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1988年,我校以“道德评价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德育的整体改革,强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学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评价及评价他人品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闵士强 《考试周刊》2012,(94):177-17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而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不但无益于社会且危害社会。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需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人手。我校主要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针对现状采取对策.申报了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在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并在全校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求 ,一般说来有两个方面 :一是掌握道德品质知识 ,二是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在这两个方面中 ,前者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 ,为后者明理导行 ;后者是将前者内化 ,即把知识转化成个体行为 ,使小学生具有优良的行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提高小学生的素质 ,为他们继续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 ,从学生身边的事抓起 ,注意调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针对性 ,扎实“五坚持”训练。一、坚持一课一练讲实效小学思品教材中 ,有许多课文…  相似文献   

4.
何玉梅 《考试周刊》2011,(29):215-215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主要是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每个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它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预期性目标。这种总体要求虽很全面.但却缺乏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一方  相似文献   

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新《义务育法》中“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创建城乡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德育质量和实际效果。全力做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 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教委专门颁发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行为领域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这是行为习惯教育的最终归宿。 我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断充实教育内容,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分步实施落实;校内外结合,强化行为习惯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小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高一代新人的思想行为素质,是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校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一、依据小学生行为表现特点,注重对行为规范教育序列化的研究从1988年秋季起,我校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科学化》的实验研究。首先,我们对我校学生行为表现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主要是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每个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它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预期性目标.这种总体要求虽很全面,但却缺乏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的过程漫长,且这种过程的持续性和阶段性是很明显的.总体目标不能对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作出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小学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差距,总体要求显然不适合低、中年级段学生的理解与执行.<规范>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不仅多而且难度高,从而导致<规范>实施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学生到毕业时,对<规范>还不甚了了.故而,要有效提高<规范>的实施效果,必须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小学生学制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倡导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开展小学生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章对德育视域下小学生的"三礼教育"进行研究,先阐述了"三礼教育"的含义,再提出"三礼教育"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最后提出德育视域下"三礼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应用:重视"三礼教育",指导教育实践;营造育人氛围,以"三礼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主题班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逐一的渗透,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文章围绕小学主体班队活动的开展,以养成教育作为主题,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提升养成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要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紧抓实王剑田对小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应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训练和生活指导三方面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要注意与《小学生守则》和《小...  相似文献   

14.
董永钰 《广西教育》2011,(28):9+43-9,43
学校德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以规范言行为主的养成教育。传统的学校德育在内容、方法、途径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鉴于此,我们于近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规划课题——“以活动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着力于探求一条新路,走出以往德育“要求高、内容空、方法死、评价虚”的误区,使德育成为外显的、具体的、贴近学生的、有丰富载体的实体,促使学生在“坐立行走、言谈举止、衣食住行”诸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德育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言行中。  相似文献   

15.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向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自然教学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6.
所谓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行为习惯养成是学会做人的基础,好的习惯将伴随学生一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从早做起。因此,班主任应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关爱学生以情明理班主任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启蒙老师,应全身心地去关怀学生的养成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了解学生,晓之以理班主任必须主动、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习惯,从学生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观察,通过和他们谈心、接触来掌握情况,把心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注重…  相似文献   

17.
张之娜 《教师》2014,(19):121-121
正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提出以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约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文明礼仪日益受到重视,开展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尤为重要。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此,研究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从小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一、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基本模式1.明理所谓明理 ,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道理 ,端正认识态度 ,进行内在激励。知是行的基础。“知之愈明 ,则行愈笃” ,利用晨会、班会、校会、课堂教学等多种机会 ,采取教师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 ,向学生讲清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道理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2 .导行对儿童的行为实践进行指导和组织 ,不但可以帮助儿童深化道德认识 ,形成技能技巧 ,还可以锻炼儿童的意志。如何引导学生实践 ?首先在设计行为实践情景时 ,必须考虑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行为所能达到的水平和他独立行为所达…  相似文献   

20.
陈锐 《四川教育》2023,(7):27-28
<正>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都市锦江区探索了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监测,以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区域德育研究的痛点、难点和突破点,针对性优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培养策略。一、数据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待提升锦江区基于全国德育监测指标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的品德发展水平关键指标,组建德育专家和监测专家研究团队,搭建德育监测体系,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