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文的灵魂,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构思、选材才有凭据,否则"言愈多而理愈乱"。作文要"道人之所未道,道人之所不能道",这说明作文不但要立意,而且要立与众不同的意,即立意要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二、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材 [存在问题] 高年级学生,中等以上程度的,经过几年的作文训练,能写得内容具体了。一些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不怕累,一写就是一大篇。然而,论质量,仍不算是优等文。缺陷在哪里呢?主要表现是材料一大堆,中心却表达得不明确。 随着学习的深入,练习“用一组内容谋篇”时,围绕中心选材的问题更突出了。什么叫围绕中心选材?为什么要用一组内容谋篇?怎样做才算是突出了中心思想?这些难点,拦住了他们作文学习  相似文献   

3.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而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统帅文章的"纲",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评判文章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所以,作文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明确地指出了对立意的要求,但是,学生在平时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却没能对立意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学生作文立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作文该如何立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地说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长达十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生作文常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不知道写什么;其二是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其三是言之无情,语句味同嚼蜡。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在作文立意和选材上面下个工夫。大文学家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表达了自己为文的秘诀,那就是第一要立意新颖。如何做到立意新颖选材精当呢?授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民俗文化单元汪曾祺的小叙  相似文献   

5.
无论何种文体,首先要考虑怎么写的问题。怎么写的第一关,就是要考虑文章的立意。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怎样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话题作文一般都是要求考生“立意自定”。立意是否正确直  相似文献   

6.
有些学生在作文时,不懂得选材的意义和方法,结果出现诸多弊病:材料一鳞半爪,内容胡乱编造,套作痕迹重,陈旧的题材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因而,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闯过选材关,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至关重要的环节.我的做法是: 一、确定作文中心,闯过选材关。文章的中心是灵魂,中心明确,立意容易深远,写  相似文献   

7.
(一)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须要帮助学生解决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无非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前者是思想内容问题,后者是方法技巧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说就是作文教学的纲。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改进作文教学考虑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具体、明确、语通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但目前不少小学生一写作文就愁云满面,不知何从下笔,甚至在学生中还流传口头禅:"作文、作文,简直难死人!"诚然,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掌握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奏好作文教学"三部曲":弄清"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三方面的问题。一、弄清"写什么"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即让学生明确作文内容"写什么"。要  相似文献   

9.
史峰 《初中生》2011,(17):24-25
作文前要先有想法。想法即"构思"。有的同学认为作文构思是一件特别玄妙的事情,不好捉摸,所以干脆不构思,写到哪算哪。殊不知,构思是件挺实在的事,我们不妨试试树状构思法。一、构思树干,即"立意"。画一棵树,要先画树干。写一篇作文,首先要有"中心思想"。构思作文就如画树,第一步要先构思作文的中心思想。比如你要写一篇以《妈妈,我爱你》为题的作文,可以先确立这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生作文,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立意不高、主题不深刻。在教学中,几乎所有老师都在告诫学生:作文要"写小事,写生活",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文章的真实性与可信性。然而当学生真的写了他们所谓的"生活"后,老师们往往又觉得学生的作文立意不高,没能做到"志存高远",没能"反映社会风情和时代的气息"。曲高和低,真是难煞了莘莘学子:写小事,说主题不深刻、欠挖掘;主题深入了,又说题材不切实际。真是怎一个"难"字了得。  相似文献   

11.
【教学缘起】普通校的学生特别惧怕写作文,常常抱怨"没什么可写的""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停留在"老师不讲我就不会写"的境地,要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解决构思和选材的问题。本节课的重点就在于通过讲评作文"声音的味道",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找到丰富的写作材料,同时写出符合逻辑的观点句,以达到考试说明中"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要求。【课前准备】思考并回答:1.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听见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写,师生都认为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其实,我认为只要抓住选材、立意、语言这三个环节,就能走出平庸,甩掉俗套,写出"清水出芙蓉"的文章。一是选好新颖材料,为文章输送新鲜血液。作文在选材上要力求新颖,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3.
<正>文以立意为宗,文要取胜,贵在立意创新。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意犹帅也","文章以意为主"。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它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是结构的轴心,可见立好意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是最关键的。而立意新颖,更是作文高分的第一张有效通行证,"新颖"就是观点看法要有新意,意新文自胜,这是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么,怎样教育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新颖别致的文章呢?首先,要敢于变换角度突破旧思路,大胆标新立  相似文献   

14.
古语道:“意在笔先。”写文章贵在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立,就是确定;意,就是中心思想。我们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通过文章,我们要告诉别人一点什么东西.就是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这就是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这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材料的取爵、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中学生写作文有的不会审题,甚至忽略它;有的选材陈旧,写得大多是生活中的琐事,造成思维过于拘束,只有"小我"无"大我"的意识;有的学生作文思想消极,无积极向上的思想等。仔细分析,这类学生作文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一篇文章怎样才能与众不同,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首先,应该会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心思想,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明代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文存在着两方面的困难:一是选材难,也就是不知写什么;二是文字表达难,也就是不知怎么写。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加强了“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方面的训练。在写什么的问题上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常常提笔乱写,根本不去考虑文章的立意,即使有了一定的立意,作文当中也容易有好几个"中心思想",这无疑会削弱文章的主题。因此写作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明确一个中心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验、分析多彩的生活,使之形成明确的立意,表达独特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篇文章拥有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教育部做出决定,今后高考语文试卷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作文能力对考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本期专门谈谈材料作文如何审题作文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作文立意通常有三点要求。其一,正确:思想健康,表达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及求真崇善爱美的感情。其二,集中:一篇文章表明一种观点,讲清一个问题,而这个思想观点又必须贯通首尾,统率全篇。其三,较为深刻:文章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和事件的意义。作文要…  相似文献   

20.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一谈到要写作文,唉声叹气。如果晚上有写作文的作业,更是痛苦得不得了。真应了那句"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词无论怎样排列组合,都戏剧性地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为什么作文会这么难呢?《新课标》的修订稿中提出习作教学应"找准学生缺什么"。从广义而言,学生的认知发展,缺少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的,学生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