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主体性认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师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撑,没有对新课程的透彻理解,就很难真正走进新课程.为了使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当务之急还是要促进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的教育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还应确立教育即服务、教学即交往、课程即生活、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 ,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我通过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 ,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 ,摸索出了一些做法。一、新课程突出了师生平等的地位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使我转变了往昔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使我知道了“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这就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 ,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1 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 :“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 ,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  相似文献   

4.
林鑫 《考试周刊》2010,(57):186-187
1.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应用背景1.1新课程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生物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理念明确要求:生物课程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要面对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同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有新的教育理念,要达到新课程的预期目标,必须加强对教师的课程理念、综合课教学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实现分科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契机,通过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反思研究,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教学改革之"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与地位如何转变"——这一新课程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应该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打开《走进新课程》,翻到第四章,答案清清楚楚地写在那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的课程需要,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的教师说:“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反映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心态.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洗心革面”.洗心,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刘羽中 《考试周刊》2010,(54):215-216
现代教育是依托在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之中的,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从中去体现新课程精神。只有抓好目标设计、内容优化与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转变,作为培训者也要应势而变。理念转变的核心内涵在于领先,培训者要成为理念领先者、传播者,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领路者。培训者又是研究者,是培训课程的开发者和探究者,培训者要拓宽研究视野,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质量取决于培训者的效度和参与水平。提倡培训者专业发展,构建专业发展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有的老师说:“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反映了老师走进新课程的心态。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洗心革面”。洗心,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2.
领悟新课程理念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然而,转变教育观念并非一句空话,它应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去实现和完善的基础。教师要适应课程的需要,要与新课程融为一体,必须转变和准确定位目前的角色,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课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教师头脑中的旧有理念。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没有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正好为教师理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程的改革前提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黄翠艳 《考试周刊》2012,(87):52-52
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的是,新课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面对新的课程理念,语文教师首先要构建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体系,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课堂面临着多重挑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许多教师已接受了一些教育新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进行实或。新课程与传统教育现念有所不同:新课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转变。面对这样新的课程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构建自己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们一道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和生态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等的提出,使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课程理念的执行,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因此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定位,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主体性认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师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撑,没有对新课程的透彻理解,就很难真正走进新课程。为了使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当务之急还是要促进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几种意识。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把人的充分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也渐渐走进了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旧的教育观念。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张扬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已经成了教师们的共识,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以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全身心地真情投入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可是,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或者以新课程理念为幌子,在教学中出现了种种不作为现象。  相似文献   

20.
邓佳 《学周刊C版》2010,(6):137-137
眼下,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全面展开,它不仅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较传统课程中有了重大的转变,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创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与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课改实施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还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