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古代美术史上,绘画的职责就是如实描绘客观物象。如实的标准,就是要把物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简言之,就是要画得像真的一样。所以,无论中外,获得真实反映客观物象的高超技艺,一直是历代画家矢志不渝的最高追求。而要达到这一标准,除了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面对面描写以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用“栩栩如生”一词来形容一篇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好。栩栩就是“生动活泼的样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记叙类文章的核心是写“人”,人是万物之灵。人对于人最感兴趣。不同体裁的记叙类文章,对写“人”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点是共同  相似文献   

3.
这一期“我的故事”栏目中发表的几篇文章,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阳光”这个词。“阳光”本来是名词,意思是“太阳的光芒”,可是最近这些年,人们常常把它当作形容词来用,比如“阳光少年”什么的,意思是“像阳光一样明亮、灿烂”。名词当形容词用,这是常有的事,很正常。那么这几篇文章怎么被我想到了“阳光”这个词的呢?那是因为这些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态就像阳光一样明亮、灿烂,不由得使我的心情也明亮、灿烂了起来。其实,这几篇文章所写的都是所谓“倒霉”的事。那么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些作者真的怀着一种“倒霉”的心情来给你讲起这些事…  相似文献   

4.
逼真和如画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  相似文献   

5.
我从电视上看到月亮姐姐教小朋友用蔬菜做“小绵羊”,做得像真的一样。我和妈妈也决定动手做一做。  相似文献   

6.
<正>句子可以写得很简单,如“好”“可以”“我爱你”,几个字就把意思表述明白了。句子也可以写得不那么简单,如“我从心里认为她人很好”“他明确地告诉我可以”“我会像爱我的兄妹一样爱你”,较前面几个简单句就复杂了,同时也将内容表述得更具体。如前面的“我爱你”和“我会像爱我的兄妹一样爱你”,前者可以用于好多场合,后者补充后便具体到“兄妹之爱”。  相似文献   

7.
高颂民 《现代语文》2008,(2):110-110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句中的“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教参均释其为“酥油,从牛羊奶中提取的脂肪”(人教版所释同上)未妥。这种解释当然是有所本的,《辞海》和《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即均将该句中的“酥”释为“酥油”。但并不能因此就证明韩诗中“酥”就是酥油的意思。上述工具书中,“酥”除有“酥油”(名词)这一义项外,还有“酥软”等形容词词义。从全诗的意境上看,“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酥”当是“酥软”的意思。该句作者意在表现京都大地在早春连绵细雨的润泽之下,原干燥的土地松软得发酥了,作者用一“酥”字是想表现诗人寻春时脚下对春天的感受。如果将“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酥”理解为酥油,该句当译为“天街经过春雨的润泽变得像酥油一样了。”如果满街都像酥油,岂不要滑倒许多人吗?从全诗看,“天街小雨润如酥”是一个比喻句,“如”是喻词,“酥”是喻体。通常情况下,人们作比都是用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生疏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轻灵而自由。”查原文,这句中的“形式”为“形势”。可能是选编者想改为与“本质”一词相对应的词语,抑或其它原因,改“形势”为“形式”。这样,恰好改动了原词的准确性。“形式”一般指表现方式,如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等。“形势”指地势或事物发展的状况,显然文中用了地势这意思。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树木“把小屋遮掩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露出“建筑的线条”,“像鸟一样……。”因而,这里用“形势”指小屋露出的外形(形),和它所占据的地形势(势),表现出的姿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若用“形式”,就无法表达出这些内涵。再从“本质”一词来看。“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哲学名词。显然,文中用的不是这个意思。文中的“本质”应理解为“孤立地”“单纯地”。整个一句可理解为:单纯  相似文献   

9.
学会打比方     
要把一个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少不了要用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明喻,其公式为甲(被比喻事物)像乙(用来设喻的事物),可用“如”、“若”、“好比”、“似的”、“仿佛”等词作比喻词。二是暗喻,其公式为甲是乙,不用比喻词,而用“是”(成为、成了)表比喻之意。三是借喻,这种比喻形式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现,也不需要比喻词“像”或判断词“是”,而直接用设喻的事物乙来指称被比喻事物甲。例如: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明喻)春天是美丽的姑娘。(暗喻)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10.
谈“精彩”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道:“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年轻时代就塑造定形,难于精彩了……”我们这代人真的是难于精彩了吗?我真的难于精彩了吗?回首往事,当我还是无知孩童时,奶奶告诉我:“你要像某某一样好好读书,将来得个状元。”于是我知道要读书,  相似文献   

11.
彭晔 《语文知识》2001,(8):37-3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看戏》一文课后练习五第3小题如下: 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了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说说“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这两个比喻的异同。对于上述题目,我们认为“这两个比喻”的提法有些不妥。因为“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并不能算作比喻。我们都知道,比喻是用乙事物来说明描写甲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喻可分多类,其中单明喻就有多种形式,常用格式有“(好)像……一样”“(好)像……似的”“仿佛……一样”“跟……一样”“同……一样”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以上格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子很多: ①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  相似文献   

12.
任何行业和领域,只有学得够精够深,才能成为内行,成为强者,英语的学习也是一样。精、深,就是学通,学透,学彻底。据《牛津英汉汉英双解词典》,“Learn”的意思是“togain knowledge or skill from experience, from being taught”;“Study”除了“gaining knowledge from books or experience”这层意思,还有“considering or examining sth in detail”的意思。本文提倡的“Study”即强调第二层意思“细致考虑、研究”,是高于学习的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13.
“Therebe”和“have”都可作“有”讲 ,但含义和用法各不相同。Therebe(is ,are)结构强调“存在”这一意义 ,表示“某地 (某时 )有……”的意思。如 :There′sapictureonthewall.;而“have”强调的是“所有” ,“占有”“拥有” ,表示“某人某物有……”的意思。如 :Ihaveapen .。A .be和have要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说来 ,be动词后若是可数名词 ,be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要根据可数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来决定 ;be动词后如果是不可数名词 ,尽管有some ,muc…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爷爷说过 :“自己有了一种经验 ,一 种意思,觉得它和 寻常的经验,寻常 的意思不同或者特别 亲切,值得写下来……这才提起笔来写 文章。”这就是 教导我们 写文章要注意创新,决不能简单地模仿,要进行独创性的 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极平常的事物 在自己笔下放出新的 光彩,文章才会生动吸引人。写日记何 尝不是如此,如 果老是拼 拼凑凑 写得像 流水 账一 样 ,自 己也 感 到“食 而 无味 ”,那便 失 去了写日记的意义。那么,日记 怎样才能写出滋味呢?请你不妨 先读一读 重庆巫山县西坪小学向宇行同学的 一篇日记—— …  相似文献   

15.
做叶贴画     
我先想怎么才能把叶贴画做得像真的一样.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情景,那个人用美工刀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  相似文献   

16.
作秀作秀一词源于港台,后进入内地。该词由英文名词“show”加上中文动词“作”混合而成,原始意思是表演。其派生词还有“模仿秀”、“时装秀”、“脱口秀”等。作秀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炫耀”、“虚情假义”、“做给别人看”等。一些电视台中常有模仿秀、脱口秀等栏目,如“四大天王”被人模仿得惟妙惟肖,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也是一种“脱口秀”。  相似文献   

17.
作秀作秀一词源于港台,后进入内地。该词由英文名词“show”加上中文动词“作”混合而成,原始意思是表演。其派生词还有“模仿秀”、“时装秀”、“脱口秀”等。作秀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炫耀”、“虚情假义”、“做给别人看”等。一些电视台中常有模仿秀、脱口秀等栏目,如“四大天王”被人模仿得惟妙惟肖,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也是一种“脱口秀”。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课本第三册87页在给成语“惟妙惟肖”释义时,将“惟”注为“特别”。这是不对的。我查阅过《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没有见到这样的解释。“惟”可以作副词用,但不作“特别”讲,而是“唯独”、“只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惟妙惟肖 妙,美好;肖,相似。多形容艺术手法高妙,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常与“画、写、描绘、刻画、模仿”等动词搭配。如:  相似文献   

20.
我是多音字“相”。我有个读音与“像”相同,意思与“像”的意思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日常生活中有些马虎的人常用“像”来冒充我。如:大街两旁的不少招牌上醒目地写着“××照像馆”。“照像立等可取”的广告也随处可见。这对我的误解也太深了吧。其实,我通常是指“样子、容貌”,应用的范围也较广。如:人们吃饭时的样子称“吃相”;占了便宜会流露出“得意相”;受了气的样子是“苦相”;闹出笑话是“出洋相”;容貌英俊称“相貌堂堂”;把容貌、样子拍摄下来是“照相”。“像”是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像、塑像等。但是,没有我这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