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布局的集中优化,形成规模效应,继而产生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产生"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产业集聚的优势,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扩大了组织的边界,形成集群外、集群内企业间、企业内三个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产业集群的劳动力池拥有更大的包容能力和吸引力,能够储存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文章揭示了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是一个动态形成过程,存在着初始裂变—吸引—共生—嵌入—自增强形成机理,并构建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模型,剖析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自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扬州软件产业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有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高层次人才匮乏、软件企业规模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发展重点、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整合企业资源等6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8,(1):63-65
养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小镇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型产业集聚模式,本文阐述了养老产业采用特色小镇模式发展的合理之处,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养老小镇联合体的新模式来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以更好地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路。本文对建立养老小镇联合体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并为政府和养老企业发展决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FDI行业集聚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某一行业大量聚集,不断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联系,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行业技术外溢并且形成行业创新网络体系的一种外部效应。本文从行业的角度对1999--2006年国内15个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计量结果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距。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FDI对于中国行业整体的集聚效应明显;第二,采掘业、制造业等9个行业集聚效应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这些行业已经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促进了相关行业技术外溢并且形成了行业创新网络体系;第三,农、林、牧、渔业等6个行业集聚效应为负,证明FDI在这些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显著的集聚效应。同时,也说明了这些行业吸收FDI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6.
金融中心形成的自然集聚过程与政府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体系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需求反应,另一个是供给引导.相对应,金融中心的产生也有两类截然不同的模式:自然集聚形成模式和政府推动形成模式.自然集聚过程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自然集聚过程形成的金融中心是市场经济长期自由发展的结果,其形成轨迹呈渐进式发展.政府推动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政府的态度与行为影响决定了市场主体的态度与行为.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政府承诺,政府立法,政府推动和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区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产业空间分布是从空间的角度发现、解释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属于文化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根据最新一期的北京基本单位调查数据,利用罗伦兹曲线、集中化程度指数、文化企业年产值的等值线图来刻画北京城区范围内文化产业现有空间分布状况。经过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其一,北京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明显,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内;其二,文化产业内各行业的集聚中心各不相同;其三,文化企业更多地分布在城区北部。尝试对形成上述分布特征的原因作出解释,并利用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理论对现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现有金融集聚理论为基础,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视角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需求诱致的渐进式金融集聚形成机制;二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集聚形成机制.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过程体现出一系列重要特征:即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特征;金融集聚的渐进式过程;金融集聚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中国金融集聚又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且以国际资本和国际惯例为导向.由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集聚的未来演进趋势将向着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形成模式发展;同时金融集聚过程的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显;金融集聚的形成将更多体现为政府参与的多重博弈,区域金融发展竞争加剧的未来格局.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产业集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若干问题,应鼓励产业集群推行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循环、企业之间生产过程循环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以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的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地理空间仍然是有限的;集聚循环经济将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形成机制;集聚循环经济效益原则是产业集群政策设计的重要原则;公司“废物”循环利用是公司空间扩张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按集群内企业的分工合作形式来划分,安徽纺织产业集群可分为水平集聚型和纵向集聚型。水平集聚型纺织产业集群是由生产或销售类似纺织产品并相互竞争的企业组成,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纵向集聚型纺织产业集群中,大量中小企业围绕核心大企业进行协作配套,大企业处于支配地位。一方面,处于准科层制下的安徽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共同的升级障碍;另一方面,不同分工合作下的纺织产业集群又有着各自的升级障碍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移植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通过文化移植,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同时文化移植也使得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表层性的肤浅的文化甚至是出现了虚假的文化现象。文化移植现象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存在,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加强,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我国研发活动中的这一积极现象,有其现实原因.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加强研发能力.企业竞争焦点的前移,导致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能力.此外,还可从理论上进行解释.技术成果市场交易存在缺陷,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能力.技术成果的定价受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困扰,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能力.不确定性的存在使不对称现象难以克服,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是组织生命力的基础。在影响公共部门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人力资源是公共部门首要的因素。尽管目前公务员报考火热,但是政府部门人才流失的现象仍然不能忽视。分析了政府部门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人才流失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发展仍受诸多因素影响,使得信息资源并不能实现完全共享。文章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英语教学机制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国普及英语教育已有近30年的历史,真正称职的英汉翻译人才还为数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机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我国各级的英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内容等方面探讨我国英语教学机制对翻译人才的制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信息技术创新再次兴起,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产生了许多新的东西。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用户的主力军,网络综合征、网恋的现象层出不穷,以及诱发的自杀等现象引起各界的关注。因此,文章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供高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其产生是成人教育教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制约着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动态过程模型(SME模型)出发,探讨了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教师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时,农村教育的“赔本”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教育本来既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种能提高人的未来收益的资本。但是在社会发展更加依赖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国农村又如何会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赔本”现象呢?本文拟就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原因作一系列解读,认为农村教育“赔本”现象,与我国延续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以及农村教育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汉语新词中出现一种充分利用原有词语的外在形式去表达新义的"旧瓶装新酒"现象。这种语言现象有多种类型。"旧瓶装新酒"语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从语言自身以及社会方面找到其原因。这种类型的新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或"隐退",或融入原有的词语中。  相似文献   

20.
当前投资过热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具体的材料和数据及相关理论,对投资过热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当前确实存在投资过热现象。造成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