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研究女性文学的论著比比皆是,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是女性意识的发展,本文以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论述了女性文学对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五四女作家群体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体现在三方面: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对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困境的揭露,女性群体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3.
由于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理论背景的界定,因此关于“女性文学”的内涵,目前文学研究评论界有四种观点。观点二的唯性别论、女性题材论和观点四的唯性别论、女性意识论占大多数。笔者认为女性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人物的作品均称之为女性文学;狭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并称之为女性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前后开始,现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发展开来,从起初的隐晦而不违封建礼教,到大胆追求女性意识的独立,最终在建国之前开始消解。这种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显现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女性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5.
弹词作为“女性文体”的特点表现在作者、接受者、传播者、内容、形式等五个方面。弹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多方面的,而尤以女性的参政意识最为突出,这与中国的文学传统、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等因素密不可分,对后世的女性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开始在女性独立意识和价值观上进行探求。一代文化先驱的最初觉醒确立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基本主题,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女性文学的必然起点。  相似文献   

7.
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书写的权利到现代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力,这个过程是印度女性重新审视历史、现实和自我的过程。以历时性的角度,结合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的特点,印度女性文学历经的"沙门"时代女性文学书写的开端、南印度桑伽姆时期的发展、19世纪民族独立斗争的艰难书写和20世纪女性文学书写的繁荣,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印度女性的话语意识,她们的文学书写集中表达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的界定依据应为是否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因此,女性文学专指女作家创作的体现自觉而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反映女性生活、情感与体验的现代文本.女性文学在新时期主要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学中"人"的意识的自学以及女权主义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活跃而产生并逐渐形成高潮.新时期女性文学所走过的是由"人"的自觉到"女人"的自觉与强化.成熟的女性文学应该纳入人学理论框架中去思考与创作,它所提供的应该是女性自身和人类的双重信息,性别意识淡化与超越应该是女性文学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性文学写作的传统源远流长.而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女性文学则始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得以凸显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觉醒.简·奥斯汀开拓了女性主体意识的那方蓝天,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变女性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夫人则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强调女性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乔治·艾略特从心理道德的角度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力求女性不被自身消解,最后走向人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徽州妇女文学作品中,蕴含难得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学活动中的平等意识、女性的自我映射与同性关注、抒发女性情感与生命体验、对男女不平等和女性生存困境的喟叹与反思这四个方面。这些女性意识既体现出清代女性文学的时代共性,又具有徽州地域文化的特性,对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奠基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美华 《文教资料》2007,(14):95-97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英国涌现了许多出色的女性文学家,打破了传统文学中以男性为主的局面。本文以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世纪女性文学繁荣的成因,并以文学中女性意识为研究视角,解读了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即女性意识的萌发、觉醒到变化和冲突,再到女性的内在困惑,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台湾女性文学自50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的中国传统型女性文学,着重表现对传统意识的屈从;60年代的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性意识的反叛;70年代的新女性主义高扬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主体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新生代中的女性作家,又突破叛逆者模式,走向自我意识的独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现象,将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女性文化建设对接起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湖南女性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强化本土意识、凸显女性文化特色和体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长期被男权压迫的女作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还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现代女性文学的突出标志是女性意识的凸现。然而,在长达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倾斜与补偿。本文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从时代女性自身意识觉醒等方面来探讨各个时期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发展与演变,进而把握整个时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作品是不是女性文学,这些年她本人与研究者总是各说各话.本文认为拂去表面化的东西,王安忆的小说中表达得仍然是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与立场.这种意识与立场反映了当代语境下新时期女性对于生存、家庭、情感的认识,只是因为她的作品追求一种温柔的坚强与优雅的孤独,所以在更现代性、时代感与现实性的同时还显示出鲜明的女性化气质,与其他女性文学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
张森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169-171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它标志着其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受传统意识的限制,20世纪20年代女性文学呈现出觉醒与迷茫、反叛与皈依、希望与失望并存的独特现象.本文试图探求这一景观及其现象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女性情谊”为视点,记述新时期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复苏的女性意识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双重作用下的发展沿革,指出文本中女性叙事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并进而阐释产生局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