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介要适应这一伟大变革,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新闻改革要以转变新闻观念为先导。只有在新闻改革进程中不断转变观念,才能保证新闻改革顺利进行。(一)牢固地树立广大读者需求观念。这是办好报纸的思想基础之一。所谓广大读者需  相似文献   

2.
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是报纸的基本功能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报纸怎样才能成为广大读者的知心朋友?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克服旧有的传统办报观念,放下架子,实实在在地为广大读者理解政策,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排忧解难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做舆论的引导者改革中人们思想上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时面对陌生的新事物。既然陌生,既然是新事物,就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由不认识到认识,由犹豫徬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把地方报纸办成开放型的报纸,一方面报纸在报道内容上要开放,另一方面报纸在地域上要开放。地州报如何实现在报道内容上的开放?我的看法是:一、改变以往注重宣传的观念而为注重服务的观念,尽可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同全国一样,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全面展开,全州城乡出现了勃勃生机。《博尔塔拉报》向城乡广大读者宣传党的政策,报道先进典型,对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农牧民  相似文献   

4.
钱浩 《新闻实践》2007,(11):47-47
当代报业的竞争也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报纸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读者就会流失。在报纸上占有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也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更大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新闻。以笔者浅见,时事编辑的"服务意识"就是编辑深入研究读者所思所想、了解读者所需所求,在不违反政策、不违背新闻纪律的前提下,确立"与读者坐一条板凳"的  相似文献   

5.
龙年,象征着龙腾虎跃。改革,催促着人们奋进。对于新闻界来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新闻改革非搞不可,否则,广大读者不满意,新闻工作者本身也不满意。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更新陈旧的观念。观念的变革,起着一种催化剂的作用。新闻改革也不例外。过时的新闻观念不革除,新闻改革就不能深化和发展。因此,更新被实践证明已不大适用的那部分旧新闻观念,势在必行。比如,“新闻就是宣传”的观念。这适合于过去的战争年代。当时,对敌斗争残酷,你死我活,报纸就是要宣传革命思想,一切为战胜  相似文献   

6.
面对竞争压力,无论是老牌的晚报,还是新兴的都市类报纸,在报道思路方面都更加注重了读者本位观念。但是,许多报纸在表现形式上仍然局限在传播、报道、沟通等报纸的传统功能方面;停留在“笔底风云、纸上春秋”的层面上。我以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报纸要更好地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邓小平关于“有利于人民”的指导思想,更好地体现报纸读者本位的观念,就必须不局限于报纸的传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新闻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世界。那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面对日益激烈的报纸市场竞争,党报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笔者以为,党报要保持住自己的阵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必须改变观念,使党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必须选择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纸的品种与数量增加,报纸的风格呈现多样化。原先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说,服务性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报道“品种”。此话颇有些道理,也符合实际情况。我国新闻界,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干扰,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都当作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加以批判和否定。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报纸上没有服务性报道,即使有些报道带有服务性的内容,也不敢说成是服务性报道。其实,报纸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早在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有篇社论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提出呼吁和要  相似文献   

9.
我们办报纸,是办给谁看的?人们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读者。报纸服务的直接对象,是自己的广大读者。报纸发挥舆论和宣传作用,是通过读者看报,并向别人讲说其内容,把党的声音、人民的意见和经验,带到全国各个角落去的。办党报,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这就是报纸的党性。方向问题不是抽象的。解决了方向问题以后,就要有一系列的编辑、采访等业务活动跟上去。这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10.
王凌  董豪 《新闻采编》2006,(6):26-27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11.
王凌 《新闻采编》2006,(3):31-32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12.
谈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联系群众”这一点是应该谈也必须谈的内容。马克思曾经说过:“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的人民的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提出,报纸要为读者服务,要敢于替人民讲话,新闻工作者有代表人民考察党的政策的责任。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新闻工作要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成为党的新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指导原则。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广大新闻工作者真诚地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报纸的受众群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报纸报道如何更好地适应变化服务好读者?这一定是当下报纸最需要面对的课题。毫无疑问,报纸读者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年群体比重明显增加,或者说报纸的忠实读者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年读者,因此,报纸报道必须因"老"而变,充分了解老年读者的意愿,把准老年读者的脉搏,反映老年读者的生活,服务老年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报纸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必须合乎大众口味。在报纸受众需求多元化特别是报业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要增强地市报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赢得读者的好评,就必须不断创新。改版后的湄洲日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办报理念,把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和吸引力作为报纸改革的切入点,努力实现办报观念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宣传的一个重大党性原则。舆论引导应讲究引导艺术。引导艺术越高明,舆论引导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好。 一、更新传播观念,由以传者为中心转为以受者为中心。 要办好专业报,必须在传播观念上来一个变革。由居高临下的单向传播转为平等式的双向交流。专业报作为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的机关报,要发挥喉舌作用,不能“我办报你看报,我卖你买”,应注重读者的平等参与。今天,广大读者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受传方式,更希望通过参与办报,表达自己的意愿,看到满足自己阅读目的、阅读倾向的内容,也使专业报在体现其自身价值选择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读者的整体期望。 由以指导为主转为指导与服务相结合。这绝不是要削弱报纸的指导性,而是要增强报纸的服务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要拓展为读者服务的内容,为其办实事,寓指导性于为读者服务之中,使读者感到这一报纸可亲,以至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由生硬的教育转为生动活泼的感情沟通。希望通过传媒得到感情沟通,是新时期广大读者的需要。实践证明,那些最能打动读者心灵和感情的报道,其新闻内容和写作技巧也更佳。  相似文献   

16.
思想家加里宁曾说过:“报纸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报纸每天与千万个读者见面,传播着信息、思想、知识,新闻写得越准确、鲜明、简练、通俗,报纸就越能吸引读者。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新闻语言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新闻语言在说明与解释事实时也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也不能歪曲。有人比喻作文准确地运用文字,就像音乐家准确地弹奏音符一样重要,如果弹不到点子上,就会走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的首要条件是用词贴切。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影响新闻的内容,降低宣传效果,或给读者造成新闻报道吹牛之感,或给读者造成理解的歧意。例如:某人服法,投案自首,如果新闻报道把他写成“伏法”就是处了死刑,意思就反了。强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就是用语要科学,合乎唯物辩证法。记者热情高涨时,往往会说过头话。有篇新闻稿写一位青工起早摸黑地替邻居孤老买菜买粮,打扫室内卫生。这本来是好事,但新闻  相似文献   

17.
博览     
提倡「三个观念」马达在《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一文中说: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报纸工作中,要提倡「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要使每个记者在采写各种新闻中都要捕捉最新的信息,捕捉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使每个记者想到,你采写这个新闻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共同关心的是什么,并使读者对你的新闻报道产生普遍兴趣。  相似文献   

18.
郝青 《新闻采编》2003,(2):13-14
党 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新的党章。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今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指导报纸舆论宣传、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 ,自觉地用以指导新闻实践。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宗旨突出报纸的群众性现在 ,新闻界都在研究如何使党报更加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对此 ,许多报人已经形成共识 ,报业竞争 ,最根本的是对读者的争夺。笔者认为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 ,落实在报纸上就是要强化读者意识。不能占有读者 ,就会失去舆论引导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改…  相似文献   

19.
实践表明,在当今信息时代,传媒要想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就必须下大力气挖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电视观众手中不可或缺的广播电视报,应当怎样适应的代发展的要求,增强报纸内容的信息含 量,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便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之一。我以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提高。一、加大报纸信息量是时代的需求信息的代,知识的更新和交替呈几何级数发展,人们要适应的代的发展变化,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身,也就是说要全方位地获取各类知识。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  相似文献   

20.
把握时代脉搏,努力适应读者阅读心理的变化 如前所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在改变着人们接受新闻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给读者以信息,是一种双向交流,读者的接受条件首要的就是得益。更何况在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功利目的驱动下,许多人读报已不仅是为了学习政治,不仅是为了消遣,而是要找到与他们工作、生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各类实用信息的增加,也就成为必然之趋势。所以,一张报纸,读者欢迎程度的大小是与他们需求在这张报纸中得到满足的大小成正比的。据学者们考察,在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