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过程,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样,教师就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课程研究者”。但课程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课程研究不过是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以发表的方式公开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问题解决 不少教师抱怨教学时间都不够用,根本没有时间做教学研究。也有教师提出教师责任就是教学,没有做研究的义务。其实,教学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教学研究不过是留心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教学时间赋能“双减”是课堂教学赋能“双减”的聚焦与细化,具有多重的逻辑必然。由于教学时间的理解局限、教学时间的价值异化以及教学时间的张力不足,使得教学时间赋能“双减”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为此,需要深化理解,拓宽教学时间赋能“双减”的助力渠道;回归本真,促使教学时间中的“人”“时”并重;活化安排,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的灵活度;转化视角,关注教学时间的“现在”之维。  相似文献   

3.
论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大量存在的“平庸”和“低效”问题,教学有效性涉及到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三种价值属性。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以及对教学时间缺少周密的安排是三种典型的“平庸”和“低效”样态。新课程提出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教学有效性标准,建立了当前有效教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爱云 《新疆教育》2012,(12):34-34
自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启发式教学”、“自主性发展”、“研究性学习”和“透思教学”等理念以来,广大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多种改革。不管怎样变化,教师对课文的讲析时间在课堂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这一点是认同的,难道课堂讲解时间的缩短就是优质化吗?笔者不敢苟同。在笔者心目中,优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并能促进学生高效持久学习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林 《考试周刊》2010,(16):72-73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是,在课堂教学中,低效的现象相当普遍,既浪费教学的宝贵时间,又影响教学效率,导致“堤内损失堤外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时间最大浪费的地方是在课堂上。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每一分钟都要发挥效益。教师应吸纳经济工作的理念、规律,即“时间就是财富”。那么,对教育来说时间就是知识、能力和智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力争用足用好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功能。这就相当于延长了教学时间,扩大了教学容量,也避免了课堂密度不足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小时与分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分,掌握“小时”与“分”的进率,能正确地认识钟面所示的时间。教学重点是钟面时间的认识及小时与分之间进率的掌握。教学难点是“1小时=60分”的推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应准备好钟面模具、小钟等教具和学具,采  相似文献   

7.
近日观摩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正比例”课堂教学,感触良多。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的一些探索性思考。这位青年教师是这样设计“正比例”教学的。(一)准备:复习“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二)新授:1.学习  相似文献   

8.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一数学教学的难点。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变换、化归的思想方法,从而克服应用题学习中的困难,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一、让学生熟悉“价格×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基本数量关系,为应用题教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复式教学是一门“动”“静”搭配的艺术。一堂“动”“静”搭配合理的复式课,可以说是基本上成功的;而一堂“动”“静”不和谐的复式课,无论怎么说也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上一、五年级复式语文课,觉得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静”的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而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多,需要多花直接教学的时间。因此,处理好这一高一低两个年级的“动”“静”搭配是颇费一些心计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意识到,采用  相似文献   

10.
林俊 《广西教育》2005,(7A):23-25
“减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主题。实施“减负”之后,练习数量和时间都明显减少了,但是教学质量却不能降低。因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势在必行。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时间,是最缺乏的资源,它买不到,租不到,借不到,只能靠整体筹划去赢得。作为教育工作者,“做事要计算一下时间‘成本'”(前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柯夫语),在课堂上应当珍惜教学时间,合理使用教学时间,充分运用教学时间,讲究教学时间的运筹艺术。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论与实践层面、教学要素层面、教学时间与空间层面存在“一”与“多”的现象。教学中的“一”与“多”是相对的,其存在是合理的,在教学及其改革中,应辩证对待“一”与“多”。  相似文献   

12.
曹兵 《考试周刊》2010,(24):66-6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低效”备受国人诟病,1978年吕叔湘先生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问题。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约占教学时间三分之二,但阅读教学效率“少慢差费”也是不争事实。面对今天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大背景,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母语教育的传统和价值。语文教学要“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吴永军教授在《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一文中批判了两种有效教学的观点。观点一: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越多,教学就越有效。他认为这是一种“技术化取向”,是基于“投入一产出”的行为主义、  相似文献   

14.
印洪云 《中学文科》2009,(18):26-27
教学生活化是基于“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要实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必须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分别从时间、空间、认知和程度四个视角,提出和探讨“生活化”教学内容应当具备的“时效性”、“近距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等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对教学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教师怎样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呢?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为教学过程的优化制定了双重标准:效果、质量标准和时间、精力标准。从控制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组成的一个教学控制体系,能否达到上述标准,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调控程度,下面我们从“定向”、“定序”、“定量”、“定度”和“定势”几方面阐述实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师们都熟知“走迷宫”的游戏。从迷宫入口开始,历经“千回百转”,在众多的迷途之中,“寻觅”通向出口的路线。这是大家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学校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如“走迷宫”一般,而有了各级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和业务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才变得目标明确、有条不紊,不仅节省了时间、少走了弯路,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有不少地方,在层层“必须做到”、“规范要求”、“统一标准”等“具体”指导下,“迷路”倒是不见了,所遵循的教育教学“路线”却趋向“惟一”了。过分的“整齐划一”和“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7.
叶柱 《湖南教育》2005,(18):15-17
近日,随教研员老师去一所农村小学进行数学新课程教学调研。期间,我们观摩了当地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正比例”课堂教学,感触良多。并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的一些探索性思考。一这位青年教师是这样设计“正比例”教学的。一、准备:复习“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二、新授:1郾学习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1)表格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多少?①投影出示题目。②学生逐题回答。③教师…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的所谓“线索”,指的是贯串于一节课、一篇课文或一个大的教学板块中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有了“线索”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线索式思路”。如常说的“一线串珠”、“一词经纬”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都被教学“线索”贯串着,内容紧凑,活动充分,探究深入,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明显特点。设计阅读“线索”的基本要领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或找到一个能够牵动对全篇(段)课文进行阅读品析的关键字词,或提炼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设计一个时间持续长久的阅读活动,让它们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陈晓亚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96-97,123
教师要想在教学行为上真正体现新课程理论,就必须注重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全文就《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因时间关系”、“课后解决”、“教学形式”、“联系实际”等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捷径说”认为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已知真理,走认识上的捷径——用少的时间获得多的认识成果。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认识捷径”奉为教学理论上的“公理”,习惯于在它的指导之下去思考和实践,很少尝试着进行逆向的思考,比如,“捷径”是否能够说明教学认识所包括的一切?学生在借助“捷径”获得了认识时间和效率上的优越之外,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这些代价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否无足轻重?我觉得“认识捷径”在教学中存在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