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代文学家韩愈认为用“敲”好,我却认为用“推”好,因为一个“推”字,体现了推门人自信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正>"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推"好,还是"敲"好?苏教版第九册《推敲》这篇课文中韩愈如是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一个"敲"字的表达效果包含着内容美、情感美、音韵美。可见经过选词、炼句的言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语文教学中最可宝贵的资源。2011年版语文课标中多处出现了"体  相似文献   

3.
每当有人称赞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名句为绝唱时,他很幽默地道出其中的真谛:"好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原来贾岛作此诗时,对用"敲"还是用"推"拿不定主意,常作"推"与"敲"的动作,斟酌究竟哪个字更贴切,更传神,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三年不能定。后经韩愈点破,如醍醐灌顶,确定用"敲"字,故有  相似文献   

4.
"推敲"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一段美谈,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认为写作时遣词造句用哪一个词最妥当,应根据文章或诗歌的意境而定,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文中对所举例子——"推敲"这一典故的评论有明显纰缪之处:误认为李凝所敲之门是寺门,由此得出"推"比"敲"好的结论。这一评论缺乏信服力。  相似文献   

5.
含羞草     
正世上的植物数不胜数,形态各异。有一种植物,你若不小心碰了它一下,它便会马上合拢,像个害羞的小妹妹。你听起来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吧?这种植物就是含羞草,它的茎上长了许多绒毛,像人身上的汗毛一样,还长着许多小刺。它的叶子呈椭圆形,你用嘴轻轻地吹一口气,或者用手摸一下,它就马上合起来,低下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含羞草的头上有一个粉红色、毛茸茸的小球,就像小姑娘头上的"帽子",那就是它的花了。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7,(17)
你在参加"快乐男声"成都唱区海选的时候,并没有拿到通关红领巾,那时候你会不会突然不自信了?你认为自己是个自信的人吗?张杰(以下简称张):我是一个在音乐上特别自信的人,所以海选时没有拿到红领巾我一  相似文献   

7.
徐军 《中学教研》2002,(12):30-3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的名句,相传贾岛写诗时对用“敲”还是用“推”字好犹豫不定,骑在马上反复思考,正撞上了大诗人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清情况后,认为还是“敲”好,因为  相似文献   

8.
本格特从来都没有见过不怕他的人。现在这个古怪的小姑娘不怕他,还敢敲他的背,真让他生气。他要好好惩罚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你的头真像一堆火。”他抓住皮皮的辫子,又马上松开手:“哎呀,好烧手呀。”他又对皮皮说:“把你的鞋子借我用一下,我想当船划。”他本以为皮皮会哭,可没想到皮皮站在那里,面带微笑,他更生气了。他们开始推她。“小男孩,你爸爸没有教你讲礼貌吗?”皮皮说,一抬手,就把本格特高高举了起来。她找到一根大树枝,把他放在上面。接着,她把另一个男孩挂在另一根树枝上。她拎起第三个男孩,把他放…  相似文献   

9.
<正>日渐成熟的你,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或许你一直认为你是一株无名野草,没有高姿彩装。但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你不求华丽外表,只用绿色点缀人们的生活,不是比那些整天沉浸在华装艳服中的人更迷人吗?你的风景,不是比别人更美丽吗?你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风景里包含着自信,就像一幅画里的太阳,没有它,就毫无生机。自信就是能在早晨睁开双眼时对自己说"今天  相似文献   

10.
黄适 《广东教育》2008,(2):41-41
师:同学们,我们每一组桌上都有一些图片,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们能想到了什么?(设陷阱)生1:人用力推箱子,箱子就运动;不推,箱子就不动。(陷进去了)师:再推一下呢?(再挖)生1:箱子又会运动起来。(再陷入)生2:用锤子往木板中钉钉子,拿锤子用力敲钉子,钉子就向下运动;不敲,钉子就停下来。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08,(6):22-22
好的习惯就像一个亲密的朋友,能陪伴你成为更受欢迎、更有自信的人;而坏习惯呢,就像是病菌,如果日积月累,会影响你的生活及身体健康。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和大家一起分离一下吧。  相似文献   

12.
林莉 《中学生天地》2010,(10):41-42
读着你的叙述,让我有一种想抱抱你,给你一些呵护,给你一些支持的冲动,不过,林老师更希望你读完我的回信后能自信地给林老师一个拥抱。想抱抱你,是觉得现在的你像只受伤的小兔,所以更希望你快快地自信起来。青青,  相似文献   

13.
高考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你都可以尝尽;高考像一座高大的山,在山的那一边,别有一番风景;高考像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溪,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曾经听不少前辈说过"没有参加过高考,你的人生就不够完整"。的确,悲观的人认为高考是一场痛苦的马拉松,永无止境。而乐观的人则会把高考看作是一个舞台,一个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第二册《咬文嚼字》一文中,朱光潜先生在论及“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一段时,援引了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并细致赏析了用“推”和“敲”各自境界的迥异,认为用“推”字比用“敲”字更具“冷寂孤苦”的韵味。  相似文献   

15.
谁敲月下门     
巴桐 《高中生》2013,(7):46
小时候,我曾读到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印象很深。句中的"敲"字,原作"推",贾岛月下徘徊低吟,反复斟酌,最后改定为"敲"字。这便是"推敲"一词的由来。一个"敲"字,把山村的荒凉僻静,月夜的岑寂清幽,烘托得淋漓尽致。过去,我有一个观念,总以为倘要领略贾岛诗句的意境,真正感受闲适宁谧的生活,就要到中国山水中去寻觅,到中国边远的山村去避世隐居。我想,像美国这样发达的西方国家,恐怕  相似文献   

16.
机会     
佚名 《高中生》2012,(8):19-19
你不要以为机会像一个到你家里来的客人,他在你门前敲着门,等待你开门把他迎接进来。恰恰相反,机会是一件不可捉摸的活宝贝,无影无形,无声无息,假如你不用苦干的精神,努力去寻求它,也许你永远也遇不到它。  相似文献   

17.
为你唱的歌     
徐晓 《快乐阅读》2014,(5):72-73
<正>一那年,你在胡同口帮我挡下了一群抢我钱包的小混混,脸上带了伤,衣服也被撕破,看着你滑稽无比的样子,我就把你认定为一辈子的朋友了。我要请你吃饭作为对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感谢,你挥一挥手,说:"都是同学,算了吧。"后来,在你后悔当初没有大宰我一顿的时候,我用钢笔敲着你的头,嘲笑你冒充好汉被人欺。我们就是这么熟悉,熟悉得彼此开玩笑开得满脸都笑出了花。年少时的我们可以用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来形容,那些暖暖的小日子,每一刻有你的时光都像镶了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心理因素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信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诗词欣赏常为人提起 ,它总让人感觉是个“问题”横在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面前。关键是应从哪里切入 ?人们往往为欣赏的切入点烦恼 ,以致于面临那优美的诗词会茫然不知所措。在诗词欣赏中 ,文学史上有许多佳话能够给人启迪。其中有一则“推敲”的故事 ,说的是中唐那“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的贾岛 ,一次为《题李凝幽居》中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煞费苦心。是用“推”好 ,还是用“敲”好 ?贾岛捉摸得痴迷 ,无意中冲撞了时为京兆尹的韩愈的车骑。韩愈得知缘由 ,说那还是用“敲”好。从此二人成为忘年交。这当然只是传说 ,…  相似文献   

20.
编稿采撷录     
僧“推”月下门韩愈为苦吟的贾岛改“推”为“敲”,后人便赞赏“敲”字下得好,以为“敲”不免剥硺有声,打破了夜的沉寂,使静夜显得更为寂静。较早对韩愈提出意见的王夫之在《(?)斋诗话》中说:“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生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认为:“‘推’固然显得鲁莽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