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Ancherman”(最后一棒)做为节目主持人的语词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新闻节目负责人、制片人唐·休伊特在1952年首先提出来的。当时正值美国34届总统大选,唐·休伊特认为,“要想更有力地报道这次大会,应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接起来,高度概括一番”。休伊特把他的这种设想比做体育运动中接力赛中的最后一棒,英语为“ancherman",休伊特借用了这个名称。事实上,做为一种节目形式,“主持人”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已经萌芽了。据说,1928年荷兰的艾迪斯达菲就曾主持过《快乐电台》的节目,一直到1969年他退休为止。也就是说,主持人节目在西方的出现,与大众传播学产生的年代大体相当。最初,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已经无从查考。然而主持人节目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传播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却是见诸公论而无异议的了。可以说,主持人节目处在传播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主持人”也就具有了不同的内涵。语词概念的更新也正反映出这种内  相似文献   

2.
1952年美国大选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片人唐·休伊特启用具有丰富报道经验的记者沃尔特·克朗凯特主持报道两党代表大会,并将其命名为“Anchor”,意指:“那种具有最快的速度和冲刺的能力”的人。克朗凯特以其特有的应变力和经验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使CBS的报道轰动全美。此后,“Anchor”一词被借用到电视界,便产生了“主持人”这一称谓。后经不断完善,节目主持人被定义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真实身份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并主导节目进程的出镜(声音)传播者。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节目主持人成为受人瞩目的焦点,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主持人具备较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这国家。”——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当我要证明一个论点的时候,克朗凯特是我第一批要找的人物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美国CBS节目主持人的身份,沃尔特·克朗凯特得到了美国政界要人的高度重视,博得了美国无数观众的依赖和亲近,并获得了本世纪7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决策人物”的称号。在现代中国,成为“克朗凯特”式的人物,仍然是众多新闻节目主持人心中的目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水均益,1995年接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记者采访时就说:  相似文献   

4.
陆玲 《视听界》2000,(2):28-30
提到新闻节目主持人,常听到有识之士作如下感慨:“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中缺少‘克朗凯特’、‘丹·拉瑟’?”中国需不需要“丹·拉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一睹丹·拉瑟的风采。丹·拉瑟其人丹·拉瑟,1981年接替超级明星克朗凯特出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  相似文献   

5.
丹·拉瑟:1981年接替超级明星克郎凯特出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G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观众从饱经风霜的丹·拉瑟身上看到8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理想的气质:成熟、权威、魅力。 提到新闻节目主持人,常听到有识之士作如下感慨:“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中缺少‘克朗凯特’、‘丹·拉瑟’?中国会不会诞生‘丹·拉瑟’?何时出现‘丹·拉瑟’?”闻此言论,令人亦喜亦忧,喜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弥补缺陷,促进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  相似文献   

6.
1969年7月16日,美国首次向月球成功地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首席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连续几个小时向全世界妙语连珠地直播了当时的盛况。由此,克朗凯特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播音界的骄傲。10年后,1979年初,邓小平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美国。37岁的播音员赵忠祥随电视报道小组登上美洲大陆。访问期间,赵忠祥与美国三大广播公司(NBC、ABC、CBS)的节目主持人进行了成功的合作,10次通过卫星向国内直播,引起极大的反响。赵忠祥游刃有余的节目主持能力,使美国同行不得不刮目相看,称许他是“中国的克朗凯特!”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科技与生活》节目从去年12月陆续播放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提供的《宇宙》、《二十一世纪》等科学系列电视节目.这些节目使我国电视观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也目睹了闻名于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的魅力和风采。沃尔特·克朗凯特在60年代成为美国电视界的巨星。这位满头白发、下颏丰满,说话略带密苏里州乡音的克朗凯特,给电视观众留下了和蔼可亲、可以信赖的“沃尔特大叔”的形象.他那平凡朴实的风貌自有一番风度,无数的观众倾倒在他的魅力之下. 1916年11月14日,克朗凯特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约瑟夫城。1937年24岁的克朗凯特进入美联社,供职1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投身于战地报道,为期二年。1946年,他又担任美联社驻莫  相似文献   

8.
汪玲 《视听界》2009,(4):103-104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制片人唐·休伊特把“anchor”这个词引入新闻传播领域时认为,应该“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连在一起,高度概括起来”。可见,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最早出现的时候,就与记者这个角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广播急切地需要记者型主持人来提升整体节目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娱乐、教育、服务各类节目的主持人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主持人,许多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ABC广播公司《夜晚简讯》主持人特德·科帕尔被评为“全美最聪明的人”;美国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五次当选“美国十大有影响的决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对社会的影响在美国排在第五位。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美国,但从先行成熟起来的美国同行身上,我们看到了新闻节目主持人那不同凡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克朗凯特这个被誉为“新闻良心”的电视新闻主持人,以其诚挚个性的报道方式博得美国无数观众的喜爱和依赖。他已经成为“独立、高效、有力、作为权力组织”的媒体的一种象征。克朗凯特代表的这种媒体状态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理想化境界,但又确实存在。他的去世激起了人们对“中国的克朗凯特”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
苏晓琼 《新闻前哨》2006,(11):51-51
一、魅力一个节目的完美展现虽然是节目制作群体努力的结晶,但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欢度世界杯》节目集播报、访谈、文艺表演,前方报道连线这类风格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基本素质、文化积累、专业知识、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敬业精神、前期投入都会给节目带来重要的影响。我们在直播中不加掩饰、无可逃遁地映射出自身素质和人格品性,也就是说这种大型特别节目中主持人的表现是得有“硬功夫”的。在直播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谈话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风险都得由主持人承担和处置,演播室现场主持人和嘉宾的接触方式、交流方式、学识修养、性格能力都渗透在“实打实、硬碰硬”的直播节目当中,主持人水平决定了节目的水平,影响着节目的风格。正如美国《60分钟》节目总编导唐·休伊特所说:“如果把《60分钟》节目比作一盘好菜的话,主持人的魅力好比调料,节目内容则是主菜。”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名称最早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唐·休伊特在1952年提出的。唐·休伊特是美国电视新闻界贡献颇大的人物。他在六十年代初发明的“并行剪接法”一直是今天美国电视新闻节目沿用的形式。所谓“并行剪接法”就是先由主持人出现报告一次节目内容提要,然后出现在电视新闻画面上,同时配有解说,中间时而穿插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人物采访,主持人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或电视传播中,出场为受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组织串联和传播信息的双重作用。主持人应是节目方针的体现者、节目演播阶段的组织者和主播者;他是节目的主要代言人,也是节目与受众之间感情与信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节目主持人这一名称,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片人唐·休利脱在1952年提出的。那时正值美国总统大选,休利脱提出设立节目主持人来组织串连其他记者发来的不同报道,并让老记者沃尔特·克朗凯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主持人(Anchor)这一称谓是1952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唐·休伊特第一次提出的。现在通常所指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在演播室现场组织串联节目内容同时又能亲自进行新闻报道,从头至尾在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电视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CBS的名记者和主持人,在CBS十九年的当家主播生涯中他创造了许多新闻史的奇迹,更在全美民意调查中当选最受信任的人与最有影响力的人。人们往往认为,美国媒体在越战中一直都站在坚持反战的立场,其实不然。在越战开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媒体对于当时白宫和军方宣称的美军在越南的节节胜利没有什么质疑。直到克朗凯特亲赴越南,发现情况完全不像政府说的那样,美军早已陷入泥潭,当他把自己亲见的事实告诉了美国民众,反战的声音才真正成为主流。所以,美国媒体开始质疑政府应当说源于克朗凯特的报道。正是由于他…  相似文献   

16.
一在美国,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的名字老幼皆知,家喻户晓。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75—1977年连续三年举办的关于美国领袖人物的典型调查中,他均当选为“美国十位最有影响的决策人”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位新闻记者。在这同一调查中,他还被选为美国电视界“最有影响的人物”。1972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著名人物的信任指数,即在公众中受信任的程度的调查中,克朗凯特遥遥领先,他的信任指数为73%,而美国参议员们的平均信任指数为67%,州长们的平均数为59%,而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为57%。曾有人预言,如果克朗凯特竞选美国总统,他肯定当选。但是  相似文献   

17.
李韧 《今传媒》2006,(12):22-23
2006年7月26日,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名牌栏目“美国大师”播出了新的一期节目,再一次把公众的目光投向享誉全美的知名主持人、记者沃尔特·克朗凯特。在美国新闻史上,克朗凯特是一个忠实履行新闻职业精神的传奇人物。重温其风云变幻的一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领略这位传媒大师的人格魅力和独特风范。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谈话节目起始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CBS的《60分钟》记者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他们关注世界热点问题、焦点人物,聚焦于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出身于新闻记者的克朗凯特、丹·拉瑟等著名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谈话节目时,节目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交相辉映,使得新闻谈话节目日臻成熟。可以说,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个性化。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是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这个40分钟的新闻杂志型节目播出伊始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是“开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1994年《焦点访谈》创办,从此关于各种社会生活题材的访谈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眼前,如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热线直播等。而这样的谈话类节目也成就了像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崔永元等一大批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其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主持风格,进入了我国寻常百姓家,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丹·拉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1988年2月初,该公司“晚间新闻”电视电目安排了拉瑟采访布什的实况节目。采访约十分钟,拉瑟与布什之间就“伊朗门事件”进行了唇枪舌战。美国的电视观众与政界人士对此表示震惊。本文是美国《新闻周刊》对这次采访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以严肃新闻娱乐化报道著称的当今美国身价最高女主播凯蒂·库里克(Katie Couric),最近被美国多家媒体“娱乐”了一回。她的一张宣传照被揭用PHOTOSHOP“减了肥”,美联社和《纽约邮报》等众多媒体纷纷对此大肆报道。假照片风波1957年1月7日出生,年近半百的凯蒂·库里克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她主播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今日》(Today)多年来在美国深受欢迎,收视率雄居同类节目榜首。最近,更由于年薪已达1500万美元的她毅然“跳槽”,坐上前不久离职的丹·拉瑟的“宝座”,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新闻主持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