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学数学教学》1994年第2期刊载了《关于三角形垂心性质的一个定理)一文,提出了如下定理和引理.定理 锐角三角形中,D、E、F是BC、CA、AB上的点,AD、BE、CF交于O,若O为△DEF的内心,那么O是△ABC的垂心.引理 D、E、F分别为锐角三角形边BC、CA、AB上的点,AD、BE、CF交于一点O,若DO平分∠FDE,则AD⊥BC.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 1.如图1,△ABCD,∠B和∠C的平分线交于O点,BD=DO,延长DO交AC于E.若AB=8,AC=6,则△ADE的周长是( ). A.7 B.10 C.14 D.20 2.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AD=BE=CF,如果每三个三角形作为一组,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2组B.3组C.4组D.5组3.某市1995年-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相似文献   

3.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证明问题在几何学习中屡见不鲜。由于角平分线具备“角相等”和“公共边”这两个自身条件,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常可考虑沿角平分线两侧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例1如图1,在△ABC中,∠BAC的外角平分线上取一点D,连结BD、CD。求证:BD+CD>AB+AC·证明:在BA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结DE.图1∵∠1=∠2,AD公用∴△ADC≌△ADE∵ED=CD在△EBD中,ED+BD>BE,∴BD+CD>AB+AC·例2如图2,△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AC=AB+BD·求证:∠ABC=2∠C·证明:延长AB到E,使AE=AC,连结DE·图2∵AE=AC,∠1=∠2,AD=A…  相似文献   

4.
[知识要点]1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任意两边之差     .3 三角形的内心是   ,外心是   .典型考题解析例 1 (2001 年吉林省)如图1,∠1=    °.例2 (2001 年河北省)如图2,在Rt△ABC 中,锐角 A的平分线与锐角B 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ADB=     .(答案: 例1. 160. 例2. 45°)图2   图3例3 (2004 年陕西省)如图 3,△ABC 中,CD, BE分别是AB, AC边上的高,且CD, BE交于一点P,若∠A=50°,…  相似文献   

5.
初中《几何》第二册p96第22题为: 如图1,AD是△ABC外角∠EAC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交于D。求证:DB=DC。证明:∵ A、B、C、D四点共圆,且AD为∠EAC的平分线, ∴∠DBC=∠DAC=∠DAE=∠DCB。∴ DB=DC。  相似文献   

6.
熊斌 《中等数学》2014,(3):19-23
第一天 1.如图1,在锐角△ABC中,已知AB〉AC,∠BAC的角平分线与边BC交于点D,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使得B、C、F、E四点共圆.证明:△DEF的外心与△ABC的内心重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E+CF=BC.  相似文献   

7.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几何问题在各类考试(竞赛和中考)中屡见不鲜,解决这类问题时,若能通过巧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常可使问题化难为易.例1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D,AC=AB BD,∠C=30°,则∠ABC的度数是(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A.45°B.60°C.75°D.90°解:延长AB到E,使AE=AC,连接DE,∵∠1=∠2,AD=AD,∴△AED≌△ACD(SAS).∴∠E=∠C=30°.又AE=AB BE,AC=AB BD,∴BE=BD.从而∠3=∠E.∴∠ABC=2∠E=60°.故选:B.反思:若在AC上截取AF=AB,同学们考虑怎样证明?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D为∠A的…  相似文献   

8.
题目 1996年加拿大奥林匹克竞赛第四题:如图1,在△ABC中,AB=AC,∠B的平分线与AC交于D,且BC=BD+AD。求∠A。分析∵AB=AC,因此只要能求出∠ABC或∠C的度数,则∠A的度数就可以求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每期一题     
题如图1,在△ABC中,AB=3AC艺A的平分线交BC于D,过B作BE工AD,垂足为E,求证AD=DE。(广西刁柳洲地区教育局陈有光) 即AD+ZDE=3AD,.’.AD== DE。 又法,延长AC、BE交于F(图5),再作CG上BF于G,则从△CGF“△AEF也 证法一,(利用全等三角形)如图2,延长BE、AC交于F,则AF二AB,CF=2月C,取BC的中点H,连结EH,则EH生士CF,于是可证得A刀二DE。 证法三(利用平行截线)延长AC,BE交于F (如图6),则AF=月B,且E为BF的中点,过E作,石万,DC交A尸于H,才 F 八 /、叔 图6\则CH二HF,考虑到AF二AB=3Ac,故CH二AC,又刀CIEH,.’. A…  相似文献   

10.
& 一、填空题 1.已知△ABC中,AB=AC,它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6cm,则△ABC的周长是__。 2.已知△ABC中,∠B和∠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若∠A=45°,则∠BOC=__。 3.在△ABC中、∠A=1 2∠B=1 3∠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钝角)。 4.如图1所示,∠1=∠2,AC=DF,那么只需  相似文献   

11.
定理 1:若△DEF是△ABC的垂足三角形,则△DEF的三边长分别为acosA、bcosB、CcosC.(如图1) 证明:因为BE⊥AC,CF⊥AB,所以∠BEC=∠CFB=90°,所以B、C、E、F四点共圆.所以∠AEF=∠ABC,又因为∠EAF=∠BAC.所以B△AEF∽△ABC,所以EF/BC=AE/AB,在Rt△ABE中,cosA=AE/AB,所以EF/BC=cosA,所以,EF=acosA,同理可得DF=bcosB,DE=ccosC  相似文献   

12.
如图1,△ABC的角A,B,C所对之边分别为a,b,c.AD,BE,CF为三条高,H为垂心,则△DEF是垂足三角形.又命R和Δ分别为△ABC的外接圆半径和面积,文[1]给出了垂足三角形的周长l0和面积Δ0的公式:l0=4Rsin Asin Bsin C,(1)Δ0=2Δcos Acos Bcos C.(2)可惜其证明太长,现简证如下:先证(1)式.注意到B,C,E,F四点共圆,故有∠AFE=∠C.在△AEF中运用正弦定理,有EFsin A=sin∠AEAFE=cscions C A,所以EF=sinc C·sin Acos A.至此,EF与l0有两种表达式:其一,由于sinc C=sina A,所以EF=acos A.同理,FD=bcos B,DE=ccos C,因而l0=acos A b…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线都分别交于同一点.那如果将它们各自分散呢,是否还能交于同一点?这个想法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研究如下,与读者分享.1创新提问问题:如图1,△ABC中,若∠BAC的角平分线AD,AC边上的中线BE,AB边上的高线CF,三条线段交于同一点,则△ABC有何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三角形的证明题中,经常出现求证一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问题.等边三角形是一类极特殊的三角形,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而课本对其判定方法未详细讲述,所以许多同学证明这类问题时不得其法.本文举例总结一些常见的证明方法.一、证三边都相等(运用定义证明)例1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边上分别取点D、E、F,使AD=BE=CF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 BC=AC,∠A=∠B=∠C=60°∴AD=BE=CF,∴AF=BD=CE∴DE=EF=FD,即△DEF是多边三角形.二、证三个角都相等例2△A…  相似文献   

15.
1.在锐角△ABC中,已知AD为中线,BE为角平分线,CF为高线.若△DEF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BC也是等边三角形. 2.已知△ABC的各内角均大于30°,⊙T与边BD、CA、AB依次交于点P、Q、K、L、M、N,且此六点按顺时针方向位于⊙T上.若△TQL、△TLM、△TNP是等边三角形,证明:  相似文献   

16.
沈毅 《中等数学》2013,(3):20-21
题目 在△ABC中,设∠A、∠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I,且分别与CB、AB交于点A1、C1,与△ABC的外接圆交于点A2、C2,K是A1C2与A2C1的交点,KI与AC交于点M.证明:AM=MC.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三条高相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由此可得:△ABC任意两条高线AD、BE相交于H,则CH⊥AB。运用这个性质,可巧妙地解决一些几何问题。例1 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BAC的平分线AE交CD于H,交∠BCD的平分线CF于G,求证:FH∥BC。本题一般的证明思路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DH∶HC=DF∶FB,推出HF∥BC。如果本题采用垂心性质来解,则别有味道,不失巧妙。证明:由AC⊥BC、CD⊥AB,得∠CAD=∠DCB,又因为∠DAH=∠CAH,∠DCF=∠BCF,因此,∠DCF=∠DAH,又∠ADH=Rt∠,得∠A…  相似文献   

18.
一、△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b相似文献   

19.
题 已知O为△ABC的外心,AO或AO的延长线交BC于M,求证:BM:MC=sin2C:sin2B。 此即《首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命题比赛精选》中的一题,本刊1995年第6期给出了简证,其实还有更绝的证法如下: 证 作BE⊥AM于E,作CF⊥AM于F,显然∠AOC=2B,∠AOB=2C,OA=OB=OC=R,∵△BEM∽△CFM,∴BE/CF=BM/MC,sin2C/sin2B=((1/2)R~2sin∠AOB)/((1/2)R~2sin∠AOC)=S_△AOB/S_△AOC=BE/CF,  相似文献   

20.
本期问题 初73.△ABC为⊙O内接三角形,AB>AC>BC.点D在BC上,从O点分别作AB、AC的垂线交AD于E、F,射线BE、CF交于P点.当PB=PC PO时,试问∠B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