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一光的短篇小说《狼行成双》以两只狼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他们”的生存遭遇及双双赴死的悲壮结局。作家试图通过狼的视角,来反观人类自身。作家以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现了对生命存在、人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影视报刊中所看到的狼通常都是狡猾凶残的,尤其是蒲松龄笔下的三只"狼",更是被刻画得阴险狡诈。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把心狠手辣的人比喻成狼,说他们是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中山狼等,而《人狼情》中的八只狼却是那么可爱和充满灵性:它们因饥饿而来,却在吃饱喝足后,出于"报恩和感激"帮助陷于雪地的车中人衔树枝、打眼、扒雪,直至汽车顺利到达山顶。  相似文献   

3.
蒲氏《聊斋》之《狼》作为一篇传统篇目,一直是教材的经典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记得我在初一学《狼》时,一个离校20年的村民邻居先我流利地背下了这篇课文,之后对着我微笑。那一刻我只觉得该文内容简单,讲了一个人杀了两只狼的故事,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非背熟不可。经老师讲解我更懂得了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一直到课余,心中还痛惜“狼吃小羊”故事没有出现一个手执钢刀的牧羊人……我们人类最伟大,恶狼坏人该杀光。是狼务除之情自那时便深植心田。后来陆续读了《中山狼传》、《敬畏生命》及《野狼滩》,还看了部名为《野狼谷》的影片。总之,狼性未改,我心不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怀念狼》与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关于"人狼变形"的广泛呈现,在有关的"变形"作品的解读中,占据了极具特殊的地位。两部作品中的"人狼变形"虽然呈现出变形特征和创作主旨的某种相似性,但也在东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中体现出了人狼变形文化和人狼变形艺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6.
任佳怡 《英语沙龙》2014,(11):40-41
2009年,被誉为当代英语小说界最高桂冠的英国文学“布克奖”授予一向不被看好的历史小说——由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创作的《狼厅》小说中既还原了恢弘而富有质感的历史场景,又雕刻出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都铎热”。《狼厅》己由30个国家引进版权。堪称“史上最畅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7.
[创意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8.
置《怀念狼》于当下的写作环境中考察,它有媚俗之嫌;置它于贾平凹创作历程中考察,它体现了作家由实而虚的创作趋向,它的“寓言”性质的获得与写实精神和现实批判意识的丢失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9.
孟宪红 《现代语文》2010,(10):147-14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是李白的《蜀道难》。其中对"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两句诗的课下注释是:"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或,倘若。匪,通‘非’。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这样理解比较曲折隐晦”,  相似文献   

10.
谈《狼》的艺术形象齐振信蒲松龄的短篇小说《狼》在古今中外众多描写狼的寓言、小说中独树一帜。这不仅是因为它告诉人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人,不应姑息退让,要敢于拼搏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而且还在于它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屠户和狼。先说狼。作品...  相似文献   

11.
邓一光的短篇小说<狼行成双>以两只狼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他们"的生存遭遇及双双赴死的悲壮结局.作家试图通过狼的视角,来反观人类自身.作家以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现了对生命存在、人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怀念狼》这部小说继续展示了贾平凹的新追求 ,浑厚、从容的叙说背后是深切的忧虑。贾平凹或直接铺陈 ,或凭藉隐喻、象征 ,刻意展示人类的危机 ,同时又通过以“西游”模式叙述的一路灭狼的故事暗示人类的危机无法拯救。此外 ,作家在小说中尝试的整体象征方式和贾平凹式的“装神弄鬼”亦深可玩味。  相似文献   

13.
对于狼,我一直是心怀恐惧的,尽管自己从没亲眼见过狼。因为从小到大,听多了有关狼的凶狠、残忍的故事。可读了这篇《我是狼》,突然发现我们人类像极了那只狼,不由生出几多同情和肃敬。狼是没有家的,它一生都在流浪中渴望找到那属于自己的、温暖舒适甚至漂亮幸福的家,然后在家里“恣意的长啸、温柔的嬉闹、欢畅的  相似文献   

14.
<正>《狼》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收录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所以《狼》从体裁上来说是一篇小说。很多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基本上按照小说三要素来展开,即按照"遇狼——惧狼——防狼——杀狼——笑狼"的线索来梳理故事情节,然后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进而分析文章的主旨,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样的设计太过生硬,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开放性,类似于"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狼  相似文献   

15.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凭借其长篇历史小说《狼厅》荣获第41届布克文学奖。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了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为生育王储而与凯瑟琳王后离婚又迎娶其第二位王后安妮·博林的故事。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该部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读着蒲松龄的《狼》,你是不是只觉得屠夫机智勇敢?其实换个角度来读,你会发现狼是很聪明的。毫无疑问,狼是本文的主人公,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狼,将狼的智慧描写得淋漓尽致,不少读者却被作者文末的议论迷惑住了,狼成了被谴责的对象。其实教材中的《狼》是节选,文末的议论也只是就这一件事的议论。文中三则故事,都是狼和屠夫斗争的故事,故事的结局都是以屠夫的胜利而告终。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三个故事都是屠夫胜利,就归纳出:“人是一定能战胜狼的,因为人有狼不具备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倍速学习法·七年级语文下册》),细读全文,这个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单看节选文段末的议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似乎蒲松龄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其实狼(三则)文末,作者还有一段议论:“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也可用也。”意思是说,若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夫身上;那么屠夫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作者蒲松龄想表达的真实意思,能战胜狼的,也只能是这些残忍的屠夫,其他人未必能战胜。大千世界的人并不都是屠夫,残忍的屠夫也不能作为人的代表。所以说人是一定能战胜狼的,未免有点儿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学作家中,贾平凹惯于不断尝试新的创作内容和形式,然而从他早期的改革小说到1993年出版的《废都》,再到今天的《怀念狼》,他始终关注于人类存在的境遇,体现着深层次的人关怀精神,而这种人关怀又是建筑在对各种现实生活秩序以及人的种种欲望本质进行讽喻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8.
《怀念狼》这部小说继续展示了贾平凹的新追求,浑厚、从容的叙说背 后是深切的忧虑。贾平凹或直接铺陈,或凭藉隐喻、象征,刻意展示人类的危机,同时又通过以“西游”模式叙述的一路灭狼的故事暗示人类的危机无法拯救。此外,作家在小说中尝试的整体象征方式和贾平凹式的“装神弄鬼”亦深可玩味。  相似文献   

19.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描写人被"异化"的杰作。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变形记》是比较特殊的,其总体荒诞却细节真实。本文所谈及的是笔者对这种看似荒诞却处处显真实的推陈出新的写法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怀念狼》虚拟了一个有关商州狼的灭绝和人的衰颓的故事,这一虚构中着重展示的一段旅程及旅程中所涉及的人物莫不与《西游记》存在着诸多相似和内在关联,在互性解读中,我们可以对两部小说各自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解决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