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1):191-195
对“翻译”概念的定义是翻译研究的起点,把“翻译”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系来研究,是现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具体体现,因为各类学科同属人类文化的范畴,“文化转向”本身就意味着多学科方法论的综合运用。把“翻译”作为一个像“社会有机体”一样的“有机体”,并运用文化符号学工具来进行透视,能够更好地展示“翻译”的全貌,从而有效指导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2.
王华颖 《文教资料》2006,(24):143-144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查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的视域中,民族志和翻译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化传通和再现他族文化是民族志和翻译的共同目的;同时,民族志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手段,在对文化的阐释、“撰写”及翻译作为一种“改写”中,表现出显著的主体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民族志和翻译研究在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中的相互阐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行为,就必然要考虑文化这个因素。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认为文化的异同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翻译活动,而另一方面翻译也促进文化的融合发展。对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还是“异化”认为均不可走极端,需要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社会,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大潮的兴起,原先不带任何意识形态的“语言”的范围已扩展到带有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色彩的“话语”。因此,翻译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而带有了范围更广的阐释之功能,即从仅囿于字面形式的翻译(转换)逐步拓展为对文化内涵的翻译(形式上的转换和内涵上的能动性阐释),因此翻译就变成一种文化问题,涉及到两种文化活动。由于文化缺省的存在,阐释学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也就有了其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的文化资本流通主要有“罗杰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3种方式。它们分别常现于早期的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阶段以及当今“社会学转向”的翻译研究阶段。文化资本流通模式的发展表明新兴的翻译研究将着眼于民族思维、文化政治影响、翻译的社会效应评估等更加综合的因素,更为宏观的翻译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化问题是当前人文和社会科学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从文化的角度谈论翻译也就成了翻译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就像苏珊·巴斯奈特所说的那样,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文化翻译这一术语频频出现在翻译研究的论文和专著里。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化格局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中,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不仅是语言转换方式,更是传递文化信息、记载文化与文化兴衰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翻译的这些重要作用要求将翻译放到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给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中国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审视,提出我国翻译界从现在起应该跳出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上的研究,走出翻译技能,技巧的研究,而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翻译,去研究翻译,这样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论翻译的忠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性”是所有翻译中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但“忠实”的应该是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原文的语言表达形态。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翻译经典实质上是一种包括语言翻译在内的文化翻译。而做好文化翻译的关键就是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1.
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翻译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重大的“文化转向”.因此,从科学革命的视角探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介绍翻译研究如何从“语言学派”到“文化学派”完成了“文化转向”,从库恩“范式”、“危机”、“革命”的视角对“文化转向”进行分析,探究“文化转向”的原因,以期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翻译理论。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为了实现更好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广告翻译可以采用“捕获文化差异一跨越文化障碍一实现文化转换”的‘‘三步法”模式,采用“直译”、“文化妥协”、“文化补偿”、“文化替换”等文化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移植与翻译:翻译中的大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信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1):107-110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将文本孤立于文化之外,而应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诠释。“文化”有“大文化”与“小文化”之分,前者以移植为佳,后者以翻译为妙,目的是保存文化的多元性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是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联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翻译研究一个日益突出的发展方向。文章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转向”大潮,文化被纳入翻译教学研究。目前,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着某些缺陷,从跨文化角度探讨翻译教学中的文化调停,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的全球意识和文化敏感度,可以矫正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已经成为当代译学研究的热点。在分析了“文化转向”为译学研究带来的重大贡献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指出“文化转向”只是翻译研究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向度,是一种外在性的研究,不能取代语言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服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服饰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罗选民先生(2012)曾提出“:要提升国家形象需要文化自觉。“”就翻译而言,文化自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以最合适的方式来解读和翻译最合适的典籍材料。”这对服饰文化翻译研究有很大启发。该文以文化自觉为指导,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服饰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传统翻译研究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语境和交际功能。本文重点讨论了语境因素,即“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行为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行为,与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做到“信”、“达”,即语体和语义的一致,还要做到“雅”,即体现源语言的文化气息,这就要求译员不但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还要了解并掌握两种文化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来进行调整,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符合源语言的表达习惯,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入手,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采用翻译方法,合理转换文化差异,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