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原核细胞有没有染色体?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染色体。原核细胞的拟核主要由DNA分子组成,在一些教材中原核细胞的DNA大分子有时也叫做“染色质体”或“染色体”,难怪学生看到介绍原核细胞染色体的资料时,就会问原核细胞无染色体,这种说法不就错了吗?其实不然。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和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有本质区别的。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而原核细胞的染色体仅指DNA分子而已。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变化,可以在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而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没有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谭日英 《辅导员》2009,(6):68-70
一、考点及命题趋势 考点:①构成细胞化合物中的蛋白质和核酸;②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识别和运用,特别是各种细胞器的识别和生理功能;③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④细胞周期中染色体、DNA曲线变化及染色体数和DNA含量的计算;⑤细胞分裂图的识别和判断;⑥动植物细胞工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化石之最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为非洲南部阿扎尼亚昂威尔瓦赫特群中的球形、椭球形化石,直径只有2~6微米,距今至少34亿年,被称为“伊索拉姆原始细菌”,是地球生命的始祖。在该群之上的无花果树群中产的直径为10~20微米的菌藻类化石,称为古杆菌和巴贝通球藻(Ar chaeosphaeroides babertonensis),距今32~31亿年,这是地球上可靠的最早原核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一节的教学实践中,利用本土资源,厚植乡土情怀,以“为枇杷果农增收入”为情境主题,设置“枇杷优良品种培育”“枇杷优良品种繁殖”和“枇杷深加工”等3个子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归纳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科学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5.
首段两大作用——一是诠释题中的“空隙”为“缓冲余地”;二是指出“生命空隙”是有度的,不仅有空间上的度——“一点”,更有时间上的度——“很多时候”。此文还需要升格:有关“生命空隙”的意义说得很多,而对如何具备“生命空隙”尚未涉及。文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具备「生命空隙」上”,标题改为“留白”。  相似文献   

6.
结合河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以及优质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实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将BOPPPS模式应用于细胞工程课程混合式教学环节,融科技前沿与技术创新于课程教学体系,打造“线下线上融合、以研促学、以践促学”的“一融二促”教学新环境,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学术型生物类高素质人才,探索适合地方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细胞工程”在近5年真题里出现频率很高,尤其考查“动物细胞工程”.据学生反馈,对“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相关考点试题更手足无措,故笔者将这两部分进行梳理.一、动物细胞培养1.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体获得组织(主要),使其分散成单细胞并在适宜的人工条件下生长增殖.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1)从动物体获得幼嫩组织(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更易培养);(2)用(活性在pH为7.2-7.4条件下)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短  相似文献   

8.
细胞工程     
<正>1概述细胞工程是指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依据考试说明,植物细胞工程为理解等级:学生能解释细胞全能性的原理,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一般操作过程,并能在试题所创设的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情境中,使用上述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动物细胞工程为了解等级:学生能简述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条件,说出体细胞核移植  相似文献   

9.
凝聚着父精母血,沐浴着慈爱的圣光,积攒了无限的生的渴望,一个新的生命呱呱落地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和庄严啊 !于是,在这个新的生命的履历表上,我们写下了稚嫩的三个字:人之初;在这张纯净崭新的白纸上,我们涂上了生命的底色。   人之初,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道门槛,一个关口,一次极具偶然性的幸运之光的普照。因为在个体的“我”还没有“问世”的时候,生命的危险已迫近过多次,只不过“我”无法发现罢了。或许,“我”的父母那一天没有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而相识;或许,“我”的母亲在即将分娩的前一天突然…  相似文献   

10.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是真核生物,它们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而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它们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许多区别,其中细胞壁的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演化中,细胞从前细胞到原核细胞,再演变到真核细胞,独立生命代谢特性的生物大分子演化到形成细胞器以及细胞膜结构的产生,使地球上的生物不断地从低级阶段推向高级阶段,从而个体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其中,细胞膜的产生是细胞演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老庄、孔孟哲学思想中都包含着“忧生”与“忧世”、“入世”与“出世”的生命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人生忧虑。生命美学论以西方思想作为理论支点,在曲解“忧生”、“忧世”关系,否认现代中国美学成就的过程中陷入自设的“二元”对立,表现出“唯我独尊”的美学错觉;生命美学要为中国美学补神性,但内在地显示了夸大美学功能的倾向,其目的是为生命美学造神。  相似文献   

13.
苏珊&#183;朗格在文学艺术本体性问题上,运用实证主义方法,从文学艺术与有机生命体最外在、最表面的形式特征上去研究“生命形式”命题。其“生命形式说”打破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内容与形式二分思维模式,但忽略了文学艺术更内在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14.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毅 《西藏教育》2014,(11):15-18
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新基础教育”试验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流派之一,他们所倡导的“生命&#183;实践”思想经历了长期实践,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革新典范,同时成为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中国式经验。“新基础教育”主导的“人的新形象、转型的学校、主动生命的创生”,体现出“生命&#183;实践”学派的变革精神,它深刻地启示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求变”和“求新”的道路上可持续地前进。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我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观点,即: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教育”为设计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以高考成败攻论英雄,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慢教育”是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概念,是杜甫意义上的“润物细无声”,更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呈现,需要在细节上精耕细作,着眼于教育双方的生命体验,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慢教育是以初中阶段的学情为基础,以优雅的教学心态和舒缓的教学节奏为原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帮助残疾学生正确看待“三生”(生命、生存和生活)是特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三生教育”是关照主体人生的教育,旨在帮助残疾学生认知生命,提高生存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三生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关注残疾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残疾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在教育智慧上,用爱触摸残疾学生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与审美     
宇宙是活的生命。宇宙生命自我展现为万物的生命;万物实现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实现着宇宙生命;体验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体验着宇宙的生命。当我们通过体验万物的生命而体验自我的生命,并同时体验着宇宙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火与万物的生命之火,以及宇宙生命之火在同一个交点上燃烧了。在那一个瞬间,所有生命的节奏韵律在同频共振了。这是对宇宙场与能贯通万物并将万物熔为一体的体验;在这一刻,我们体验到活的生命向大自然的复归,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这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亦即禅宗所谓“空无妙有,瞬间永恒”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承传儒家德性精神,认为“义”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尽管他承认自然物欲的基础性。这在其伦理思想中一以贯之,体现在:义利、理欲之辨上的“以义制利”、“以理导欲”;天人观上的创造精神;理想人格上的自强不息;君臣观上的平等原则;民族观上的民族气节;生死观上的舍生取义。一系列伦理思想貌似分散,实则统一于生命价值这一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