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修辞家族中,比喻是这个家族中的“大房长子”,它与本家族的其他兄弟辞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还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这就出现了兼格的现象:在同一个语句结构中,既有比喻,又有其他辞格。中考测试这方面知识的试题时有出现,学生往往误以为仅有比喻一种辞格,殊不知还兼有其他辞格,结果失分。现就常见的几种形式,浅谈  相似文献   

2.
好课如塔     
<正>听了上千堂语文课,我一直想找到一个恰切的比喻,用以形容我心中"好课"的样态。今年春天,邀请熊芳芳老师来我校讲了《珍贵的尘土》一课,我才终于找到这个比喻——好课如塔。一座令人赏心悦目的玲珑宝塔,大致需具备以下五个特点:塔基广大、塔身坚固、塔层分明、塔饰精美、塔刹峻拔。然而,这些特点基本都是属于"形而下"的;如果有  相似文献   

3.
正"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钱锺书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一个贴切的比喻就如同一根魔法棒,有了它,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干瘪变得丰满,僵死变得灵动。比喻是修炼语言的第一利器,甚至可以说,是写作者的一种必修武功和才识尺度。比喻是什么?比喻可不单单是"棉花像雪一样白""妹子像野菊花一样香"这样直白的感观联想。日本推理作家西泽保彦在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清代以来川菜发展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论述以海参、鱼翅、鲍鱼为代表的海产品食材在川菜中的发展。本文尝试分析乾隆时期以来,直到民国结束这200余年时间里,这些干货海产品在四川烹饪中逐步发展的过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使用干货海产品烹制的川式海味菜,不仅是川菜体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有特色的系统,用以丰富和加深人们对川菜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厨师,做得一手好菜,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食材,然后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加工处理这个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某种角度来讲,选择合适的材料比怎么做还要重要。拿这个比喻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挺恰当。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呢,写作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描绘所见所闻所想,表述自己的意思。怎么写呢,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生活是纷乱繁杂的,怎样采摘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再选择恰当的体裁,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在这里,我想就"写什么"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说“比喻”     
“比喻”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辞方法。它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因为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使用比喻。说它复杂,因为它跟某些貌似比喻的句子有时不易分清;跟借代、比拟等修辞方法也容易混淆,有时在同一语言片断中又与其他修辞方法同时存在。本文拟就上面几种情况加以分析。 “象”、“仿佛”等词常用作比喻词,但并不是有这些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如:  相似文献   

7.
<正>每到一个季节,就会有当季的食材上市,即便是有了温室和蔬菜大棚,但人们还是偏爱当季的食材。大概因为大自然为食材们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是因为它早就想好了什么时候最能给予它们鲜嫩的滋味,让它们有最美的一瞬间。当春乃发生春季,也许有些东西你尝过——春香椿:香椿又称白椿、香椿芽,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每年春天开始发芽,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香椿因品质不同,可分为红芽和青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比较注重古代修辞理论的学者,因此,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朱自清在《文学与语言》一文中说:“比喻在口语中我们常常用到它,但在文学中,比喻尤其重要.”他在《文学与语言》中还说:“山头、山脚都是比喻,用惯了便不觉得.”“比喻是文学的重要一部分,它的来源有二:改变旧的,或创造新的.诗人与文人必须常常制造比喻、改造比喻.”因此,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  相似文献   

9.
比喻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秦牧说:"精警的譬喻真是美妙!它一出现,往往使人精神一振。"的确,比喻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神灯一样,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只要它一照耀,奇迹便立刻出现了:深奥变得浅显,晦涩变得明朗,抽象变得具体,干瘪变得丰满,僵死变得灵动,直露变得含蓄。请看:  相似文献   

10.
有些同学,只要一看到句子中有"像"、"是"、"成"一类的词,就认定是比喻句,这是不正确的。那么,什么是比喻呢?比喻就是在说明或形容某种事物时,不直接描述,而是用同它相似的另一种事物打比方的描写方法。比喻一般是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不同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课程,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仅以教学内容而言,语文课程不仅同其他课程一样要教授文本的内容,而且还要教授某一言语作品(选文)的语言形式;与此同时,语文课程不能为突出特殊性而只教形式,还要让学生把学到的这些形式有效地运用到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却不能令人满意,比如"比喻"的教学,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直到高三的高考复习班还在教,结果是学生仍然学不会。"  相似文献   

12.
第二个童年     
死而复生的人,常常会将之后的人生形容为"新生"或者"第二生命",意在强调其之可贵与难得。这样的比喻太强烈。我的欧罗巴之行必然不及如此沉重;然其意义之珍贵,依旧不容忽视。我愿意把这一段时光取名"第二个童年",因为它的无忧无虑,因为它的真心投入,因为它的一去不复返!!大学国外大学没有围墙,这是很多人已经知道的。  相似文献   

13.
袁诹 《高中生》2011,(28):17
有一句诗让我难忘,其实它只是一个比喻——"生命的天平"。这个比喻出自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首诗是献给张志新烈士的。我难忘第一次读到它时心灵的震撼。"生命的天平"从此成了我心目中的"天平"。  相似文献   

14.
曾莉 《神州学人》2015,(3):6-11
EQ-i职业情商模型说起创业,如果让我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它,我会有前后两个比喻:在创业前,我把它想象成是登山,反正山顶在那,你朝上爬就是了,有路走路,没路开路,遇水架桥。但到了今天,创业几年下来,回头再看,我会换一个比喻,同样还是户外运动,但却是:高山滑雪,而且是在雾里滑。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滑雪经历,在温哥华初学滑雪时,有一次我坐着缆车赏着风景到了山顶,却发现浓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一下子心就凉  相似文献   

15.
《说苑》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因为惠子爱用比喻,遭到了梁王的质疑,惠子便用一个比喻化解了梁王的疑心。惠子问:"如果说弹的形状就像弹,听者能否明白?"梁王摇头。又问:"如果说弹的形状像把弓,它是用竹子做的,是一件射具,  相似文献   

16.
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谈了三种修辞手法在哲学教学中的妙用:一是用拟人激"趣",它主要有两种运用方式;二是用比喻搭"桥",它主要有三个运用特点;三是用对比解"难"。这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归根到底都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一般认为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喻词。比喻的基本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中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等一类的喻词,明确地表示是用乙事物来比况或说明甲事物。但是含有"像、好像、如、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都是比喻句。比如:"我鼻子陡然一酸,像是要哭出来。"(阿累  相似文献   

18.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9)
比喻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比喻是天才的标识。"(亚里士多德语)"精警的譬喻真是美妙!它一出现,往往使人精神一振。"(秦牧语)的确,比喻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神灯一样,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只要它一照耀,奇迹便立刻出现了:深奥变得浅显,晦涩变得明朗,抽象变得具体,干瘪变得丰满,僵死变得灵动,直露变得含蓄。请看:  相似文献   

20.
珍爱生命     
本期话题:珍爱生命。要珍爱生命,不应只包括人类,还要包括其他生物。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何其珍贵,除了人,其他生物也有"生存权"。同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