度的选择也有了新的变化.图片作为报道经济新闻的一种手段.同样也要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笔者作为专职从事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地市党报摄影记者,每天与大量的经济新闻打交道,成败得失感触颇深.下面结合个人从事报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图片报道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吴静 《黑龙江档案》2013,(4):132-1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也不断缩短。人们对社会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相应增加。但是,伴随电子图书的出现,网络信息的方便快捷,网络资料的门类齐全,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群,形成了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的竞争态势。图书馆是因读者的存在而存在的,它和读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如果失去了读者,图书馆的存在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完善对读者的服务举措,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在地方党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新闻所占比重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党报的质量。当前,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写作中有三大矛盾亟须解决:一是不少经济新闻是数字的罗列,读者感觉乏味;二是经济新闻见物不见人,读者感觉沉重;三是经济新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在地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中,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连续报道多,虽有策划但仍脱不了就事论事、就现象论现象的窠臼。看似报道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却由于限于表面经济现象或事件而未能对其作出合理定位、把握、往往生硬、艰涩。地市报要走出经济报道困境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做到形式上贴近读者,内容上有实用价值。写作上有深度、有厚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的一种类型,经济新闻因其事关国计民生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但是,在实践中,经济新闻的读者面却比较窄。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新闻的固有特性所限。因为这类新闻报道的对象是经济,专业性强,一般读者理解起来难度大。二是经济新闻的采访难度大,不易捕捉到读者感兴趣的元素。记者在采访经济新闻时,被采访者往往因商业机  相似文献   

17.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报纸出来的产品必须以读者为本,既要好看,又要好读。现在是厚报时代,彩报时代,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郭勇 《新闻实践》2006,(9):44-45
地市商报定位“服务经济、贴近生活”,是一种侧重经济报道的都市类生活报。地市商报覆盖范围主要是本地区,受当地经济环境、读者层次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地市商报的经济报道必须有别于《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全国性主流财经报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是新闻记者的工作难点,写好经济报道要求记者既要有宽阔的视野,深厚的文字功底,又要有前沿的思想。而当前面临读者越来越多的需求,如何让经济报道更加被受众接受,是当前报业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作者对于当前纸媒在经济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步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人们渴望获得经济政策、经济预测、产品信息、市场动态和商品知识,因此,经济版便成为一些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卖点”。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相对严肃、呆板的地市党报要想赢得读者,迫切需要增强服务性,而地市党报经济版的服务功能尤其需要尽快提高。那么,地、市党报经济版的服务功能怎样提高呢?我认为应主要抓好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