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万能猪”是科学家们培育的一种克隆猪,其体内导致猪器官与人血不相容的猪DNA片段已被敲除,因此它们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体中。从理论上说,这种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不会出现排斥反应,如果能够实现,将为深受供体短缺困扰的人类器官移植带来全新的希望。异体器官移植的迫切性关于器官移植,目前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的发展,用移植器官的方法来治疗器官疾患,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从器官移植的临床实践看,同种器官移植的效果最为理想。但所需人体健康器官的来源是个难题。于是,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与人类相近的动物身上。如选用黑猩猩、大猩猩、狒狒等的器官。但是这些珍稀动物也已日见稀少,人工饲养也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研发出的一项新技术能成功解决DNAN序领域的一个”疑难杂症”——确定某个特定的遗传序列来自母亲还是父亲。最新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评估基因变异对疾病的影响.加速器官捐赠的匹配过程并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人体干细胞转化成了功能性的肺细胞和呼吸道细胞。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肺部发育、构建肺部疾病建模、筛查药物并最终制造出可供移植的肺部器官。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异种器官移植新纪录美国科研人员称,他们让移植的猪心在一只狒狒体内跳动了约两年半,创下异种器官移植存活时间的新纪录,同时意味着向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的最终目标又前进一步。不同物种间的器官移植被称为异种移植。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是器官受体可能出现强烈的排异反应。研究人员通过修改猪心的3个基因,并使用一种抑制排异的药物,成功让接受移植的狒狒对猪心具有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病原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近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人体器官移植从动物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应用发展而来,其成功的前提是找到适应的器官源。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受制于器官获得与否以及经济上能否承担两个方面,而且受社会大系统中诸多因素影响,并且要求社会作出相应的调适,就此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文章基于这几方面内容,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如何被社会认同和接受,即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人的供体器官不足一直制约着器官移植。于是,人类的眼光转向了异种器官,猪就是人类物色和看好的异种器官的来源。尽管多年来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但猪器官供人移植不过是只听雷声响,不见雨点掉。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重要的原因是,多种看起来有希望的选择都存在着短期内难以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体外种器官     
如今,器官移植早已走出了科幻小说,"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过,人类目前主要进行的是异体器官移植,即从捐献者的体内取出健康器官,植入病人体内。由于愿意捐献器官的人很少,这种移植方法的局限性十分明显。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可供移植的器官严重短缺,每年全世界都有数以万计的患者在等待器官的过程中死去。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在尝试各种方法,而异体器官移植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体外种器官     
如今,器官移植早已走出了科幻小说,"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过,人类目前主要进行的是异体器官移植,即从捐献者的体内取出健康器官,植入病人体内。由于愿意捐献器官的人很少,这种移植方法的局限性十分明显。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广闻博见     
复活死亡小鼠的心脏美国研究者说,他们成功地令实验室已死小鼠地心脏恢复跳动,培养出可在体内自我生长的活体心脏。这一发现也许将来某天能用于培养人类移植所需要的器官,为众多排队等候移植器官的患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05,(7):57-57
此种方法可让老鼠冬眠6小时并自行将其唤醒,它表明人类和动物体内蕴含了按照需求冬眠的潜在功能。科学家们认为,此项研究在医学方面意义重大,身患绝症的患可以通过人工冬眠技术来延长寿命,以此来等待器官的移植。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是挽救重病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供体器官一直供不应求,许多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器官而最终死亡。而即使得到了适用的供体器官,免疫排斥问题至今仍没有完全很好地解决。如何既能拓宽供体器官的来源又能避免免疫排斥呢?器官来源到底能拓宽到何种程度呢?看看科学家们的努力带给我们的希望吧。  相似文献   

15.
长寿与基因     
《科学生活》2011,(3):46-47
美国科学家们近日成功进行了一项基因测试.该测试可以预测人们能否得享高寿,但他们同时警告称,人类社会尚未对这种预测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的捐赠器官供不应求极大地限制了器官移植的发展和治病救人,于是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利用动物,其中,猪是最适合的动物。理论上,一头猪的大多数器官都可以移植给人,包括角膜、皮肤、胰岛、关节、肌腱、韧带、肾脏、心脏、肝脏等。现在,经过长期探索,猪的器官移植给人已渐行渐近,而且在局部有所突破,也意味着猪器官移植给人部分成为现实。猪眼看世界国际爱眼日(6月6日)到来之前,英国广播公司(BBC)以"中国的科学革命"为题,报道了中国在五大科  相似文献   

17.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战国时代,有位被人称之为神医的扁鹊,他曾给人施行过剖腹换心手术,治好了病人,这当时是个幻想式的故事而已,但它却反映了人们千百年来对人体缺损器官移植的梦想和追求,今天,器官移植已逐步从梦想走向现实,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被植入控制化人工器官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控制化人工器官”一词最早出现于6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被植入人造心脏的人变成了“超人”,他们能做出一系列凡人所不能做到的事。人体器官移植的研究整整花费了科学家一个世纪的时间,早在1905年,法国…  相似文献   

18.
器官移植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和伦理的挑战.目前可供使用的移植器官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如何扩大器官供给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确定捐献原则和捐献范围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础,也是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本文探讨了扩大移植器官来源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并提出在我国扩大移植器官来源的政策建议,认为:我国的移植器官来源应当坚持自愿捐献的原则,严格限制活体器官捐献的范围,建立公正的器官分配制度和合理的捐献激励制度,完善死亡标准的认定,并鼓励亲属之间的活体捐献.  相似文献   

19.
在漆黑中摸索的过程是一个寂寞的过程,也是有希望的过程,前提条件是,你有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至少,齐忠权认为这一点是医生由迷茫走向光明的必由之路。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有了器官移植的设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已经由幻想成为现实。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完成了除大脑之外的所有器官的移植,全世界有将近100万曾经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人通过器官移植获得了新生,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人口总和。  相似文献   

20.
德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要比迄今已认识到的还要近,因为昆虫有不少基因与人类相同。 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乌尔里希特希瑙日前指出,在7亿年前,昆虫已经拥有与人类完全相似的基因演变潜力。德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2000年9月份,这所大学的科学家对一个7亿年前的淡水珊瑚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动物某些器官类似的基因。 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脊椎动物,比如人类,与昆虫都拥有相同的形成肠道与肛门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