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色盲的优势     
红绿色盲是色盲中最普遍的一种。这种色盲的人很难分辨红色和绿色,所以最好不要开车,因为他们很可能在红绿灯面前不知所措,搞不清楚该走还是该停。人的视网膜负责对不同颜色光线做出反应,红绿色盲之所以无法识别红绿色,是因为视网膜中的锥形细胞里的三种色素中的一种出了问题,这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对于绿色盲的人来说,基因突变改变了视网膜中对绿色光做出反应的色素,使视网膜难以感受到绿色光,而更易感受红色光;而红色盲的人则反之。色盲的人常常感到非常沮丧,有的科学家却劝他们不必如此,因为他们的眼睛跟别人不一样,他们看到的是另外…  相似文献   

2.
人的视觉系统能辨别波长在750~380毫微米的可见光谱,在明亮的地方,正常的视觉可以分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种辨别颜色的能力称为色觉。当人的视力对可见光谱中,部分或全部颜色不能分辨的时候,便称为色觉异常,俗称色盲。色盲不容易自己发觉,往往通过身体检查,或发生交通、生产事故才发现。色盲可分先天和后天两大类。“色盲”一般指先天性而言。先天性色盲以红、绿色盲与红、绿色弱最  相似文献   

3.
色盲也称为色觉障碍,是指由于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内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以致缺乏辨别某种或某几种颜色的能力。比如不能分辨红色者称为红色盲或第一色盲,在光谱上红色部缩短,绿色看成黄色,紫色看成蓝色;不能分辨绿色者称为绿色盲或第二色盲,在光谱上绿色被看成灰色或暗黑色;不能分辨蓝黄色者为蓝黄色盲,又称第三色盲,整个光谱中只能辨别红绿两色;还有一种完全不能分辨颜色,称全色盲。七彩世界在其[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看黑白电影一般,仅有明暗之分,◆百而无颜色差别。这是色觉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但患者非常少见。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而对…  相似文献   

4.
<正>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一直被"老虎皮毛的颜色为什么是显眼的橙色"这个问题所困扰。因为在森林绿色背景的衬托下,这种颜色更加引人注目。现在,科学家可能已经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奇特的色彩尽管老虎皮毛的颜色在我们看来十分显眼,然而计算机模拟显示,作为老虎的主要猎物,鹿看到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人类有正常的颜色视觉,能够看到红色、蓝色和绿色。而鹿像一些人一样,患有红色色盲,老虎皮毛的橙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颜色"这种东西,存在的只有不同波长的光波。所谓色觉,就是对光波的感觉。我们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看清物体,这叫视力;二是感觉颜色,这叫色觉。一般人的眼睛都有这两种功能,但有些人视力虽然很好,能看得很远,色觉却很弱,对颜色辨别不清,甚至对颜色全无感觉,他们的世界只有明暗之分,这种叫全色盲。色觉依赖于颜色感受器严格说来,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颜色"这种东西,存在的只有不同波长的光波。在我们眼睛的视  相似文献   

6.
色盲妨碍某些人从事一些关键性职业,也会使这些苦恼的人丧失宝贵的美感。一位色觉专家阐述了正常人对颜色的敏感度,并描述了三种基本的色觉机制中的特有畸变是如何导致对“红—绿”和“黄—蓝”的混淆以及全色盲。  相似文献   

7.
糟糕的遗传     
我们与父母的基因仅有0.1%不同,正是这0.1%,造就了包括血型、眼睛颜色等在内的300万个不同遗传特征,彰显了一个人的独特性。但别忘了,我们还有99.9%的基因和父母体内的完全相同。孩子与父母总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尖下颚爸爸所生的儿子,10个中就有9个是尖下颚,还有高矮胖瘦、肤色深浅等,都与遗传有关。不幸的是,遗传并非都是好的,很多疾病就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哪些疾病或缺陷是最容易遗传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在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鸟类则不然。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蜻蜒对色的视  相似文献   

9.
色盲指示灯     
色盲、色弱的人不能成为驾驶员,这是国际上一个不争的共识,北京一名小学女生发明的“色盲指示灯”可以解决色盲开车这一国际难题。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春天,一些基础分子生物学家互相打赌,试图预测DNA测序完成后在人类基因组中所能发现的基因数目。那时估计的基因数最高达到15.3万个。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人类要产生大约9万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因此我们需要至少同样多的基因来编码它们。并且考虑到我们人类的复杂性,我们应当比只有1,000个细胞的圆形蠕虫——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有19,500个基因)和玉米(有40,000个基因)具有更庞大的基因分类。  相似文献   

11.
做过变色游戏的同学都知道.黄色和蓝色加在一起会变成绿色.绿色和蓝色加在一起会变成青色.红色和蓝色加在一起会变成紫色。 我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不同的颜色加在一起会变色,那同样的颜色加在一起会更深么?比如,黄色加黄色会不会比原来更深一点。  相似文献   

12.
你问我答     
《知识窗》2010,(1):61-61
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 变色龙改变体色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交流.并不只是为了进行伪装。变色龙通过变成绿色、蓝色、黄色、红色、棕色、白色或黑色.彼此进行交流。与人们的普遍观点相反.变色龙并不只是简单地根据周围环境改变颜色.而是通过体色展示它们的心情和态度.例如表达它们交配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正>还记得今年年初网络上一条裙子所引发的热议吗?有人说是白金色的,有人坚称是蓝黑色。许多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并不是色盲,为什么看到的颜色却如此大相径庭呢?色彩,可以说是人的眼睛与光线"共舞"而在大脑中的反映,下面就是一些关于色彩的有趣知识。1.蓝黑与白金:眼睛如何被欺骗?针对这条裙子的颜色,网上投票调查显示,近3/4的人选择了"白色和金色",其他则主要选择了"蓝色和黑色"。多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多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西班牙的  相似文献   

15.
正流言:红色能激怒公牛,这种观念来自斗牛场,且早已深入人心。事实真是如此吗?真相:科学家发现,牛的视网膜上有两种视锥细胞,一种视锥细胞接收的光的波长介于红色光和绿色光之间,与人的红色感光色素极其接近,只是敏感的波长稍短;另一种视锥细胞可以感受蓝色光,比人的视锥细胞感受蓝色光的波长要长。由于先天缺乏感受绿光的视锥细胞,牛的视觉和患有绿色光敏色素突变导致的红绿色盲患者类似,即可以区分长波的红光和短波的蓝光,但对长波区内部的光却缺乏分辨能力,因此红色、橙色、黄色以及绿色对牛来说只是不同深浅的一种颜色。  相似文献   

16.
眼睛的颜色     
许多人喜欢根据某人眼睛的颜色来判定他的性格和一些固有的品质。其实,一个人眼睛的颜色与其遗传基因有关。眼球是眼睛最主要的部分,它还包括角膜、晶状体、虹膜等重要的结构。眼球的最外层是角膜,它的后面是由血管、有色细胞组成的血管膜。紧贴在眼球晶状体外面的是虹膜,就是它决定了一个人眼睛的颜色。它的一个深层面里有许多特殊的细胞——含黑色素在内的色素细胞,这一点我们可以透过角膜看到。所有的人一出生就有一对淡色的眼珠。但是,当眼睛里出现黑色素酶时(一般在儿童2~3岁),人眼睛的颜色就开始形成,之后便固定下来,终生不变。细胞…  相似文献   

17.
林泉 《百科知识》2010,(9):39-40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绿色星球,在它上面生长的植物多以绿色为主。很多人在科幻电影中都见过五颜六色的外星植物,但是真实的外星植物谁也没见过。也许你会想,如果有一天宇航员能在其他星球上发现植物,它们又会是什么颜色呢?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其他星球上的植物可能比地球上的植物拥有更为缤纷的颜色,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些人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不傻,而是患有道尔顿症,即色盲。道尔顿?他不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近代原子核理论的创始人吗?没错,同时,他还是色盲的第一发现者哦。1794年,28岁的道尔顿为了给妈妈祝寿,特意跑到百货商店准备购买一件令老太太称心如意的礼物。商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买什么呢?他看了一圈,精心挑选了一双很高级的袜子。他想,妈妈看到这双袜子肯定会高兴的,便一溜烟跑回  相似文献   

19.
颜色无处不在,颜色使我们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也带给人们赏心悦目,持有不同文化的人对不同颜色有不同理解,这就使得颜色的符号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的语用意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0.
知识基因探索(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八讲知识细胞 在探索知识基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体系中理论、学说、主义等在其结构和功能上与生物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生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一般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和核心,细胞质为无色透明、半流动的弹性物质.它在细胞中不断流动,运送养分,运走废物,维持细胞的生命.而科学理论、学说、主义等也有一个内核和外围成分.内核由一系列知识基因和知识DNA组成,相当于生物细胞核.外围成分由一系列限制条件、适用范围和辅助假设组成,它用来保护科学理论的内核,维持或延长科学理论的寿命,相当于生物细胞质.因此我们把科学理论、学说和主义称之为知识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