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刘藏之  朱子 《垂钓》2011,(1):67-69
识鱼、知鱼是一个合格钓鱼人的基本素质;但作为一个优秀的钓鱼人,仅仅识鱼、知鱼恐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爱鱼。所谓“知鱼”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充分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以更好地享受钓鱼之乐;  相似文献   

2.
春钓五结合     
一、钓草与钓光相结合 鱼喜草恋草是不争的事实,哪里有草哪里必有鱼,春季找有草的地方下钩,肯定能钓到鱼。因为水草是鱼觅食的粮仓,是鱼取暖纳凉的屏障,是鱼繁殖后代的产床,  相似文献   

3.
制止歪风     
任志新 《钓鱼》2010,(21):1-1
所谓“扎鱼”,也叫锚鱼。一般是指用多叉(双叉或三叉和四叉)的特制钩.突然迅速提线,钩刺入鱼身各部位,从而获鱼的一种方法。虽同为获鱼,但扎鱼是霸王硬上弓,对鱼资源以及和谐环境破坏极大,与愿者上钩的钓鱼完全是两码事。故而在各类钓鱼比赛中,这种扎鱼方法从来都是被禁止使用的。  相似文献   

4.
藏网抄鱼,是缩短遛鱼时间,提高上鱼率的好方法。为做到藏同抄鱼,从中鱼到拉鱼再到出鱼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有利于抄鱼的要求进行操作。中鱼(即扬竿):扬竿时既要中鱼,又不要将鱼扯离水底。因此,发现鱼讯提竿后,凭手感如是需用抄网抄的大鱼,应立即将竿在保持绷紧钓线的情况下倒向(无障碍物的)一侧,让竿尖贴近水面,然后将鱼拽出窝点,进人拉鱼阶段。拉鱼(即遛鱼):要向左右反复拉鱼。两个目的:一是借助钓竿的弹力作用缓解大鱼的冲击,以免出现“拔河”现象;二是让鱼始终保持在水底,以免使其出水受到惊扰。待鱼到了可以任…  相似文献   

5.
垂钓情缘     
岳静华 《垂钓》2013,(9):78-79
晚餐的饭桌上上了一盘开江鱼,两条新鲜的大鲫鱼,肚子里满是金黄色的鱼籽。几位朋友一边津津有味地品鱼,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这鱼是哪里产的,有人说是水库的鱼,有人说是外地贩来的,有人说是野生的。  相似文献   

6.
贺建成 《钓鱼》2008,(17):30-32
鲌鱼是野鱼,是凶猛鱼,用涮竿钓窝诱钓鲌鱼,有两种钓法:一种是静水钓,一种是流水钓。静水钓要钓风天、钓阴天,小暑以后的季风之中,水面有波有浪,是静水钓鲌鱼的好当口。无风不钓鲌,没有风浪,静水中是不好钓鲌鱼的。流水钓要钓浑水,钓涨水,钓晚黄昏,钓热不钓冷,越是炎热,越是好在流水之中钓鲌鱼。  相似文献   

7.
张凤春 《钓鱼》2010,(20):37-37
诱鱼是指钓鱼人先将鱼饵撤入预定的水中,将水中周围的鱼吸引过来。找鱼是指钓鱼人用钓组装钓饵后,直接投入鱼的栖息地或鱼道。目前,钓鱼人一般先诱鱼,也有边钓边诱的。  相似文献   

8.
苏群 《中国钓鱼》2007,(7):44-45
笔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曾两度对镜泊湖内的黄瓜香鱼进行过私人性质的考察,但由于岁月变迁、人事更迭,湖区当年的一些相关资料已无从考证。尽管没有官方的证明材料,但笔者依据一些查找到的资料可以初步认定,镜泊湖内包括其上游牡丹江流域上的黄瓜香鱼,是胡瓜鱼科中的一属鱼类。何谓胡瓜?胡瓜即黄瓜,胡瓜鱼即为黄瓜鱼。而何谓黄瓜鱼?即带有黄瓜香味儿的鱼。在我国,带有黄瓜香味儿的鱼只有胡瓜鱼一种,共两属。一属是胡瓜鱼科、胡瓜鱼属的胡瓜鱼。另一属是胡瓜鱼科,公鱼属的公鱼。而公鱼又分为池沼公鱼、西太平洋公鱼与日本公鱼3种。其中又以池沼公鱼最为常见。而吉林武钓友在雁鸣湖所钓之鱼,究竟是不是池沼公鱼,由于没有照片佐证,很难最后判定。于是,笔者连发短信给牡丹江方面以及东京城镇方面的钓友,以求对黄瓜香鱼的实体进行比较和解  相似文献   

9.
张洪波 《钓鱼》2011,(12):30-31
在野河的陈年老塘底,生长着一层厚厚的棉絮一样的水藻,很像人工铺设的地毯。"地毯"是自然生成,人、鱼都不能改变,垂钓之人不喜欢,可以避而远之,鱼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却不能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于是,"地毯"中便藏有适应了这种环境的鱼类,我们美其名曰"地毯鱼"。没人愿意垂钓地毯鱼,有时垂钓地毯鱼是无奈之举。遭遇地毯鱼是不幸,但能钓好地毯鱼则是大幸。  相似文献   

10.
常听钓友说海竿炸弹钩跑鱼,其实手竿也跑鱼,没有哪种钓鱼方法能保证不跑鱼。跑鱼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关键是少跑鱼和避免不必要的跑鱼。要想炸弹钩少跑鱼,我们就应对炸弹钩上鱼过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7,(18)
(四)针对不同鱼情的调钓对策(1)鱼吃口重中鱼率高时,调高目钓低目(比如调5钓2)。因为这种鱼是典型的生口鱼,钓这种鱼的对策必须是在  相似文献   

12.
鱼虱与鱼怪     
《中国钓鱼》1991的第三期和1993年第一期的《袋鱼》与《也谈袋鱼》两文所讲的“袋鱼”,不是鱼类的一个种。有无“袋鱼”,笔者未作考证,还有待研究,不过像以上两期提及的鱼虱和鱼怪是寄生鱼体的两种寄生虫,所引起的鱼病叫鱼虱病和鱼怪病。鱼虱。是鲺属,寄生甲壳动物,我国常的是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THIELE,1990)。幼虫和成虫皆营寄生生活,身体大而扁平,体长6.7-8.3毫米,活体时透明,与寄主体色相似,外形像臭虫大小的虫体。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寄生病鱼体表,鳍和鳃盖内侧。鱼虱的腹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7,(8)
温度决定鱼的泳层,春季乍暖还寒,鱼容易浮头,底钓无鱼不妨换个思路,钓无定法随鱼应变才是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正>钓浮是指将钩饵悬浮于不同水层,是垂钓水体中下层、中层或上层鱼类的方法。钓底是指钩饵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鱼类的方法。钓浮的精髓在于找鱼层。很多钓友在钓浮时之所以钓不到鱼,就是没有找到鱼层。找鱼层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建议从离底开始慢慢搜索鱼层,每次将浮漂下拉20厘米左右,每个水层抽上十几二十竿,没鱼上钩就继续下拉浮漂,一直拉到水皮为止。如果还没鱼上钩就从水皮继续向下找鱼层,只要找准鱼层,  相似文献   

15.
贺建成 《中国钓鱼》2012,(11):30-31
钓鱼是必须讲究找鱼的,不论钓野鱼还是钓养殖鱼,来到水边,首当其冲的是尽快找到鱼在什么地方,是在远水区还是在近水区,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只有找到鱼,才能钓好鱼,而且找得越准就越好。其实,近水识鱼性,多数野钓高手也是找鱼里手,  相似文献   

16.
钓鱼爱好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好不容易钓上了一条大鱼,三两下让鱼给跑掉了,实在可惜。鱼脱钩有两种情况:一是鱼钩渔线不够结实;二是遛鱼过程中力运用不当。如果力运用得当,小钧细线也能钓上大鱼,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因此,遛鱼过程中巧妙运用大极拳注的“四两拨千斤”对防止鱼脱钩是非常有用的鱼受到的力是线的拉力,遛鱼的效果不但和阻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人用力的方向和鱼游动的方向应该形成某一合适的角度。一般是用变换竿子的角度来调整拉力的方向。遛鱼时竿子的角度(竿与线的夹角)对遛鱼成功与否很重要。有两种角度…  相似文献   

17.
锡钓鳡鱼     
锡,顾名思义就是用优质金属锡(性软,外力作用下可伸展)手工制作(见插图),带有鱼钩和挂线环的锡质形似餐鱼鲦鱼的拟饵,用它在江河流动水域中诱钓鱼感鱼是十拿九稳的,如果运气好,连几十千克重的大鱼感鱼都可以诱钓上岸。鱼感鱼是江河里的鱼霸,属掠食性鱼类,极其凶狠、残忍,专门以追逐鲸吞各种大小鱼类为生,没有不惧怕它的鱼类。用锡鱼餐诱钓鱼感鱼,就是人们针对它疯狂捕食鱼儿这一特性发明创造出来的。用锡鱼餐诱钓鱼感鱼主要钓具就是车轮钓竿(自制或购买均可),须注意的是竿梢一定要有硬度,否则挂上有份量的锡餐鱼后不易抛远,回收线距短,难…  相似文献   

18.
刷滩钓     
陈林 《钓鱼》2006,(2):35-35
刷滩钓法是淡水钓鱼的技法之一,是流水钓法的一种,其特点是有的放矢针对崇山峻岭中山涧、小溪汇成的河流而形成的独特钓法。此种钓法盛行在我国的贵州、湖南接壤的湘黔一带,少数民族集聚区。刷滩钓法的对象鱼多为鱺鱼、鱼录鱼、虾鱼(当地人称长身鱼)、石浪鱼等比较稀有名贵的鱼  相似文献   

19.
有的渔友平时自由垂钓收获较大,经常是满载而归,但在钓鱼比赛时成绩却不理想,总难取到名次。为什么同样是钓鱼差别就那么大呢?我想关键的问题是:钓鱼比赛是“人等鱼”,自由垂钓是“人找鱼”,两种钓鱼的方式截然不同。钓鱼比赛规定抽签定位,无论位置好坏或有鱼无鱼,你只能在那里定点垂钓,等鱼上钩。而自由垂钓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哪里有鱼就到哪里去钓,到处搬家追踪鱼群,  相似文献   

20.
唐安民 《中国钓鱼》2006,(11):69-69
飚车百里不觉苦,专为垂钓纪录鱼。风轻云淡苇林坐,机关算尽不见鱼。水流湍急浮漂没,连遭戏耍什么鱼?怏怏抖竿如挂底,又钩石缝不是鱼!生拉硬拽蛮劲扯,肝火熊熊只为鱼。阿弥陀佛线松动,猛然弯弓应是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