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索重大发明创造的技术多元化特征,有助于把握重大发明创造的规律、推动突破性创新活动的进行。选取《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符合设定条件的专利数据,采用技术共类分析方法,分别以高被引、中被引和零被引专利代表不同层次的发明创造技术,通过四项指标探测重大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更加明显的技术多元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三项指标验证了这个研究假设。就单项专利技术的RD研发活动而言,技术多元化更有可能产生重大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管理》2017,(2):28-32
测度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对推动重大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以高被引专利代表重大发明创造技术;以中被引专利代表中型发明创造技术;以零被引专利代表微型发明创造技术,运用发明者共现分析方法,对三个频段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测度结果显示,重大发明创造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特征。定量分析的结果,对专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怎样把专利技术卖出去王金锁发明人搞成一项发明创造是很不容易的,有的人可能花费了一生的精力才搞成一项发明创造,有了发明创造,还得花钱请专利代理人办理专利申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般需8个月才能授权,一项发明专利一般需2年才能授权,授权后每年还得缴纳年费,...  相似文献   

4.
所谓专利权属纠纷是指一项发明创造被依法授予专利权后,当事人之间就谁应该是此项专利权的真正权利人而发生的一种民事法律纠纷。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它包括:(1)职务发明创造被个人申请了非职务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权而引起的纠纷;(2)非职务  相似文献   

5.
“禁止重复授权”是世界各国专利制度普遍公认的一项原则。“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这是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在我国《专利法》中的体现。现实经济活动证明,重复授权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造成无谓的专利纠纷,使非专利权人变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6.
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对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若有两个同样的专利存在,就会发生冲突,准也不能有效行使。对这一点,现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二荣作了明确规定。那么,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分别提出专利申请,专利权授予谁呢?根据世界各国专利法的规定,有两个处理办法:一是采用先申请原则,即专利权授予先申请人;二是采用先发明原则,即专利权授予先发明人。我国采用的是先申请原则。一、先申请原则的概念专利法第九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相似文献   

7.
4月16日至6月6日,笔者接连从报纸上看到两则令人沮丧而痛心不已的报道。全是关于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成果流失,使我国蒙受巨大损失的事件。 其一题为《流失专利每天为洋人赚钱》。 记者日前获悉,我国又有150项专利被其他国家抢注。目前我国已流失的专利技术,几乎每天都为国外抢注者带来上亿美元的收益。 据了解,仅在中药行业,我国就有900多项专利被其他国家抢注,这也意味着根据这900多项专利研制的中药今后已不可能被允许出口。 知识产权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这一理念已被国外企业广泛接受,但我国很多企业却依然认为厂房、设备才是…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科研成果成倍增加,文献资料急剧膨胀,科技发明创造越来越多;新技术应用周期逐渐缩短。一项技术往往在专利有效期尚未期满,便很快又被另一项新技术所代替。产品和设备的更新日益加快,使得企业生产面对十分复杂的局面。因此,情报调研就要...  相似文献   

9.
《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从立法本意上讲,禁止重复授权是对专利独占性的保护,也是鼓励发明创造、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从专利权人的角度来说,在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可以凭借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实施许可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出现重复授权,专利权人的利益就缺乏有效保障.从公众角度来看,专利重复授权意味着不合理地提高了实施该发明创造的成本.因此,不得重复授予专利权是有专利制度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开发利用失效专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随着中国失效专利光盘的诞生,国内掀起了一股开发利用失效专利的热潮,从而拉开了我国公众开发应用失效专利的序幕.大家知道,专利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中国领域规定时间内对该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权,具有排他性,在专利法规定的有效期间内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权.专利无形财产的产权,与有形财产产权相比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三大特征,这就决定了保护期届满以及届满前因法律规定的种种原因将导致专利失去效力,即不再受到法律保护,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失效专利",这种"失效专利"进入公有领域,成为社会的公共财富,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自由享用.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1992,(7):22-22
通常,当一项发明创造的基本构思完成或者小试成功,并认识到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的最佳保护形式时,发明者便会提出专利申请。然而奔忙地进行专利申请(即申请前的准备不充分),常使得申请人在日后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麻烦,如有的专利申请常因“三性”审查不合要求而被专利局驳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2):125-125
Q一项发明创造通常如何实现在多个国家的保护? A一项发明可以在多国寻求专利保护,在国外寻求专利保护一般可通过下述途径进行:(1)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申请:通常做法是,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中国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石门县地处湘鄂交界 ,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科技落后的山区县。然而该县的专利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 ,自 1 985年国家实施专利法和专利制度以来 ,该县累计申请专利 1 2 1项 ,授权 96项 ,授权率达80 % ,名列全省各区县前列。 1 999年全县专利项目实施年产值达 80 0 0万元。其中 4位专利权人因发明创造成绩突出 ,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拔尖人才”、“先进科技工作者”、“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 ,全县有 5件专利与专利申请分别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近年来 ,石门县共对 2 7项专利给予立项支持 ,迅速将其投入生产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黄欣 《发明与革新》1992,(10):30-31
发明人取得专利以后,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使之服务于社会.实施专利就要与他人签订专利许可合同,人们把通过签订专利许可合同而进行的交易,称为许可证贸易.专利权人称为许可方,对方称为被许可方。  相似文献   

15.
专利文献的特点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利文献是重要的技术信息,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95%能在专利文献中查到,而且许多发明创造成果仅仅出现于专利文献中.专利以公开换取保护,因特网上有着丰富的免费专利文献,时广大用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大多数信息用户对它的认识和利用还不够充分.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专利文献的特点、用途、检索方法及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取得一项发明创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将专利进行转化,使专利获得经济利益更是难上加难。一般来讲专利无论是自己投资进行转化还是许可给其他人使用,期间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而如何经营专利,使专利确实为专利权人带来经济利益,这需要相当厚实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7.
论学会发表与新颖性丧失的例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发明创造取得专利,可以排除第三人实施相同的发明创造,回避第三者的重复投资的风险。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学者、科研人员的成果,在发明创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会发表、论文发表又是大学、研究机构的学者、科研人员展示研究成果的优先性、提高声誉、增加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何解决学会发表与专利新颖性丧失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充分理解新颖性丧失的例外的本质和条件,更加合理地应用这一制度,促进学者、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专利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编者按本刊经常收到读者来信询问:什么样的发明创造可申请专利?什么人有资格由请并取得专利利权?对两个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分别提出专利申请,专利权授予谁?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哪些实质条件?由请专利前应作些什么准备?怎样办...  相似文献   

19.
许多初涉发明的人往往把发明与创新等同起来,认为发明就是创新。以笔者多年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感悟,认为把发明与创新等同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发明的外延小于创新,只有经过优化的创新才能被称为发明。但是,有许多人却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创新的结果,就应是一项发明,只要是一项新发明就可以申请专利,进行开发。其结果导致了目前这样一个局面:在现在的专利文献中,  相似文献   

20.
判断和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是认定专利侵权的首要问题,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如果实施行为落在保护范围之内,就构成侵权,反之则不构成侵权。所谓专利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的法律效力所及的发明创造的技术范围,是专利权所覆盖的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幅度。1、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专利权的授予意味着授予专利权人排他性的实施权。因此,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与发明创造人对技术所作出的贡献相符。从专利权人方面讲,专利保护范围应包括发明创造人对社会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所有公开的内容,以确保其发明创造作为商品进入流通后应享有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