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贝贝 《大观周刊》2011,(52):7-7,84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作为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在国际政治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思想,对软实力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但“和谐世界”本身是理想的,面临着困境与挑战。在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现实环境中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冲击下,中国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将如何发展,“和谐世界”将是否转型?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美术界选派代表和作品积极参与了"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以及"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等重要的国际美术展览。由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在新中国美术界的传播,我国美术家们的参展作品大量描绘革命历史题材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题材,这也推动了美术领域整体创作样貌的改变。新中国的美术家们将建国初期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成就集中展现给其他国家,以图像化的方式彰显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与热情。这些展览促进了国内的主题性绘画创作以及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有效传达了新中国和平的愿望,为搭建国际友谊的桥梁做出了贡献;同时通过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向其他国家展现了新中国独立自强、和谐友善的国家形象,扩大了新中国在外交和文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何宜玉  何硕 《大观周刊》2012,(14):285-28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软实力成为大国竞相角逐的对象,圈家文化利益成为各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宗旨和目标。作为中国软实力核心的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独特作用。孔子学院是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交,孔子学院对中国的文化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在文化外交越来越凸显其优越性的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的课题,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和谐发展,不仅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有赖于中国建立基础深厚、高瞻远瞩的文化传播战略与巧妙得宜的对外传播策略。搞好文化外交、提高国家软实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这对于中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各国传统文化也正借助全球化走向世界,语言的国际推广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大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国际推广机构,孔予学院的建立与快速发展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其文化传播价值在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发展时指出,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已经形成.①作为极其敏感的政治范畴,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强调国际政治体系中外向性对象与交往的平等性、程序性,鲜明地凸现了该民族国家核心的政治价值、利益与立场.它包括国家对外的政策方针及其试图让其他国家了解自身的各种信息.因此,文化外交与文化传播、文化公关等根本差异在于,前者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政府,带有明确的政治力量和“以我为中心”的特点;后两者则具有隐秘性与不确定性,并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强调以他者接受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动漫产业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大国日本已抛出"动漫外交"作为本国对外宣传的手段,而我国的动漫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也在积极地发展动漫产业,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提出5~10年时间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有哪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在全媒体整合传播背景下,结合跨文化与跨语境传播、国家形象传播及国际关系、外交政治等理论,综合运用个案研究、质化研究等方法,剖析其在全媒体整合传播下打造中国文化软外交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两方面的表现。其深层“可视化”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凭借优良品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发展的准确解读,在品牌构建、国家传播、文化表达、全媒体营销等多领域的开拓式探索,为中国纪录片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世界主要大国的共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提升国家形象、优化竞争方式的有效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和平外交和建立和谐世界的有效战略。  相似文献   

10.
唐朝乐舞之所以能够兴盛繁荣、独步天下,和唐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经济大国、文化大国的特殊环境分不开,同时也和"歌舞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政策和个人爱好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世界政治的运行规律证明,弱国不仅无外交,更无话语权。而今,中国已经以更强大、更负责的大国形象出现时,中国媒体的话语权在哪里?这几年来中国读者对于国际报道的胃口被"吊"得相当高。一方面是随着国家自信力的提升,中国读者有了更多"晓天下事"的欲望;另一方面,中外交流稠密,涉及更多中国人在国外的现实利益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与大国地位相差甚远,尤其是政治传播大多受到西方社会的抵制.外交演讲是政治话语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权威性备受国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并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着塑造国家形象、传达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演讲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概括当前对外传播中政治话语方式的特点,并基于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尝试性提出转变政治话语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价值规范.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文化内核以及实践基础,从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四个角度阐释其时代价值意蕴,提出后疫情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即秉持平等协商价值理念,凝聚"政治共同体"共识;建立互利双赢国际关系,共建"经济共同体"机制;共建求同存异话语体系,深化"人文共同体"内核;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筑牢"卫生健康共同体"防线,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念转变为现实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电影观众,并在亚、欧、美主要国家集中采样,取得了十多万条统计数据,在广泛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平衡。2012年度调研报告通过数据,描绘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报告不仅是对2011-2012年度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上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的回应,也是对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报告认为:相对美、英、法、日等电影输出大国,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是,外国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在电影故事、电影音乐、电影哲学等方面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电影故事、字幕翻译、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报告对中国电影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吴隽然 《东南传播》2015,(12):57-60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向世界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全球战略,为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共同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给中国和非洲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给"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西方媒体给非洲民众灌输的"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必须提升在非洲的传播力,在传播理念上要尽量和西方国家进行区隔,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着眼经济和民生发展,要遵循"中国方式"的传播理念来传播中国和非洲,要用发展的眼光报道"真实的中国"和"发展的非洲"。本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这一全球战略下,中国该如何提升对中非文化差异的重视,吸取过往传播经验教训和西方成功的传播策略,为新时期中国在非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及构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都是各国历史文化与文明最优秀的结晶或是大自然中最具代表性的独特而瑰丽的景观。保护世界遗产就是保存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记忆,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也就是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物质和文化基础。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保护世界遗产事业的一个响亮口号。现在,中国拥有29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作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和世界遗产大国,中国政府有责任保护世界遗产,并使之造福世界人民。6月28日,第28届世界…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也因此受到了深刻影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赋予了新的定位和新的内涵.中国出版物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文化科技成果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实施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变化的世界文化格局的角度,思考和探讨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大战略,学者和分析家们意见不一,甚至质疑是否存在这样的战略。每个国家的大战略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定义、将核心利益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目标,以及一套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手段。尽管人们仍在争论中国外交的"核心利益"到底应该有哪些,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中国愿意通过接受国际规则来加入目前的世界体系。假如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在世界体系中扮演的就是"规则接受者"的角色,而不会企图直接修改现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私人基金会形式上隶属于美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非政府渠道,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独特的产物,也是美国参与国际政治进程的开路先锋,其触角伸展到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并触及诸多全球问题领域,成为国家关系层次和全球关系层中非政府行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外交形式,在外交领域中同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并列为三大外交形式,能够有效地构建和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客观上来说,美国是文化外交领域的成功者,其中私人基金会对国际文化交流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它们始终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因此难以避免地附带着文化霸权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存在更深层次的难题,即非技术层面、非操作方法的一些问题,亦可称之为战略问题。要促进中国出版真正"走出去",需要中国出版界从战略层面探寻"走出去"的指导与方略。全国化概念正在席卷和拍打着每一个国家,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文化、价值观、生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扩张、碰撞冲突与整合。这种文化理念与价值形态向外扩张的力量正是被众多国家和理论研究机构关注的国家"软实力"。近年来,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不断稳固,综合经济实力也不断提高,然而中国文化的海外扩散力和海外影响力极其有限。因此,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