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原理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菜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以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理论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的运用始于本世纪初奥地利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之后,有志于心理史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把历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心理史学这门新的边缘学科。弗洛伊德首先把他的学说运用到对达·芬奇童年生活分析上,为心理史学开辟了道路。1919年美国学者巴恩斯发表《心理学与历史》一文,初步奠定了心理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近代史学之父”兰克关于“再现全部历史真相”的信条产生了怀疑:史学似乎并不能再现全部历史真相;它只能是对历史进行解释,再解释;史学作为对历史的解释、再解释,本身是一个多元的开放体系。一种历史可以有多种解释,那么,解释还有无客观性?这个关于史学的客观性问题,是史学理论中“最主要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读《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国际史学界流派纷呈,其中心理史学对史学研究和历史著述逼近历史的本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史学界对心理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尤其是对相关理论的探究更为罕见。罗凤礼著《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在这方面具有建设意义。这部著作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其主体,分五章介绍和评说了心理史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与贡献,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演变,叙述了心理史学的崛起与发展.同时还介绍了非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心理史学与一般史学进行…  相似文献   

4.
陆懋德的综合史观是一种多元史观,他强调物质和心理并重,用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结盟的综合观点来解释历史,以推求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他的这种史观,是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根据中国史学发展现状和继承前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陆懋德的综合史观是一种多元史观,他强调物质和心理并重,用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结盟的综合观点来解释历史,以推求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他的这种史观,是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根据中国史学发展现状和继承前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福柯是20世纪下半叶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让他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娴熟的辩证思维,使他的作品富有很强的史学思想性。他在用自己独特视角理解世界的同时,对唯物史观的史学原则进行着新的阐述。一、福柯对唯物辩证法史学原则的继承唯物辩证法思想之一,是用矛盾的观点解释历史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他的论著中系统地介绍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建立在他的信仰之上,也是他深入研究东西方历史理论的理性选择,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史学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中外各种历史观的批评,李大钊倡导以“新史观”(唯物史观)来解释历史,指导史学研究,创造新的历史和人生。他还尝试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导,对中国上古社会状况、中国近代历史、中国近代思想和伦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1949年,随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迁台,以及台湾大学历史系的"重建",大陆史料学派移植台湾,并逐步占据史学主流地位。但到了60年代,随着一批新生代学者的返台,台湾史学界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他们反对单纯的考据,提倡历史书写和解释。在对"史学即是史料学"进行批判的同时,亦通过对兰克史学的重新认识,对史学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台湾史学由此而呈现出由实证史学向解释史学的转向。这种史学观念的转向,又与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思潮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深厚历史素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他的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历史观来源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其史学思想包括:历史发展矛盾论,历史发展动力论,历史发展整体论,历史研究目的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五大方面。他的史学思想对建国后史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史观、史识、史学研究方法推动历史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和不适当的政治运动,对建国后史学研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历史学是现代西方史学的一个流派或分支学科,是由历史学和心理学相交义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它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美国的心理史学和法国的心态史学。心理史学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先把精神分析学运用到历史人物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史学:对其背景和发展过程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 ,起作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时势 ,因为时势变了 ,对过去历史的解释就得随之而改变。第二个因素是史学变革的手段 ,这可以从中国史学的自身传统中获得。第三个因素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近代西方史学以及其强劲的日本支脉而获得的。就史学领域本身来说 ,传统史学也是中国史学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更为重要的是 ,传统史学著作都是中国式的 ,故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 ,就曾引用一系列中国古代批评旧思想的学者言论 ,借以说明他倡导的有悖于传统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从作品本身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解释他,对学界流行的弗洛伊德解析法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解释其《补天》创作动机时说,他取了弗洛伊德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但是,细读《补天》却发现,鲁迅对弗洛伊德的创造动力说并无推崇之意却有淡化之举;对人的原欲的理解与弗洛伊德也无根本认同;对弗洛伊德“升华”的现实性也抱有诸多疑惑矛盾。本文通过对作品文本解读和文化语境分析后认为,从鲁迅身上我们可看到中,西方文化观念在20世纪初的碰撞,从鲁迅早期意识的沉痛矛盾中我们可看到当时中国深沉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所谓弗洛伊德放弃了他的神经学模式的观点,在详尽地占有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论证弗洛伊德的神经学模式贯穿于他从最初研究到最终概括的所有著作的中心,而且他整个心智理论的基本陈述都依赖于神经学的观察和推测。神经学模式为精神分析理论提供解释框架,并导致弗洛伊德心身观上“机能同一”的心理生理一元论。  相似文献   

16.
周谷城是20世纪卓有成就的革命家和学者,他对史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不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即“历史完形论”,为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理论、新思路、新理念,而且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成为史学研究的两座丰碑。周谷城还以大量的史学著作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史学教育中,为中国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学英才。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较早重视史学方法论研究的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家.他提出了历史存在发展规律的观点,但他否定历史因果律,提出"互缘"说.对历史进化论也产生动摇.他认为归纳研究法在史学界,其效率只在整理史料上.梁启超在史学的认识上有他的局限性,但在当时,他的史学认识论、史学研究方法等,较之前人都有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张闻天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思想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且特点鲜明。唯物史观是他史学思想的基础,实事求是是他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建设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对史学贡献尤大。他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表彰忠义气节;他强调,治史应当据实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他对史料采择、史学编纂方法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历史观上,他在重"势"的同时,强调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7,(7):81-87
新中国成立后,邵循正从注重历史考证转向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观的转变,使得邵循正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新的认识。他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尝试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解释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讨论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配合了十七年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讨论。同时,他在农民战争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上也极有见地。邵循正史学研究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生代"史家群体研究转向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