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我们对20例经头颅 CT 确诊的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了反复腰穿放血性脑脊液(CSF)和椎管内注射氟美松疗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们在1994.1~2000.11月收治了脑血管病继发癫痫4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4.6岁。 1.2 继发性癫痫的脑血管病分类及癫痫发生时间:脑梗塞16例,脑栓塞4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在30d以内的有20例,占  相似文献   

3.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后脑损伤的机理 ,总结其CT征象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为临床采取及时而准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经我院临床确诊的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片 4 3例 ,分析其CT特征表现。结果 :4 3例均为足月产 ,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缺氧体征 ,阿氏评分 3~ 6分 / 1min ,于发病 2h~ 2 2d行CT检查。影像学表现 :4 3例患儿双侧脑实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密度减低区 ,占 10 0 % ;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占 2 1% ,其中 ,发生于右颞部 1例 ,后纵裂池 8例 ;管膜下出血 1例 ,占 2 .3% ,并破入侧脑室。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依靠临床诊断 ,影像检查可以发现脑损害的程度范围及是否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脑组织发生缺氧时 ,随着时间及乏氧程度的进展 ,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因此 ,对临床怀疑及已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为脑动脉瘤破裂、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较少见的原因有各种血液病、脑膜炎、脑肿瘤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因出血破入脑室内或穿破皮层而至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本院神经内科自1979年至1985年的7年期间,共收治了5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4例占本院同期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14例总数的38.5%。说明老年人患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非罕见的疾病,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本文提出50岁以上的病例作一临床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5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脑脊液改变进行了资料分析,并讨论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肠破裂是腹部外伤的常见的腹内脏器伤。我院自1985年6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外伤肠破裂30例,采用手术加甲硝唑腹腔、切口冲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24例,女6例,年龄8岁~S65岁,平均年龄31.2岁,住院7~32天,7~10天26例,15~25天3例,25天以上1例,平均住院天数10.7天。 腹部撞冲伤18例(60%),挤压伤6例(20%),刺伤2例(6.7%),跌伤4例(13.3%)。全组开放性损伤3例(10%),闭合性损伤2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80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体征不典型,很容易忽视,预后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更好地认识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在护理上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资料分析入手,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文献,从7个方面对20例诊断困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容易误诊的原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讨论。对不典型以及特殊原因起病的SAH病人,老年人的SAH、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的SAH病人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常见病 ,临床上常因缺乏典型症状而误诊 ,2 0 0 0 .11~ 2 0 0 2 .10月 ,我科共收治了 6 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其中 12例曾经误诊 ,本文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误诊的 12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7岁。全部为住院病人 ,误诊时间为 2~ 5d ,后均由头颅CT见蛛网膜下腔或脑池脑裂内高密度影及腰穿获得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而确诊。1.2 误诊情况 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疼 5例 ,神经症3例 ,高血压 2例 ,椎动脉供血不足 2例。痛性眼肌麻痹 1例。2 误诊类型及原因2 .1 误…  相似文献   

10.
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基底节区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中以壳核及丘脑部位出血为多见。而尾状核头部出血相对较少见,临床上单纯根据其病史和略有的体征很难作出正确诊断,或经常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自从CT用于临床,对其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我们收治的20例尾状核头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报告5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21%,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大多数病人为车祸致伤,伤后立即持续昏迷,CT显示无占位效应的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以及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改变。本文结合文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较为常见,笔者遇64例,其中有3例系盘状角膜炎,均为单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女3例(4.7%),男61例(95.3%),35-45岁24例,46-55岁26例,56-65岁14例。 1.2 树枝状角膜炎61例,其中有3例为复发性;盘状角膜炎3例。 1.3 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本文总结了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采取有效治疗,预防再出血是必不可少的.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起病突然、病情危重、表现复杂的疾病,做好出血期护理对预防再出血、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并不困难,而老年人SAH发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体征往往不典型,易误诊。本文对20例60岁以上老年人SAH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1.1 以肢体麻木、单瘫或偏瘫为首发症状,初诊为脑血栓的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部分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为探索病因明确诊断,对我院1995.4~2000.4月5年间就诊的PMB病例进行病理检查,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年龄患者就诊年龄46岁~79岁,平均年龄58.23岁,其中46~50岁30例,50~60岁57例,60~70岁62例,70岁以上17例。绝经年龄最小39岁,最大57岁。自绝经到初次阴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儿童眼外伤中眼球裂伤不少见,其中以角膜裂伤为多见,现将我院1996年以来治疗的56例儿童眼球裂伤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9例(70%),女17例(30%),1~6岁36例(64%),7~13岁26例(36%)。  相似文献   

17.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老年甲亢心),由于其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8年12月确诊3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1-78岁,大于60岁者22例,病程半年至10年,<1年3例,1—5年17例,6—10年1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池放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腰大池穿刺放液配合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方法(简称腰穿组)和大剂量甘露醇降颅压方法(简称对照组)治疗,观察颅内压变化及病程。结果:腰穿组降颅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程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腰池穿刺放液配合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方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88~1998年,共收治原发性腹膜炎80例,其中成年妇女76例(95%),误诊48例(63.2%),误诊手术46例(60.5%).其发病率高、误诊误治率较高,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15岁,年龄分布:<20岁6例,21~40岁56例,41~60岁10例,>61岁4例。已婚64例,未婚12例中5例有性生活史。28例明确诊断,48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急性附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日本脑卒中死亡率在世界最高,在美国仅次于冠心病、肿瘤,列第三位。在急性脑血管中,闭塞性脑血管病死亡发病率远比脑出血者高。据KUV ZKI,氏统计,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率为62%。Gvoch氏等报告683例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占75%,而脑出血占7%,蛛网膜下腔出血占5%,北京、河北等临床报告,皆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呈逐年增加趋势,有的占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78%,我院1996年,共收住院急性脑血病93例(其中不足14小时者未列入统计),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