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4):26-27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泉。它对英美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许多作品中都得到印证,使《圣经》故事发挥其隐含的参照作用。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深受《圣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圣经》中的人物对英语习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和掌握与《圣经》有关的英语习语,有助于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掌握它们的实际含义,并在英语学习中得以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群 《文教资料》2010,(34):44-46
白话文教材的出现,不仅是现代语文教育学科成熟和完善的标志之一,而且是新文学运动的有力推动者。它为新文学的白话语言取得了正式书面语言的资格.促使新文学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注意语言的提炼和内容的创新.创作出规范且有思想性的白话文学;更为新文学培养了大批稳定的“读者群体”,从而对新文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经典,《圣经》是通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尤其是英语影响世界的。《圣经》英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钦定圣经》是《圣经》英译史上的一个顶点。《圣经》英译对英语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英语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4.
孔令 《考试周刊》2015,(1):28-29
西方大多数国家信奉的是基督教,《圣经》是基督教最经典的典籍,同时是基督教的灵魂所在。英语作为西方国家的主要语言,其文化背景与《圣经》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说,《圣经》是英语的文化起源之一。因此,《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表现在几个方面,其原因也包括几个方面。文章从《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析英语性别歧视的语言表达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是一支性别歧高比较严重的语言,特别在《圣经》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性别歧视的词汇结构和语言表达比比皆是,我们通过详细的研究发现,英语的词形结构,词义,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指代作用等等,表明英语是一支阳性语言,或,非常巧合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恰恰体现了《圣经》哲学思想。《圣经-创世纪》是强调男尊女卑的道德准则,因上帝最先创造男人,女人由男人的肋骨制成。  相似文献   

6.
正正考·教学案例·二○一四年十二月15[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品味文章清丽自然、淡雅幽美的语言。2、赏析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学习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言:朱自清散文——"白话美文的典范"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章之美,除冰心外,文要算他了。"他的散文语言清新幽雅,感情深沉隽永,历来被视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荷塘  相似文献   

7.
唐代笔记小说《剧谈录》语言质朴、简洁,为我们研究古白话词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本文分析和解释了其中的一些古白话词语,对《汉语大词典》也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8.
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社会独特的文化传统。《圣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之一,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语言尤其是英语注入了充足的血液。习语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也受《圣经》文化的影响。《圣经》中的人物对英语习语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新文学运动发生之初,周作人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他关于新文学的主张。他在《思想革命》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因为白话也可以表现封建主义的荒谬思想,那算不得新文学。那么新文学应当有什么“思想”呢?他认为就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在内容上也就是在实质上与封建主义旧文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许多白话报纸,例如《京话日报》、《白话捷报》、《爱国白话报》、《白话国强报》等,上面刊登的无论是新闻、演说还是小说,都是用当时的北京口语写作的。办报人的宗旨就是使用当时老百姓的语言,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从而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这些文章、小说的语言和  相似文献   

11.
《圣经》英译与汉译是翻译史上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汇集数代翻译家、学者及宗教人士所进行的翻译活动。通过比较英译与汉译的实践过程,不难发现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语言差异等原因,它们亦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根植于特定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寓言和箴言等产生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圣经》典故与中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国内译者在翻译《圣经》典故时经常碰到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探讨《圣经》典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圣经》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经翻译和英国的《圣经》翻译虽然从时间、空间、原译语和原译语读者等方面来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在翻译的手法以及翻译的组织形式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以此来探求宗教类文献翻译中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圣经诠释是当代主流诠释学的一种,是从女性主义视野来诠释圣经。而圣经作为古代希伯莱——基督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兼具神学——伦理学、史学和文学等多重性质。侧重从意识形态视角来考察作为神学——伦理学典籍的圣经,拟从两个方面来探究女性主义圣经诠释:声讨父权制“虚构的权威”,质疑圣经的男性中心话语叙述,以期“摆脱父亲”;重释圣经,重建女性,意欲“收复失地”。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编校出版的英汉对照版<圣经>中的部分中文译文存有内容偏差谬误、语言陈旧晦涩之处.遂以其英文文本为基础,对其第一部创世记的部分中文译文作点评分析,并给出比较恰当的拟译文.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编校出版的英汉对照版《圣经》中的部分中文译文存有内容偏差谬误、语言陈旧晦涩之处。遂以其英文文本为基础,对其第二部出埃及记的部分中文译文作点评分析,并给出比较恰当的拟译文。  相似文献   

17.
“一与多”的关系是理解巴赫金与圣经对话的关键。巴赫金对话哲学强调存在意义上的多元性,然而他对“多”的强调导致将其哲学观点移植到文艺学观点时发生错位,具体体现在其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上以及其狂欢理论缺乏史料支持的尴尬。圣经的宏观思想与微观文本皆具有鲜明对话性。然而其先天的信仰胎记导致它强调“一”而忽视“多”,具体表现为上帝在基督教传统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上帝形象在圣经文本中的绝对主人公地位。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圣经中的对话思想并非乌托邦式幻想,而是出于对普世的深沉关注而生发的可贵理想。  相似文献   

18.
译介学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研究翻译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圣经》译介虽然主要是服务于宗教传播,但《圣经》的译者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进行了创造性叛逆,从而使《圣经》为不同价值观的各国人民所接受。《圣经》翻译对民族语言的形成,包括对中国语言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