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结合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心理健康的如下标准: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但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还很欠缺,还未能真正成为大家公认的必修课,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自我维护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残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 :“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一定义看 ,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而且对“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做了明确的界定 ,即突出了心理健康特别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自身和外界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它的最佳功能状态表现为 :一是积极而有效的心理状态 ;二是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是能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 ;四是有大胆的创造力。面向新的世纪 ,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上好…  相似文献   

6.
试论儿童心理缺陷与审美矫正曹阳明,葛红军一、问题的提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新定义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且对“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及其测量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韦小满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人的健康标准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把人的健康分为三个要素。即身体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躯体功能的正常,而忽略了心理方面,这样对于健康的理解是木全面的。心理方面的健康和躯体方面的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只讲生理是不够的,必须既注意生理健康,又注意心理健康,才能增强人的心身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以其增强体魄的最佳方式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也早已成为人们知识系统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之一。然而,由…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内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统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议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探讨也是十分有益的。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借鉴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合教师职业特征及职业要求,我认为健康的教师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正常,胜任教学工作。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认识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陵君 《考试周刊》2012,(16):193-194
"健康,不但是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从这一点来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观点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它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生理健康是指体格健全,身体各部位功能正常,没有疾病,没有缺陷;心理健康是指能自我控制感情,用意志去克服、抑制自己的愿望,有稳定的性格,智力正常;社会健康是指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教育不但包括身体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引起心理的巨大变化。产生种种矛盾心理,即俗称“心理断乳期”。  相似文献   

14.
孔庆海 《考试》2009,(1):22-22,3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不但包括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引起教师和社会的关注,并渗透到基础学科——数学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屈.社会的适应能力。”随着心理科学的蓬勃发展,心理健康在人们的观念中日益重要。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应性与和谐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和品格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而在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全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稳定而愉快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情绪安定说明人的心理能依据客观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当前,在新形势下,在保障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快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