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医学现状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复医学是一个较广泛的医学领域,通过改善病人在其环境和社会中独立进行活动的能力而恢复其最佳的功能状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体育院校新兴的专业,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位。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便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保健康复师、物理治疗师、康复护理师、作业治疗师、运动治疗师、文娱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国家现在要求学校建设运动校园,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我国各高校都作出了回应,改进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本文着重研究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这样既可以解决师资力量问题,又可以给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学习的机会和增加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门球运动是老年人比较喜爱的体育项目,它集竞技与娱乐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健体强身、寓教于乐的作用。通过门球游戏与比赛,既可以培养出一种高尚、文明的情趣,同时又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各种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对骨折、肌肉拉伤、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还具有积极的康复疗效。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合理地组织他们进行体育运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已成为老年运动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 门球运动参加者的群体特点目前,我国从事门球运动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蓝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是中学普及最广的一项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过由于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复杂性和身体接触的对抗性,使一些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对篮球运动既有些喜欢,又感到生疏和担忧,多数学生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推动了高中教育进入全新的阶段,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核心素养培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体育课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完成体育锻炼的主要渠道,学生在体育课堂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激发运动兴趣并提升运动核心素养,这对于学习任务繁重且心理压力极大的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积极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与运动训练,增强学生的运动训练意识与信心,使运动训练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推动高中体育育人计划的顺利实现。此次研究围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运动训练展开探索分析,期待能够为高中体育教育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文化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受锦标主义的影响,存在重运动技术、技能,轻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学生个性发展受到约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文章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体育文化人"的理念,主张将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专业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专业运动专项开展的种类、学生对运动专项的学习现状、运动专项就业前途认识等方面入手,对湖北文理学院近五年来体育运动专项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使学生明确专项学习目标,摆正学习态度,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分析多所中等专业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重视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普修课程的学习,改革与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对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被动、伸展及抗阻功能训练方法及其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伸展及抗阻功能训练,是被动运动、伸展运动及抗阻运动三种康复运动的结合。总结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经验可知,这三种医疗体育运动的训练方法和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部分专项训练方法十分相似。被动、伸展及抗阻功能训练既能促进运动创伤康复,又能有效预防运动创伤,提升运动能力。它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方便,可对人体多个部位进行专项的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聊城大学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在康复医院实习现状为研究重点,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聊城大学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实习服务表现、实习面临问题等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未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开展实习工作的针对性建议。研究结论表明,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实习服务表现较好,医院患者和带教老师对其评价较高,但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希望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医学更好地为体育服务,湖北医学院自1989年起招收运动医专学业学生,这是我国医学院校首次开设这一专业,旨在培养运动医学专业的高级人才。通过五年学习,毕业后可在医科院校、体育院校、高师体育系和体育研究机构从事运动医学和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可担任各级体工队、体校的运动保健医师及综合性医院与疗养院的康复体疗医师。招生对象为爱好体育,在体育运动中有一定专长,并有志从事运动  相似文献   

13.
刘海霄 《健与美》2023,(7):109-111
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经常会因为一些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不仅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还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在进行日常的体育运动时需要高度重视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运动损伤,使运动员在进行日常训练时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体育运动的训练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根据目前体育运动的训练情况,本文对运动员的受伤类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中药调养、运动复健、物理调养、按摩等方式适应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也很关键,而运动素养的培养则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因此,研究高校学生运动素养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从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出发,探究运动素养培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在此前提要求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从初期培养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养成自我锻炼的内部约束机制的最佳时机,为其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终身受益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坚持性意志品质的自我认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需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课内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激发、加强女生锻炼的组织引导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运动学校中,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必修的理论课程,但很多教师在此课程的教学中习惯于灌输式讲解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何要学习解剖学,导致运动解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认识到在运动解剖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索了体育运动学校中运动解剖学的素质教育,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人员带来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峻榕  陆海勇 《精武》2012,(3):84-8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体育院较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择、就业能力进行理论分析,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择就业途径三个层面深入的剖析当前制约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择、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几所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带有共同规律性的地方,并结合目前社会上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要求,建议培养既能扎实掌握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专门人才,又能具有现代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课程设置应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学生的就业乃至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程晖  董璧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59-160,162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市场前景萎缩的现状,通过构建校企(地)联合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的专业小方向,重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结合人才培养对接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为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方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教育部所颁布的体育课程目标,重视体育运动技术的全面性,突出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强调体育课程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跨文化理论分析发现,美国体育课程强调多元文化教育,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突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下面着重对中美体育课程目标对比进行分析。1.中国体育课程目标2001年7月教育部所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能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