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和为贵,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一种和谐观。我国政府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和谐观,分析了当下中国的形势和任务,2005年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重大主题。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让世人再次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然而作为和谐社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校园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成长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小娟 《考试周刊》2011,(59):218-218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亦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  相似文献   

3.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新课程的启动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注人了生机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和”字造型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将中国对外和平崛起,对内和谐发展的理念传达给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运用“和”的理念取得显著成效的,当以战后的日本企业最为突出。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把和谐当作日本的管理哲学,要求劳资之间要“和谐”,同事之间要“和谐”,同业之间也要“和谐”。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佐吉就以“天地人”为座右铭,取意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经营  相似文献   

6.
<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创造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和谐教学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学各因素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构建中学语文课堂"和谐教学",有利于放飞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的灵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下面我就针对语文课和谐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刘洁 《考试周刊》2012,(6):39-40
本文研究了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和谐观的相关观点。将现有的和谐观归纳为“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身心和谐”与“和而不同”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罗列和陈述,并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对待和谐伦理观应当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吸取对自身有用的部分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鲜活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并论证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如今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它的基本要素不是悬置于具体的生命之外的对人的规范和要求,而是被生活在  相似文献   

9.
每月作文题     
《语文教学之友》2014,(1):F0004-F0004
近来社会上发生的恶性事件,使和谐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安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旨在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老子更是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关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古人所设计的大同社会理想,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但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引导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际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人们始终相信和谐的局面是美丽的,和谐的力量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孔子的“皆有所养”,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马克思的“人与社会互融”观点,以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目标,都提出了和谐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而要推进和谐教育就必须建设和谐学校,创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和内部环境,提升学校的文化层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韩松岭 《文教资料》2007,(16):191-192
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曾对万名成功者进行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事业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智慧”、“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则取决于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格言,就是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举世瞩目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人向全世界出示了一个"和"字,把中国几千年来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示给了世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美谈,家庭中讲求"家和万事兴",做生意的讲求"和气生财",当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提倡创建和谐社会,而我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更觉得社会要和谐学校首先要和谐,学校要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领导班子要和谐。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作为校长的角度,凭借从事教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思想,追求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孔子早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力主"和齐百姓".<礼记>更是要"致天下之和".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传统和谐观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根本转变,其自身的理论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实现传统和谐观的现代转型显得十分必要。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体系,实现了对于传统和谐观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和谐观内含恰当与适中、和睦与团结、附和与随同等具有"级差"性质的涵义,其核心观念和价值倾向是强调存在差别和矛盾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处于相依共存、协调发展的状态。今人认同传统和谐观首先应当看到这一要义,同时还应看到和谐及和谐社会都是历史范畴,也是系统范畴,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古代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和谐的理念,可见融洽的、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单位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首先单位必须要和谐。和谐首先是确保人和,人和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出团队效能、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效能,因此构建和谐单位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和谐单位建设与提高工作效能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建构背景下的大学生传统和谐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和谐的社会存在必将需要和谐的社会意识的积极推动。培植公民和谐的社会意识,即关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需要的知识、思想、道德意识等,对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高校开展大学生中华传统和谐思想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策略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云龙 《培训与研究》2007,24(10):35-36
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而丰富的和谐思想,能够为我国当下和谐治国理念的构建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文章试对中国传统的和谐观作一番梳理和审视,从精神、社会、环境、国际问题等层面上,具体展现它在今天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主要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探讨道家传统和谐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