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会生成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灵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备课——以预设牵动生成 备课是动态延伸的过程,有始无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但强调动态预设并不否认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交流的课堂中,会衍生出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灵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备课——以预设牵动生成备课是动态延伸的过程,有始无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但强调动态预设并不否认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会衍生出丰富的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堂动起来,一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教师备课时对课堂生成的预设和讲课进程中出现的课堂生成的完美结合。所谓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等的预先设计。所谓教学生成,是教学中随  相似文献   

4.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发挥和考验教师机智的重要“战场”。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动态生成有时并不是随机的,它往往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做一些简单的预设,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进行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5.
吴霞 《天津教育》2013,(18):60-6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衍生出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堂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认为捕捉和善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丰富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燕英 《海外英语》2012,(24):49-50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一定会衍生出具有动态的鲜活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该文探讨了教师如何结合预设巧妙运用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使一堂传统的课堂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因为动态生成问题的意外性而忽略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殊不知,若引导恰当却可变废为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在教学《论语·颜渊》,我以“诵读法”作为教学实施的一部分,在诵读过程中,却发生了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就变成教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源自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陆维一 《成才之路》2012,(33):51-51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丰富、鲜活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如何把握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变奏",或循着学生的思维想开去,发现学生的困惑、理解的偏差;或挖掘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中与教学有关的元素,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无痕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当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创见的观点为契机,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生成学生的创新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备课充分预设,引发动态生成生成与教学预设相对应,没有教学预设很难出现动态生成;期待更多精彩的“生成”,就必须在备课时做周详巧妙的教学“预设”。我发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异彩纷呈,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技术娴熟之外,教学预设得完美也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2.
从备课来讲,文本细读是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前提。没有文本细读,也就难以有成功的预设和生成。即使课堂对话中碰出那么一星火花,教师也不会抓住机遇让它燃烧放光。从讲课来看。课堂上教师不能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读,仅靠预设完成教学步骤,是很难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就要注重教案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精心的“预设”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  相似文献   

14.
季克浪 《考试周刊》2007,(50):71-72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对话、交流的特征。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须有充分的预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接触。教师课前充分备课,经过充分的预设,课堂的教学生成便能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师生和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会衍生出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堂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预设"错误",预约精彩生成;预设"问题",预约精彩生成;预设"弹性",预约精彩生成。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合情合理的预设,机制巧妙地处理生成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必要条件.何谓预设?预设即备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景和教学行为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空间.何谓生成?生是一种教学.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生成追求的是本真本色.精彩生成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老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隋况。这要求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是机械地按自己预设方案进行,从而忽略教学中一些“一触即发”的非预期教学因素——创造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认为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一、设计弹性教案是动态生成的保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深陷在“预设”的窠臼里,统得过死,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而历来的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只能落实为“主动接受”,从备课这个环节起,老师就尽力回避着学生可能会碰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觉得学生…  相似文献   

20.
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促成动态生成;教师首先在课前备课中充分预设,体现动态生成;其次在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话,流露动态生成;再次在课堂小结中抓住机遇,凸现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