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方梅 《幼儿教育》2014,(10):14-15
“老师,我们造房子吧!”"老师,我们建农场吧!""老师,我们做蛋糕吧!""老师,我们可以自己选择一具吗?""老师,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朋友吗?"…………孩子们一听是要去玩沙,都兴奋得手舞足蹈。顿时冒出很多有趣的玩法来。虽然我很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意愿来搭一个住宅区,但转念一想,毕竟孩子们才是游戏的主体,实在不忍,小破坏他们游戏的积极性,于是决定听他们的。在得到允许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选择工具、同伴,确定游戏主题了。  相似文献   

2.
张燕  张静 《山东教育》2008,(7):77-77
“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捐款呀?”“老师,我们也‘罚款’吧,四川地震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吃的,也不能上幼儿园了,我们给他们点钱吧。”……今天一入园,孩子们就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要求着。  相似文献   

3.
点拨教学有“法”而无“模式”蔡澄清十多年来,不断有老师向我提出问题:点拨教学的模式是什么?我们怎样操作?对这个问题,我总是回答:“点拨有‘法’而无‘模式’。点拨之‘法’,求其灵活、实用、高效而已矣!”(见《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12期《点拨碎语》)...  相似文献   

4.
渴望理解     
“你知道周颖慧的‘广播操标兵’是怎样得来的吗?”“不是评委评出来的吗?”“才不呢!你没看见她爸爸坐在主席台上吗?”“对,我好像看见她爸爸还和评委嘀咕了几句。”“上次的‘演讲比赛一名’肯定也是这么得来的。”“还有,还有……”我惊呆了,要不是正好从这儿经过,怎么也不会知道她们对我竟有这么多的议论、误解。天!我……我……真是百口莫辩!这些荣誉不全都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吗?并不是靠爸爸……不是!决不是!不一会儿,她们走了过来,看到了我,表情是那么冷谈。我强忍住眼中的泪,也慢慢地走了过去……直至放学,她们都…  相似文献   

5.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心里着急,为什么?老师的课没讲完,呵呵,这可让老师们使出了浑身的招数。白羊座:你们一个个给我好好听课!我的课还没讲完!小心下课我把你叫到办公室去!金牛座:你看我给你们上课,只收5毛钱,这是天上掉的大馅饼,我再给你们多上几秒,还不收你一分钱,这种便宜你们能不捡吗?双子座:同学们,我上课说的那道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没想出来吧!你们很想知道结果吧!那么我们上完课后再讲答案好了。巨蟹座: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供你们读书,不就是想让你们多学一点,你们居然不听,你们辜负了多少人……狮子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算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其《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得好:"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也许就是"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的真谛吧。  相似文献   

8.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位家长。她对我说:“潘老师,我儿子告诉我,班上教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书是甜的,孩子们读书吧!儿子问我:‘妈妈,老师说的真对,书是甜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是吗?’我说:‘是的。’潘老师,这段时间,孩子来家就知道主动看书了,真不错。”  相似文献   

9.
一个酸苹果     
<正>“老师,范义故意给我发酸苹果!”浩楠拿着一个快吃了一半的苹果,跑来告状。“啊?他怎么会知道这个苹果是酸的?他又没尝过!”典典老师不信。“他自己亲口说的,故意给我发酸的。”浩楠一副肯定的样子。“没有啦!我只是说‘看我给你的优待’。”范义露出心虚的笑。典典老师:“优待,这个‘优待’是要加引号的吧?”  相似文献   

10.
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武汉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1.我在学生时代,对语文老师一讲到底和烦琐分析教材的作法十分反感,从不认真“听讲”,倒是在语文课堂上偷...  相似文献   

11.
记忆糖果     
上课了,老师来了,“今天我们学习想象作文。”说着,老师便在黑板上写着。“哎,又是作文,烦死了。”我正觉得没劲,忽然发现同桌戴冬冬正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糖,偷偷地吃着。我小声地对他说:“戴冬冬,给我吃点吧!别小气啊!”“不给!”“好啊你,不给,不给我就告诉老师!”我威胁他说。“别别别!给你就是了!”他接着说,“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糖果吗?”“不知道。”“这是记忆糖果,你看这上面写着‘记忆糖果,语文数学第九册’,只要你吃了它,书上的知识就都记住了!”我笑了一声:“你吹牛,天下哪有这种糖啊!”于是我拿着书试了…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呼唤”不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吗?一次我在作文课上一提出:“谁能学学平日里你的爸爸妈妈,还有邻居朋友是怎样喊你的?”这下可捅蚂蜂窝了,学生们纷纷模仿:“‘妮,冷不冷,快烤火吧!’一放学回家,妈妈一边准备饭菜,一边问我。”“‘孬,快点回来吃饭哩!’星期日妈妈总是这样唤我。”“‘娅,给,用吧!’同桌说着把橡皮递给了我。”“‘媛媛,你妈没在家,来我家吃饭吧!’我一放学回家,邻居奶奶就喊我。”……这声声呼唤,喊出了人间的亲情、友情、乡情,喊出新鲜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写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来说,写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更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才能让写字指导充满趣味,从而提高低年级写字指导的有效性呢,下面的几则案例带给了我一些思考:一、爱上写字案例一:老师正在指导一年级学生们写“心”字。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心’字吧,它有几个点呢?”一个男孩子说:“心字里外有三个点。”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开始教新笔画“卧钩”。同时老师出示了相关的一幅画,让学生们观察。此时,一个调皮的男生插嘴道:“图上的他靠在枕头上,这个枕头好像就是‘心’字的第一点!”就这样,学生们渐渐地对“心”字的笔画和结构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教师强调了三个点的位置。又请学生们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地描摹并书写了一遍。  相似文献   

14.
周毓济老师教学已有三十多年了。同她谈起语文教学来,她说:“我就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去读书,希望教给他们‘一’,他们能‘反三’,从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  相似文献   

15.
流行印象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啊!今天我把我的至爱与大家分享啦!”阿力终于发话了。“谁啊!谁啊!”一阵喧闹过后,阿力卖关子似地翻包。“宝贝哪里去了呢?宝贝呢?”阿力真的着急了。嗯,不错,不错,棒极了。”桃子满意地摇着手中的《课外语文》。“啊……我的宝贝……”唉!桃子要成烂桃子了。阿力宣布:“《课外语文》是我们中学生的阵地,我们的地盘,我们说的算,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流行印象’这里都是你想知道的资讯,你所感兴趣的话题。真心邀请大家来此做客,当然也欢迎朋友们都来说几句,这里需要的是你们的心声。”阿力沉默了,…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225;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17.
这个老师性情多变,有时候幽默,有时候温柔,有时候严厉。我们先来看看他幽默的时候吧!
  有一天,他刚进教室门口就大声嚷道:“我来了!”我小声嘀咕道:“啊,‘熊猫’来了!”老师似乎听见了,笑眯眯地扫了我一眼。我心里一紧,心想,老师不是想要报仇吧?  相似文献   

18.
李迪 《江西教育》2024,(16):50-51
<正>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学生会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课间十分钟,一个男生跑来说:“老师,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视频,上面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前四个字我明白,是说学习就是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为道日损’是什么意思呢?为道为什么要‘损’呢?而且视频里的老师说,‘损’到最后,就什么都能明白、什么都能做到了。我不懂……”我惊喜地看着他,笑着说:“问得好啊!这正是我擅长的领域呢!‘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王老师,您好!我知道您提出的教学主张是“‘情理共进’的语文教学”,能为我们做一下诠释吗?王敏:感谢您的关注。提炼这个教学主张,要感谢南通教师发展学院的冯卫东院长,感谢南京师范大学的黄伟教授。他们在听了我的几堂课,看了一系列论文之后,给了很多建议。最终工作室一起思考、讨论,确定为追求“‘情理共进’的语文教学”。这里所谓的“情”指的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趣味、美感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