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尧臣被喻为宋诗的"开山之祖",一生共存诗2800余首,其中山水纪游诗占将近六分之一。将这些山水纪游诗整合在一起,构成了梅尧臣一生完整的行旅历程。梅尧臣多山水纪游诗,一方面和他奔波一生的仕途生涯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和梅尧臣追求平淡的性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有"酒圣"、"酒中仙"、"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一生用酒当墨,写下了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诗篇。一、酒色清亮,尽显自然率真之风采李白有一颗赤子之心,天真烂漫,晶莹透明。人生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在他的脍炙人口的诗篇《纪念碑》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创作活动,这是他逝世前半年之作,写成于一八三六年八月;而在比这略早一些的时候,他还写成了另一首生前并来揭橥于世的著名抒情诗《我又重新访问》。这两首诗都是诗人的晚期之作,前一首诗的意义已为人们所普遍尝识,后一首诗则一直较少为人评骘。别林斯基在《亚  相似文献   

4.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对乐舞有特殊的爱好。他曾在诗中写道:“本性好丝桐”(《好听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船夜援琴》),经常是“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食饱》),“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对酒自勉》)。白居易一生,曾写过乐舞诗一百多首,其他诗中涉及乐舞者尚不在内。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白居易的乐舞诗和他的乐舞美学观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作为一代文豪,在他的亲友亡故之后,除了恸哭之外,也祭之以诗。白居易一生作有七十多首悼亡诗,这类诗不同于他的其它诗歌,体现了他除却家国情怀之外的人伦情怀,有着独特的创作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一生,是诗的一生,也是艺术的一生.他既精通音乐舞蹈,也善于书法与绘画.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对于他以诗为主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坡和陶     
“许浑千首水,杜甫一生愁”,诗人常有他爱写的题材和内容。苏东坡晚年的醉心和陶,在我国文学史上,就是突出一例。陶渊明在今日是被公认为伟大的田园诗人,但在历史上,至少在宋代以前,他的诗并不为时人所重。南朝昭明太子就说:“渊明之诗,篇  相似文献   

9.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五律。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他继陶渊明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的诗,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谢眺所发展的山水、行旅题材的诗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他的诗中,大多是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田家怡然自乐的生活,个人求官不遂的苦闷,洁身自好的孤高  相似文献   

1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选入了昌耀的一首题为《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诗歌。评论家燎原在《昌耀评传》中认为这首诗“是他一生的诗谶”,也就是说,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感受到昌耀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无论是对高原的仰望,对自然的崇敬,还是对苦难的突围,对命运的抗争,都无法回避他面对现实所表现出来的达观精神。  相似文献   

12.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诗是苏轼一生坎坷历程的真实写照。透入苏轼的字,苏轼的词,苏轼的情,我们仿佛能看见他那跌宕坎坷但乐观旷达的一生,更让人明明白白地体会到苏轼虽宦海沉浮,却初心不改的超凡脱俗之气;领悟到他那赤壁怀古的万丈豪情;感受到他那面对萧瑟风雨的淡定……  相似文献   

13.
齐已是晚唐五代的诗僧。他一生云游四方,居所甚多。东林寺是他居住的寺庙之一,他对之感情深厚,原因在于东林寺是东晋名僧慧远的栖居修行之所。慧远内外兼修的修行模式,与名士贤人一百二十三人共结的白莲社,送客不过虎溪的名僧风范,在齐己的内心中酝藉成为一种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他离开东林寺后,不断地用诗歌咏庐山、东林寺、白莲社、虎溪,而且还模仿慧远结社奉佛,实践以诗传道内外兼修的修行方式。这些使得齐己的诗歌具有半诗半禅的性质,开拓了唐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晋末宋初,陶渊明乃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他以山水诗酒为乐,爱好自然。陶渊明嗜酒,一饮必醉,在他一生的性情、行事中,可看到魏晋名士的典型风骨。文章通过阐述陶渊明的诗与酒的关系,深层次揭示其饮酒诗之内蕴,并兼论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湖畔诗人汪静之自20世纪20年代初版了他轰动一时的代表作《蕙的风》之后,便沉寂于诗坛了,一生笔耕不辍的他为何不再引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汪静之一生各时期的诗歌创作得出结论:诗人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应把握好诗歌创作的规律,在试验自己诗歌创作观之外更要尊重诗本身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对联辑注仲向平周恩来自幼能诗善文,他一生撰写过不少对联,用以寄情、抒怀、言志。他的对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精炼,感情真挚,颇多脍炙人口之作。读之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他的革命一生。笔者穷多处搜求,将周恩来的24副对联略加注释,以飨同好。浮舟沧海...  相似文献   

17.
傅山是明清之际一位志行坚卓的遗民思想家,也是一位见解卓越、创作丰富的学者,他一生以抗清为己任,心伤故国,奔走呼号,诗歌中闪耀着一种不屈的斗争精神,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哀民生之多艰的深切情怀,情寓于诗,读之令人感奋.  相似文献   

18.
走近李白     
读李白的诗,常有种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之感。感动于他那集侠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诗人等一体的富有传奇的一生;感动于他那天上人间、陆上海底、神话历史、梦幻现实无不触及的文字;感动于他那挟天风海雨,发无端之想的诗句.读他的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洒脱不群、自由浪漫的李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最具独特性格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艺术风格是以自然为宗,飘逸豪放,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独具特色。他的诗裁体多样,题材广泛,并且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一生,把禀赋所具有的自信、天真、狂傲、仗义等情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酣畅自如,同代诗人不可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笔耕不辍,产量颇丰。他的诗不管是叙事、写景或抒情,往往带有沉郁、忧伤的情调。而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一改往日文风,明快、豪放之情跃然纸上,乃为杜诗中绝无仅有,以至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