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植佳 《广西教育》2013,(34):80-80
初中化学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规律的重要渠道,故而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化学实验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2.
王战先 《物理教师》2001,22(5):19-19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形式:在教师的启示下,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索,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器材:平面镜、平板玻璃各一块,相同的钢笔电筒二支,铁皮夹子二只,刻度尺一把.(二个学生一组)  相似文献   

3.
《动物怎样在空中飞行》教学设计孙维东一、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懂得鸟和昆虫的运动方式及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翅的形态和构造。能力:指导学生认识乌和昆虫。翅的形态构造,红心观察它们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动物飞行机能与它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显初中物理典型的规律课。物理规律的一般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对析本节教材运用的科学方法卞要有:实验归纳法、猜想法、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方法,在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时还用到了列表法、观察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前面的学习中都已进行过显性教育.本节课事要是让学生模仿运用这些方法探索总结欧姆定律。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复习提问:1.电压的作用里什么?2.什么是电阻?学生回答:略。师: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说明电流与…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认为没有规律的东西,就是由于科学没有跟上去。教育心理学中的几种规律,是教育心理学家长期的教育实验研究的科学结晶:笔者自觉地运用迁移规律、遗忘与记忆规律、注意规律、兴趣规律等科学心理规律,进行巧妙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较佳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王慧 《山东教育》2002,(25):53-5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拍一拍、想一想,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排列规律后,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找规律这一环节:师:同学们只用三、四种学具就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连续表扬三次,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哎,你们发…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符合学科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参考当前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不失为培养学生自学、实验、观察、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一般分四个程序进行:即创设情境——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小结。现就其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推导出重要结论的实践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镀”教学过程设计湖南涟源市立珊中学(417124)周红杰,李芳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电镀的基本原理、目的及电镀池的构成。2.使学生掌握电镀时电极反应规律及特点,并比较电解与电镀的异同。教学重点、难点:电镀时电极反应规律及特点。教学方法:问题发现...  相似文献   

9.
薛红霞 《山东教育》2002,(25):49-4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8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过程:师:(课件展示图一)(图一)同学们,这是去年六一节时,我们学校最有名的美术老师设计的舞台图案,你们看漂亮吗?生:漂亮!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设计主要使用了那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找规律的知识内容,然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快地明…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深入发展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能力价值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的教学设计;教材中方法论因素的教学设计等等.本文着重论述根据黎族学生学习物理的记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一、黎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记忆特点1.学习物理的识记特点:①据调查黎、汉族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无意识记分别占总人数的32%和对儿无意识记是:由于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具有新奇的特点,经过老师的讲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虽然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采取一定的议记方法,但…  相似文献   

11.
实验探索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现成的理论直接告诉学生,而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探索方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活动,探索化学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从认识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使思维训练与获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实验探索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掌握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恰当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创新。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适合教育内容的媒体或进行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实验学校的老校长恽昭世教授对教师的成长发展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一个新教师的成长必须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育新手向教育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育能手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研来不断积累,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第二个转化则更多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激起他们学习和解决教育实验中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任晓  孙章  余建华  方勇  郑敏 《广西教育》2023,(21):157-160
本文阐述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教学的沿革,提出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综合、设计研究型实验,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等策略,加深学生对各种短路特性、电力稳态运行特性及稳定性规律理论知识的理解,以适应工程教育认证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索物理规律。“设计型”实验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学中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演示实验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三、培养学生选择仪器的能力;四、提高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的能力;五、注重“设计型”实验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思维是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它要求学生能将现有的知识、材料、信息等总结成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推理和想象.中学教学,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论对学生目前的学习或将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化学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利用化学实验、仪器装置,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能够改进实验装置,或因陋就简地使用代用装置完成化学实验,或选择仪器组合装置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核心问题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在人们不断研究自然现象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实验教学是其最基本的特点,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不难看出实验题正逐渐趋向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是达到科学教学目的和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广阔、  相似文献   

18.
桑代克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其学习规律理论对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影响。其学习规律理论主要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他的学习规律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基础上的,反映了课堂学习和教学中的许多规律。理解和学习他的理论,对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贻平 《现代教学》2005,(12):25-25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教师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依此制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施程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我们应从宏观上把握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从微观上雕刻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落脚点和侧重点,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品位的良好愿望。以下是我设计教学目标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20.
徐红 《湖南教育》2002,(22):49-49
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学生第一学段(1~3年级)对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这个设计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案例内容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一列数的观察、对比,对一列图形变化情况的观察、对比,激发学生研究事物的兴趣,进而采用数形结合、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学生体验事物变化的同时,把握事物隐含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粉笔演示,引发规律1.演示。教师从粉笔盒中,第一次取出2支白色粉笔,第二次取出1支红色粉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