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近几年在陆续成立深度新闻部,腾讯的"棱镜"和"探针"、网易的"路标"、新浪的"新知"、搜狐的"新闻当事人"等,都是加强深度报道的探索.与此对照的是,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 《北京青年报》深度部、《京华时报》深度部先后合并或撤销,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改为深度报道版.这一表象说明,新媒体在争夺深度报道优势,纸媒面临危机.业内人士甚至预言,今年是纸媒深度报道的崩溃年.崩溃倒不至于,目前深度报道的主力仍在纸媒,但纸媒的深度报道要谋求转型应变,则是正解.  相似文献   

2.
"信息爆炸"时代赋予了深度报道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疏导民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人--信息采集者.深度报道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把握深度报道以及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梅  王倩楠 《今传媒》2016,(1):16-18
2015年以来,数家传统媒体纷纷调整或撤销了其深度报道部,从而使深度报道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深度报道一度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此次对深度报道部的动作,被认为是传统媒体自断命脉的做法.其实不然,对深度报道部的调整,实则意味着传统深度报道的终结,新型深度报道的开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新型深度报道要适应新的媒体形式,必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作为深度报道中曾大放异彩的调查性报道,在大数据时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未来视频形态新闻产品主导传媒行业之后,深度报道这种"重型"品类恐怕生存会更加艰难.深度报道要实现新媒体的表达,不能考虑将深度报道整体转化,或许可以尝试从三个方向上实现突破,即基于深度报道的常识性短视频制作、将组合报道中的元素更多新媒体化、使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深度报道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时代,受众希望对新闻事件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那些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透彻拆解的深度报道日益受到受众的喜爱.另外,打造具有高品质“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也是各大媒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深度报道的魅力,不仅缘于其报道的深度,也与其报道的艺术性密不可分.深度报道是真实与美感并存的新闻作品,深度报道写作需要深度也需要“文”度,并使二者和谐统一,美感服务于真实.  相似文献   

6.
王亚红  武瑾 《今传媒》2015,(4):18-19
深度报道的概念在新闻学界由来已久,在新闻实践中也已是老生常谈,但目前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并未有清晰一致的界定,对于深度报道的方式亦是百家争鸣.我们认为深度报道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界定,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传播方式而应有所变化,故而其含义是开放性的.经历了纸媒时期、电视时期的深度报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占据人们生活的时候,如何重新定义“深度报道”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多重解释,探究深度报道出现的原因,进而从媒介发展的纵向维度重新思考“深度报道”在当今时代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迅速崛起,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受众眼球、扩大社会影响的重型武器.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在深度报道上下足了工夫.本文试结合深度报道的生动实践,对深度报道的个性特征作初步探讨,期望对新闻从业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面对深度报道不"深"等问题,媒体人要在转变深度报道理念、创新采写与发布方式等方面发力,力争创作出更有影响力、更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作品.深度报道能力是传统媒体的基石,是核心价值所在,媒体应通过调整绩效考核机制、改革报道发布方式等,提高深度报道策划、采写、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是行业期刊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核心竞争力.行业期刊需要什么样的深度报道,有自己的特殊要求,编辑如何选择适用的深度报道,也有一定之规.本文就此探讨行业期刊深度报道的适用标准及原则.  相似文献   

10.
姜玉珠 《青年记者》2016,(17):33-34
深度报道面临的问题 (一)成本与效益不平衡 深度报道的经济成本、人力成本、风险成本较高,而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转换成直接的经济利益需要漫长的过程.由于我国版权制度不够完善,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侵权成为一种普遍化现象,传统媒体花费高额成本做成的深度报道瞬间就能被剽窃,这使得深度报道的收益更加微乎其微.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悬殊使得深度报道成为媒体眼中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自报纸媒介开始,近年延伸至电视媒介、广播媒介,最后进入网络媒介领域.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现状如何?有何操作策略?该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的现状,指出了其局限,并针对"网络媒介实施深度报道应如何操作?"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新闻界,是西方新闻传媒竞争的产物.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新闻事态,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是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影响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重点探索人文情感、专业知识、思辨能力三因素在体育深度报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人文情感、专业知识、思辨能力等因素在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中的有机运用能力,使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展现出更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的采写,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思想深邃性、采访深入性的高强度锤炼."深入成就深度"、"高度决定影响力",是党报深度报道题中应有之意.把受众关注的地方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独家深度报道是增强地方党报优势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菖鹂 《青年记者》2012,(23):30-31
近年来,笔者主要从事党报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的采编工作,在实践中深深感到,深度报道理性深度的挖掘和情感力度的表现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放眼当今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其中颇有些篇幅长、思想浅的作品存在.其表现大多为事件过程的浅表陈述、就事说事的事例罗列、缺乏思想的专家学者言论摘引等等,缺乏思想的提炼和照耀,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到启迪思考、使人警醒、催人奋进了.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电视主要是通过画面来直观地进行报道,虽然广受老百姓的喜爱,但是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电视深度报道成为了电视报道的薄弱环节.为此,掌握深度报道方法对提高深度报道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实例,展示了如何发挥电视的优质,展现了电视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王海涛 《青年记者》2012,(19):42-43
近年来,报纸与新媒体相比,基本上处于守势.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应对新媒体的不多的杀手锏之一,但在深度报道的认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深度报道就是越“深”越好,从而制约了深度报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反映社会重大事件以及社会问题的一种途径,从事件的表象深入事件的内部,揭示事件的实质和意义.深度报道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追踪事件的动态,剖析事件的本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深度报道面临着很多发展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深度报道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从媒体融合探索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宁怡楠 《今传媒》2016,(5):78-79
从纸张、声音、视讯,再到电脑、手机,传播介质的日新月异,而从业者们不断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的进取之心从未停歇.文章从深度报道未来的发展机遇、潜在受众、技术创新方面介入,分析和探讨了深度报道未来更大的受众空间、海量信息泛滥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以及网络平台上深度报道的叙事模式和版面创新方面的探索.抓住机遇、适时变革,深度报道在网络媒体平台依旧可以拥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分析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旨在通过对电视媒体和报道方式的探讨以了解、认识电视深度报道的实质,以便介绍在今后的电视新闻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和把握电视深度报道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